1.张怡宁为什么在巅峰期退役?她和王楠谁厉害?

2.“大魔王”也有没底气的时候?究竟是什么困难,让张怡宁撇起了嘴

3.急要一篇有关奥运的新闻题材的作文,500+字,新闻要素要齐全,谢了

张怡宁为什么在巅峰期退役?她和王楠谁厉害?

张怡宁北京奥运会决赛-张怡宁2021奥运会比赛视频决赛

张怡宁

张怡宁的巅峰期是真的强,不然球迷也不会把“大魔王”的封号送给她。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场几乎都是横扫,尽管四分之一决赛,在面对冯天薇的比赛中局局输赢都在两分,但还是四比一战胜对手,而更让人心服口服的是,由于张怡宁的球拍赛前检测不合格,是在用备板的情况下,将对手淘汰。

那个时候的张怡宁,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赛场上所向披靡。两届奥运会,两届世锦赛的成绩,她也已经心满意足,胜利显得理所应当,或许是时候换一种方式生活。

就事业而言,张怡宁得到了一名乒乓球运动员所能得到的一切。她在世界三大赛上一共拿到了19个世界冠军,超过了邓亚萍,仅次于拿到24个冠军的王楠。自从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收获两金之后,张怡宁就成为了国乒一姐,在此后的6年时间里,她在世界大赛中从没掉过链子,一直都是对手的噩梦!

张怡宁在采访中表示,她将乒乓球界所有的冠军都拿下过,在这个圈子没有任何挑战了。而她在比赛前和对手握手时,就能感觉到那个人已经觉得自己输了。不得不说张怡宁说的这段话,实在过于骄傲,可是所有人都知道她有这个资本骄傲,并且她说的这段话并没有夸大,而是客观地阐述事实。

如果她不退役,一直打下去,那么国乒后辈就无法成长起来,势必造成国乒造血机制的断代,一旦张老了打不下去,而年青一代又没有成长起来,就会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

王楠

王楠是谁?她是中国第二代女子乒乓大魔王,退役前手握24个世界冠军,并且保持记录长达11年之久,由此可见她的实力和可怕。也只有张怡宁自己才知道,被王楠光环笼罩的那段日子是何等的煎熬。在一次采访节目中,王楠笑称:“张怡宁被我打得不想看见我。”

这句话绝非夸大。2001年大坂世乒赛,张怡宁半决赛输给王楠。2001年的九运会,张怡宁决赛2比3再次负于王楠,当时决胜局她甚至摔球拍踹球台甚至放弃接球,随后便收到队内三个月禁赛的处罚,活脱脱一个问题少女的形象。而这也是张怡宁运动生涯里最灰暗的一段记忆。

很显然,当时的张怡宁还不具备击败王楠的心理素质。但张怡宁是一个对自己非常狠的人,为了刺激自己,她不惜拿著锥子扎自己大腿。

4年后的十运会巅峰之战,尽管张怡宁世界排名第一,但再次面对女单霸主王楠,她内心依然没底。

赛前,很多人都说这是一场中国女乒新老“一姐”的交接之战。

张怡宁利用一直未变的对持战,在决胜局以11:9险胜二代大魔王王楠,实现了从局分1比3落后,到局分4比3的极限翻盘!

正是这一场比赛,至此,中国女乒二三代魔王完成交接,已入职业生涯末期的王楠终将落幕,属于张怡宁的魔王时代即将到来!

总结

张怡宁和王楠让我们见证了中国乒乓球的强大。

“大魔王”也有没底气的时候?究竟是什么困难,让张怡宁撇起了嘴

你肯定没见过张怡宁“撇嘴”的样子!她究竟遇到了什么困难?在08年北京奥运会女单1/4决赛中,“大魔王“张怡宁在比赛即将开始前的半个小时突然接到了当值主裁判的通知,认为她所使用的球拍在赛前检测时因主板中间不平,胶粘了太多次,导致球拍厚度超标而被判定为不合格,不被允许继续使用。

而此时张怡宁只得临时更换球拍,但是她的备用球拍可以说只是为了应付规则而在不经意间做成的,不论是在木头质量还是海绵和胶皮单性上都远远不能和常归球拍相比,但是此时张怡宁也只能硬着头皮拿着这支可能打一辈子比赛都用不上的备用拍上场了。

