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晋江男人,17岁带600双鞋闯北京,从小作坊做到国际集团,凭啥?

2.安踏的发展历程

3.北京冬奥会的羽绒服是中国提供的吗

晋江男人,17岁带600双鞋闯北京,从小作坊做到国际集团,凭啥?

安踏国家队服哪买-中国国家队安踏服装批发

奥运会的赛场,不仅是运动员的赛场,更是品牌赞助商们氪金的必争之地。这里有着全世界瞩目的流量,也有着品牌展现的绝佳机会。

有一家国产 体育 品牌, 连续16年赞助中国奥运,从福建晋江的家族式小作坊蜕变为全球 体育 品牌巨头,如今已超越李宁,成为耐克、阿迪的劲敌。

它就是随着奥运会一路崛起的国产运动品牌——安踏,这次北京冬奥会TOP级的官方合作伙伴。

冬奥会15个项目中,安踏为12支中国参赛队打造比赛装备,是支持中国国家队比赛装备最多的运动品牌。

安踏是如何一步步做到如今的地位?这值得好好说一说。

1980年,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抱着对中国市场“10亿人,20亿只脚”的想象,带着员工来到上海,找中国田径队谈合作。这次中国之行,他们确定了两件事:签约中国田径队、找到5家代工厂。

耐克早期的生产商主要在日本,但随着生产成本的上涨,耐克把目光转向生产成本更低的中国沿海地区。

这个时期的福建晋江,依靠当地独有的侨乡优势,开始诞生出第一批“家庭联产”、“手工作坊”形式的制鞋企业,他们代工生产海外运动品牌的产品。

安踏创始人丁和木就是这次创业浪潮中的一员。他当过兵,退伍后回家做小生意,走南闯北的阅历丰富。

1981年,丁和木变卖家中的粮食、家畜等一切能换钱的物品,再加上从亲戚朋友那的借款,凑了六万块钱,跟十几个同村人合伙创办了一家制鞋厂。

1987年,17岁的丁世忠初中毕业,他决定到外面闯一闯,并带着父亲赞助的一万元钱和600双家乡鞋,单枪匹马地去到北京。

在北京,他的鞋子质量好,产品回购率高,很快就在北京有了立足之地。但丁世忠发现,那些有牌子的鞋价格是自己的好几倍,这激发了丁世忠自建品牌的想法。

北漂四年后,1991年他带着赚到的20万回到家乡,说服父亲自建品牌。趁着这个契机,父亲和早期的合伙人分家单干,和儿子共同创建了“安踏”品牌,寓意“安心创业,脚踏实地”。

安踏自建品牌时,后来的晋江鞋业,如特步、361 、乔丹、匹克、德尔惠、鸿星尔克等还主要为“洋品牌”代工,而安踏开始以生产自己的品牌为主,为他人代工为辅。

当时国内 体育 品牌的发展方向,基本向李宁看齐,因为当时李宁已是全国知名 体育 品牌,早在1990年就成为亚运会赞助商,200万拿下亚运会火炬接力主办方。

这些晋江鞋厂后来的发展路径,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李宁的启发,并且一度把李宁当作超越目标。

1994年,安踏(福建)鞋业公司正式成立,丁和木将公司交给子女打理,自己逐渐退出管理层,专心慈善事业。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晋江诸多为“洋品牌”代工的鞋厂倒闭,但此时安踏已在全国开出2000家专营店。安踏在一众晋江鞋业公司脱颖而出。

1999年,安踏在年利润400万时,拿出80万签约孔令辉。

2000年孔令辉在悉尼奥运会夺冠,安踏又借势营销,拿出300万在央视 体育 频道打广告。孔令辉身穿安踏自主设计的运动鞋,念出了“我选择,我喜欢”的广告词。

在强势营销与奥运冠军的代言下,安踏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当年营业额从2千万飙升到2个亿。

耐克从1984年赞助中国田径队,1988年与1992年奥运会周期期间,耐克、阿迪、美津浓等国际 体育 品牌更是在国家 体育 总局的引导下,陆续成为多个运动项目国家队的专业装备赞助商。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选手几乎所有项目的专业装备均由这些国际 体育 品牌赞助。

虽然中国的 体育 运动厂商在为国外品牌代工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经验和资本,也开始注重塑造自己的品牌价值,深入专业运动设备领域。

但中国品牌的产品在国家队接受程度很低,大家已经习惯那些国际品牌,生怕换了国产品牌影响成绩。

2000年,耐克为NBA球星专门组建了球鞋实验室,为球员定制一双运动鞋,在实验室已经试验上千次,这样的试验数据积累,中国 体育 运动厂商是没有的。

无奈,中国品牌只能去赞助中国 体育 代表团的领奖服和礼服。

2005年,安踏提出“永不止步”的口号,并花费重金组建科研团队,成立“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针对不同的 体育 项目成立对应的研究团队,成为国内运动领域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之后,安踏长期与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及专家合作,积累自己的专利壁垒。例如在中、美、日、韩、意等国家建立全球五大设计中心;与清华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所等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

2007年,安踏赴港上市,公司也由家族企业转向公众企业,当时融资超过35亿,创造了当时 体育 用品之最。借着产品实力的提升,安踏开始更积极的尝试赞助。

丁世忠豪气赞助CBA,承办CBA的明星赛、新秀赛等细分比赛,以此获得更多品牌露出的机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丁世忠本想借机赞助奥运会,但当时财大气粗,又有持续赞助的阿迪达斯更壕气,以6000-8000万美元的竞标价成为2008年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领奖服赞助商,并且提前预付500万美元预定12年的合作机会。

丁世忠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一咬牙、一跺脚,决定与阿迪达斯争夺赞助权,传言出资6亿人民币,拿下了2009-2012年奥运周期打包赞助商,成为中国奥委会(COC)最高级别的“战略合作伙伴”。

在当时安踏一次出资这么高,连奥委会都有点怀疑安踏的实力。

2012年,安踏续约赞助,成为里约奥运会周期的“ 体育 服装合作伙伴”。丁世忠说:“赞助中国奥委会之后,我们站在了中国 体育 用品这个行业的制高点。”

从2009年到2016年,安踏与中国奥委会合作后,安踏营收增长超过120%,净利润从12.51亿元上涨到23.86亿元。

2017年,安踏签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官方合作伙伴,将自身的运动属性与奥运IP紧紧绑定。

如今,安踏借着奥运会这个平台的曝光与品宣,已然成为了世界级品牌,安踏所设计的不同主题领奖服已经伴着112位奥运冠军登上冠军领奖台,丁世忠赞助奥运的战略与决心,被时间证明无疑是正确的。

正应了网友的一句话:不怕耐克和阿迪,就怕安踏带国旗。

对于中国的运动品牌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的库存危机,是两个重要转折点。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国内的 体育 品牌趁着奥运红利扩产开店占领市场。2008年奥运会结束时,李宁、安踏等国内六大 体育 品牌店面数均超5000家,全国的运动热潮被掀起。

因为这些企业当时的定位还是“ 体育 产品批发商”,在完成批发时就认为已经结束了自己的销售任务,他们对零售终端的情况并不了解,平时3-5倍的库销比,在热潮冲击下一度高达10倍。

2009年,国产第一品牌李宁的营收超过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收入,达到84亿元,但2011年后开始一路下滑,直到2015年才扭亏为盈。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安踏超越李宁。

2012年,安踏的营收和净利润也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下滑。丁世忠趁机将公司定位从品牌批发转型为品牌零售,还请教百丽、达芙妮等企业零售变革的经验。

在此之前,其实丁世忠已有转型之心,在2007-2009年间做阿迪达斯的代理商,他已经切实理解了国际品牌科学管理品牌、渠道的方法。

丁世忠通过信息化实现全国大部分专卖店的信息统一与同步,把零售标准统一到全国的门店,并带着高管们走遍中国的地级市去做零售落地的推广,了解用户的各种问题。

2012年、2013年安踏转型零售,2014年实现净利润17亿元,而同年的特步、361度净利润只有4亿左右,李宁则亏损7.81亿。2008年安踏营收是李宁的69%,2016年则是李宁的1.6倍。

成功转型让安踏不为生存发愁,才能谋求发展。多品牌战略,是安踏走上国际赛道的关键选择。

2009年,意大利老牌FILA在中国市场苦苦挣扎,安踏借此机会从百丽手中接受FILA中国业务,花费6亿港元,收购FILA在中国的商标使用权和专营权等所有权益,定位 时尚 运动。