之后张怡宁在接受采访时说:“得知裁判让我用备用球拍比赛时,我心立马凉了半截,底气没那么足了。”原来曾经不可一世的“大魔王”也有心里打鼓的时候,想当年她可是球场上出了名的淡定,不论时什么时候脸上都是一副冷冰冰的表情。

张怡宁本场的对手是新加披的冯天薇,这位华裔名将当年在国内也是一名冉冉升起的新星,无奈长期被王楠、张怡宁压制,只得转投新加披,这也让她有了更多的机会出现在奥运会这样的舞台展示自己。使用备用球拍的张怡宁其实心里是很没有底的,因为之前的亚洲上她就曾败给过冯天薇,如今在家门作战却发生了这样无语的事件,这也让一直都极为淡定的张怡宁心中惴惴不安,而赛后李隼教练也心有余悸的表示这支备用拍硬的就和鞋底一样。

使用”和鞋底一样硬“的备用球拍的张怡宁果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备用球拍发球和接发球时的力度和手感是完全不一样的,再加上因为长期不用,张怡宁对于备用拍的适应程度也是大大折扣。但是”大魔王“就是”大魔王“,手持备用拍的张怡宁与冯天薇在第一局就打得异常焦灼,两人的比分一直紧紧咬住,但是因为备用板不给力,张怡宁一直无法采用主动攻击的战术,只能用密不透风的防守与对手周旋。

两人在打到9-8时,张怡宁难得采用了一记扣杀,但是却遗憾出界,这个时候转播镜头捕捉到了张怡宁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面对如此绝佳的得分机会却被浪费,一向面无表情的张怡宁居然在镜头前很明显的撇了一下嘴,显然时对自己很不满意。这样细微的动作也反映出来张怡宁对于使用备用拍明显有点心虚。

之后两人就开始了”抢十“大战,这是第一次10-10平,之后的几局中观众将五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在来到10平后,张怡宁展现了”大魔王“的本色,抓住机会以13-11拿下首局。来到第二局,张怡宁依然打得非常稳,她在进攻端非常谨慎,尽量用强大的防守能力与冯天薇周旋,选择与对手进行相持,伺机寻找得分机会或者是用防守逼迫对手失误而得分。

张怡宁用这一战术与对手打得非常焦灼,两人的比分交替上升,而张怡宁以10-8率先拿到了局点,眼看第二局也将被收入囊中,但是冯天薇没有放弃而是连续两次得分双方又来到了10平。这一次张怡宁没有顶住对手的强攻,以12-14扳回一局。

来到第三局,双方你来我往,比分交替上升,谁都无法将比分拉开,又一次陷入了拉锯战。双方战成了5平、6平、8平,十分惨烈,几乎每一分都要反反复复进行多拍争夺才能分出胜负,现场观众看得如痴如醉,赛场上的两人却打的精疲力尽。

在8平后,冯天薇率先打破僵局,以10-8领先,第三局仿佛成了第二局的翻版,只不过这次笑到最后的是张怡宁,她在追成10平后与冯天薇上演了本场比赛最为精彩的一球,两人你来我往形成了多拍,张怡宁又一次展现了”大魔王”本色,将冯天薇的进攻一一化解,最终用密不透风的防守防住了对方雨点般的进攻,拿下这一分。现场的观众也是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即是送给得分的张怡宁,也同样为打出精彩好球的冯天薇鼓掌叫好。士气大增的张怡宁也以14-12赢下了第三局。

第四局两人又来到了10-10平,张怡宁凭借着过硬的心理素质惊险取胜,3-1领先。到了决胜局,两人没有悬念的再次打到10平,五局比赛五个10-10,这样势均力敌的局面恐怕是很难再遇到了。之后张怡宁率先打破僵局,以11-10超出,并在此之后连得两分,最终以4-1战胜冯天薇,为这场充满戏剧性的比赛画上了句号。

虽然张怡宁是以4-1的比分获胜,但是比赛的过程远远没有比分那样悬殊,两人经历了五次10-10平,打得异常的焦灼。但是这也说明了张怡宁的可拍和超群的实力,因为毕竟她是靠着这支“硬的和鞋底一样”的备用拍取得的胜利,不得不说当年的张怡宁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大魔王’这个称号果然名不虚传。