丁世忠并没有高调宣传收购FILA的中国业务,很长一段时间大量消费者并不知道FILA与安踏的关系。FILA独立运营,并且采用全直营零售模式,耗时三年将所有门店从经销商手中收回。

从2009年收购FILA到2019年中期,FILA营收65.4亿元,在集团贡献占比44%,安踏主营品牌贡献占比51%,可见FILA单一品牌对安踏的重要性。

或许丁世忠自己也没想到,这个品牌在自己手中盘活了,还为安踏开启了高端 体育 品牌之路。

FILA的收购尝试,让丁世忠在买买买的道路上狂飙,陆续收购日本的高端品牌DESCENTE,韩国的户外运动品牌KOLON,甚至斥资360亿元收购芬兰的亚玛芬 体育 。它旗下的始祖鸟,号称户外品牌的爱马仕,价位也是爱马仕的级别。

丁世忠说:“以中国公司的品牌运营能力,在30年内做出一个始祖鸟或者威尔逊,可能性几乎为零,而通过收购,并以中国市场的潜在空间,则可能完成一次脱胎换骨。”

正是这些高端品牌的加入,让安踏实现了超越李宁,逼近耐克集团和阿迪达斯集团在中国的销售额,安踏也跻身国际化集团。

写在最后:

收购变强,是一条捷径,但这条路能走多远,还要依赖于企业的领头羊。国产 体育 品牌中,李宁选择做强主品牌,安踏选择通过收购发展多品牌战略。

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我希望他们都能淌开一条路,把国产品牌做大做强,做到有底气有实力,

安踏的发展历程

1991年安踏成立 1991年,在福建晋江的一家制鞋作坊门口第一次挂上了安踏的标志,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综合体育用品品牌公司。

1999年签约孔令辉塑造品牌 1999年,安踏签约孔令辉作为形象代言人,推出“我选择我喜欢”的品牌口号,并在国内率先开创了“体育明星+央视”的营销模式。

品牌的提升拉动销售的强劲增长,营业额迅速从2千多

万突破了2个亿。

从那以后,安踏完成了从生产到品牌批发的构建,并着重在二三线城市渗透。

“我们需要变成价值链的领导者。”丁世忠说道,面对越来越多的模仿者,他时时思考着如何跑得更快,在竞争愈演愈烈的晋江占据先机。

2004年赞助CBA,企业迎来高速发展期 2004年开始,安踏连续三年赞助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成为CBA职业联赛运动装备唯一指定合作伙伴,打破了国际品牌垄断国内顶级赛事的格局。

2006年1月,安踏再次与CBA续约7年,双方合作延续到2012年,更进一步加深了安踏与CBA之间的联系。

2005年成立国内首家运动科学实验室 在2005年,安踏花费近千万资金,建立了国内首个高科技的运动科学实验室,该科学实验室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公布的最新一批通过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目前中国体育用品行业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获得国家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自创立以来,已经为安踏贡献了超过41项国家级专利,拥有一定规模的研发团队,被誉为“中国体育科技孵化器”。

而自创立了运动科学实验室以来,安踏先后推出了双重减震技术、服装领域的吸湿排汗技术和“三防”功能,新的减震技术持久减震鞋垫、弹力“果冻”技术、弹力足弓结构,超轻EVA材料、柔软EVA材料等多项专业技术,带动了安踏品牌的全方位“技术升级”。

2007年香港上市 2007年7月10日,安踏体育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面向全球发售6亿股,仅公开发售部分就获得183倍的超额认购。

加上超额配股部分,安踏融资超过35亿港元,创造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市盈率及融资金额最高纪录。

2008年推出ANTA KIDS战略 针对国内童装童鞋市场的竞争态势,安踏于2008年推出附属品牌ANTA KIDS,

ANTA KIDS作为安踏品牌的延伸一方面提升整体母品牌的竞争优势,借助母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拓宽销售,挖掘新的用户群体。

同步凭借安踏多年的品牌营销经验,开发中国童鞋市场,全力打造中国童鞋市场的知名品牌及领导者。

2009年安踏收购FILA开启多品牌战略 早在2009年,安踏高调收购国际知名时尚运动品牌—FILA在中华区的商标权和运营业务,并定位在高端市场,逐步占领国内各大高端百货商场渠道,这是安踏实践多品牌运营战略、打造多品牌运营集团的第一步。

经过五年的发展,FILA已经成为安踏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并与安踏品牌形成差异互补。

2009年安踏签约中国奥委会,打造代表中国体育的品牌形象; 2009年6月,安踏与中国奥委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为2009-2012年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的合作伙伴,赞助中国体育团参加2010温哥华冬奥会、2010广州亚运会以及2012伦敦奥运会等11项重大国际赛事提供冠军装备。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随着中国奥运健儿在赛场上不断夺取奖牌,安踏精心打造的“冠军龙服”领奖服也通过电视转播被众多中国消费者所熟悉。

安踏签约中国奥委会 2012年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第一 2012年,安踏业绩达人民币76.2亿元,后者为67.4亿元。

从营收的绝对值上看,安踏成功成为国产体育用品品牌的老大 2013年启动零售转型战略 安踏在2013年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以推动行业复苏,安踏在公司内部启动“以零售为导向”的业务模式转型,从零售文化建设、管理效率提升、柔性化供应链、库存有效控制、渠道优化等方面着手,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在品牌、产品、新业务等几个领域自主创新,加强品牌专业形象,提升品牌和产品的差异化,透过FILA、安踏儿童体育用品系列来推动公司在高潜力市场的发展。

2013年续约中国奥委会 2013年1月17日,“2013-2016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合作伙伴签约发布会”在国家体育总局会议厅隆重举行,自2009年首次成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安踏再度携手中国奥委会,成为新一个奥运周期“2013-2016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合作伙伴”。

下一奥运周期,安踏将继续为中国体育健儿出征的包括2014年索契冬奥会、2014年仁川亚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在内的10项重大国际综合性运动会提供领奖装备。

2014年签约体操中心 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8月4日在拓展体育资源上再进一步,与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正式签约,双方将展开全面的战略合作。

安踏是中国奥委会的合作伙伴,除了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全套领奖装备和生活装备外,还与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拳跆运动管理中心开展了全面合作,为各中心麾下的所有国家队提供专业比赛服和训练服。

2014年签约NBA 2014年10月13日,安踏正式成为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以及NBA授权商。

此次合作是NBA首次授权中国体育用品公司使用联名品牌。

安踏将推出全系列的、带有球队和联盟标志的安踏-NBA联名品牌运动鞋和配件产品,在全国部分店面2000多家安踏店以及安踏官方商城、安踏天猫旗舰店和安踏京东旗舰店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

2014年业绩创新高,2015年欲冲百亿营收 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香港公布2014年业绩公告,公司营业收入为89.23亿元,同比增长22.5%;股东应占溢利17亿元,较2013年增长29.3%。

经营业绩创下了历史新高,稳居国内体育用品行业领头羊的宝座,也给调整期内的体育用品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北京冬奥会的羽绒服是中国提供的吗

北京冬奥会的羽绒服是中国提供的。中国制造羽绒服,都来自福建这座小城5日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产生首枚金牌中国队以0.016秒优势夺得首金,它的背后有来自福建品牌安踏送出的。

作为北京2022冬奥会的官方体育服装合作伙伴,安踏全面助力本届冬奥会赛时制服装备,为本届冬奥会15个大赛项目中的12支中国国家队打造比赛装备,是支持中国国家队比赛装备最多的运动品牌。

设立特许的新品

由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安踏公司设计生产,创意来源于中国参加平昌冬奥会的奥运代表团着装白色火焰,彰显青春时尚个性。此次推出的羊绒系列特许商品,原料选取内蒙古大草原的放养绒山羊。

经过56道工序制成的百分百羊绒针织衫,以及原色羊绒针织帽衫等,配合帽子、手套和袜子等保暖配饰,旨在为广大消费者带来贴身温暖。作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奥运会纪念品,新颖别致的徽章套章也是本次重点推荐的上市新品。

本次推出的徽章更加注重系列化,通过方寸空间展示冬奥会的魅力及冬季运动项目,包括冬奥会举办国特色徽章系列组合、运动造型系列徽章组合、和冰壶运动组合徽章套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