急要一篇有关奥运的新闻题材的作文,500+字,新闻要素要齐全,谢了

严师助冷面小花夺冠 张怡宁笑到最后

赛场上,张怡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冷”,打球时几乎没见她笑过,总一副酷酷的表情,平时说话也言简意赅,没有任何多余的成分。然而,这副冷面孔的背后,有着一名普通的北京女孩为了心爱的乒乓球运动,风雨兼程20载的曲折历程。

8月22日,张怡宁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赛场上夺得女子单打冠军时,她印着泪痕的笑脸映在现场大大小小的四十余块屏幕上,她热情的飞吻印在摄像机的镜头上,她送给家人、教练、队友、师长的拥抱,每一次都激起现场雷鸣般的掌声。那是“冷面小丫”最神采飞扬的时刻。

同样的激情也展现在雅典奥运会的乒乓球女单颁奖台前,那是张怡宁在重大比赛中的第一次登顶,是实现“大满贯”目标的最重要一步。很多人认为那是她真正走出“王楠时代”的标志,是世界女子乒坛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4年后的北京,张怡宁早已是乒坛“大满贯”得主,4枚奥运金牌则帮她追平了邓亚萍和王楠的纪录。

“要想获胜,你必须付出200%的努力。”22日张怡宁走下领奖台后的这句话为她不满26年的人生路做了最好的总结。

1994年底,张怡宁进了北京市体工大队,遇到了她乒乓生涯中除父母、家人外最关键的人物——李隼。“那时我在一队,一直听说二队有这么个小孩不错。1995年全国少年比赛我看了一下,小孩儿球一般,但气质很好,输赢都不动声色。”

除了关于气质的这句评价,李隼当时对张怡宁的看法还有“身体条件一般,但手感很好,就是行动上有些散漫……”某次集训,他悄悄告诉张怡宁,你去打那个队员,输了以后就别出来了;没说什么的张怡宁开始付出比平时多数倍的努力,终于赢了那个实力强于她的对手,也赢得了李隼的认可。

没有这位严师,张怡宁可能不会成长为如今这个技术全面的赛场杀手;没有这位慈师,她也可能熬不过低潮而取代李佳薇远赴新加坡打球。经历过10多年前的那段蛰伏,人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张怡宁:15岁时,她在八运会上一鸣惊人,第一场比赛便赢了杨影,接下来又把李菊、乔红、齐宝华“斩”于拍下;17岁时,她是荷兰世乒赛上的小小黑马,女单亚军的头衔让她终于走出事业上的瓶颈期。

然而,胜利总与挫折相伴。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与张怡宁无缘,而从2001年九运会到2003年世乒赛,早已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她也一再与女单冠军擦肩而过。两次,她都在决赛中碰到王楠;两次,她都抢分在先,又在最后关头被王楠翻盘。

那一次,人们第一次看见张怡宁的笑容像夏日花朵一样灿烂。夺得中国代表团在夏季奥运会上的第100枚金牌后,她不再否认自己是国乒女队新的****:“当****非常不易,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会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挑起这个重任,真正做好这个角色。”但正像她4个月后对这句话作出的更正一样,中国女乒的交接班不是哪一场比赛可以完成。

2005年她连赢世乒赛、世界杯冠军,实现大满贯;2006年5月,她带领中国乒乓球女队在不来梅世乒赛上再捧考比伦杯;然而仅仅是那年冬天,多哈亚运会的名单上便没了她的名字,关于状态、关于“雪藏”,一时间外界的猜测甚嚣尘上;转过年,她在萨格勒布世乒赛上半决赛负于郭跃;终于,在2008年初的广州团体世乒赛上,她又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归来的王者”。

和4年前的雅典不同,8月22日的张怡宁不再是孤胆英雄,16强赛淘汰日本偶像球星福原爱,八强赛击败新加坡这回状态最好的冯天薇,半决赛战胜李佳薇,与下半区“内战”中打败郭跃的王楠会合后,张怡宁让北京奥运会决赛变成了一场队友间的较量。

这一战,她将20年风雨乒乓路上的起承转合化作了赛场上的举重若轻。关键性的第四局中她以10∶6拿下赛点,却遭王楠连扳两分,这时她果断地给自己叫了一个暂停,回来便以11∶8取胜。攻下这关键一城,对方的坚强堡垒终于松懈,她以11∶3轻松赢下制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