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奥运会的纪录片-讲奥运会的一集纪录片
1.《从北京到北京》观看心得6篇
2.奥运会节目
3.首部关于冬奥闭环纪录片《闭环下的五环》值不值得一看呢?
4.有关奥运会的纪录片?
《从北京到北京》观看心得6篇
对于《从北京到北京》这部纪录片,于2022年1月14日起每晚19:24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播出。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2022《从北京到北京》观看心得6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北京到北京》观看心得(一)
面对全球的渴盼与关注,面对国人集体奔赴的热爱,北京这座“双奥之城”准备好了吗?
6集纪录片《从北京到北京》给出了答案。从2022年1月14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将在每晚19:24推出这部纪录片,温暖讲述鸟巢和“冰丝带”的建筑总工程师、速滑馆制冰师、项目竞赛主任、高山滑雪医生、山区冰球少年、大学生志愿者、残疾人志愿者、艺术家、大学教授、小学体育老师、媒体记者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普通人的“双奥” 故事 。他们朴素的经历点燃冰雪激情,描绘出一幅全民迎冬奥的现实长卷,释放出“双奥之城”的融融暖意,深刻诠释了人人共享、人人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
回顾2008年,当奥运圣火照亮鸟巢时,一个开放、自信的大国也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那一年,奥运的落幕就像一个开始,它把奥林匹克精神这颗种子深深埋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从北京到北京,14年过去了,从夏到冬,奥运精神实现了完美传承。纪录片《从北京到北京》历经一年的拍摄,讲述了这个初心不改、逐梦奥运的传承故事。
李久林是“鸟巢”的建筑总工程师,也是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总工程师,建设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单层索网结构体育馆,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前速度滑冰世界冠军、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速度滑冰项目竞赛主任王北星的工作岗位就在“冰丝带”,从运动员到赛事管理者,她必须面对巨大的身份转变;来自北京各大医院的骨干医生组成了冬奥历史上第一支中国“滑雪医生战队”,从崇礼到延庆高山滑雪中心,他们经过四个冬天的艰苦训练,将为危险性最高的高山滑雪比赛提供医疗救援保障;北京延庆山区的珍珠泉中心小学只有40名学生,但5年来这所学校借助冬天村边封冻的天然河流开展冰雪运动,这里的“珍珠少年”不仅实现了全员上冰,还组织了一支冰球队,他们享受着冬奥的阳光,收获着运动的快乐;李楠是北京冬奥会首位报名成功的残疾人志愿者,高位截瘫的她虽然出门离不开轮椅,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却和几千名残疾人志愿者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此次冬奥会上她也将绽放灿烂的微笑;音乐人常石磊曾有幸参与创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北京申办冬奥成功后,他创作了冬奥歌曲《燃烧的雪花》、《一起向未来》、《我们北京见》;中央 财经 大学教师李菊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汶川大地震带走了她在家乡的16位亲人,忍着悲痛2008年奥运会她曾作为交通志愿者服务32天,再过几天她将和中央财经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们一起服务于首都机场;张骁哲是北京大学大四学生,也是冬奥会比赛场馆冰立方的赛事志愿者,从上大学开始他就坚持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现在他正和同学们一起为即将到来的冬奥会精心准备;高井路社区是全国唯一被冬奥组委命名的冬奥社区,以冬奥为主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陈宇琳副教授带着她的学生们发动社区群众,正在一起为社区做升级美化;2012年成立的石榴花轮滑队是石景山区冰雪团队联盟的重要一员,这支有60多名队员、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队伍,凭借高难度的花样动作成为冬奥社区的一道风景线,他们积极向上的精气神丝毫不输年轻人;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中心小学体育老师、模拟奥运会的倡导者周晨光,他坚持20年传播奥运 文化 ,努力将奥林匹克生活化、校园化;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到2008年奥运会八年间,新华社高级记者汪涌为奥运写下5000篇稿件,2015年他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第一时间现场见证了北京成功申办冬奥,如今仍坚持在报道冬奥的第一线;在“冰丝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种设备科负责人赵伟带领他的团队突破一个个技术难关,将自主研发的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猎豹”系统架设于此,在冬奥会赛事转播中,这个特殊装备将带给观众非同寻常的观赛体验……
一座城市,两届奥运,覆盖夏冬。
一群人,一条心,同一个梦想。
纪录片《从北京到北京》拍摄的这些人仿佛是推动这座“双奥城”行进的车,他们躬身前行步履匆匆,犹如齿轮不断向前;他们又仿佛是照耀这座城的缕缕微光,汇聚在一起,照亮这个盛会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故事有的充满风险,有的充满挑战,有的却只是平凡。然而历经14年传承,他们依旧赤诚向前,用自己的心烘托起奥运梦想,守护着奥运的精神财富。
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2022年1月14日开始,就在CCTV-9每晚19:24,让我们打开6集纪录片《从北京到北京》,一起唱响《北京欢迎你》,共同期待《我们北京见》。
《从北京到北京》观看心得(二)
我知道的冬奥会,是从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开始的。
那天的活动在国家 游泳 中心“冰立方”举行。“冰立方”灯光璀璨,蓝色冰晶状几何图案装饰的舞台与水立方外壳交相辉映,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巨形条幅悬挂空中,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
奥运究竟是什么?我觉得:
首先,它是一种拼搏。在这个舞台,全世界各国人民充分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拼搏着着人类的生理极限,赢得数以亿记观众的青睐,每一个奖杯,都是一个极限。
其次,它是一场战争。在这个战场,“更高、更快、更强”的大旗迎风招展,体现了每一个运动员勇于向世界强手挑战,不断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每一个记录,都是人类的一个奇迹。
再次,它是一种人生。在这场生命中,用运动增进人体的健康和乐观的情绪,用坚持表达自己对生命和向往,用汗水和泪水展现生命的价值,每一声呐喊,都是生命的再一次精彩。
最后,它是一场聚会。在全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疫情防控卓有成效,经济发展复苏向好,以具有战略眼光的防疫 措施 阻断了新冠病毒的大面积传播,中国给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示范,也为世界防疫和传染病控制提供了有效的 经验 和中国智慧,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盛赞,在中国举办冬奥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魅力”,展示了“中国名片”,更是展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负责任大国的崭新形象。
2022冬奥会,我为你加油!2022北京,我为你喝彩!
《从北京到北京》观看心得(三)
犹记得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时开幕式表演的震撼人心,圣火在鸟巢点燃时的流光溢彩,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挥洒汗水的激情彭拜,作为东道主迎接五湖四海的客人的自豪满怀。那代表奥林匹克精神的五环旗徐徐升起,承载着古老的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的希望和梦想,象征着悠远的文明古国在今日焕发出熠熠光彩。七年前,北京以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在百余年奥林匹克树起了一座丰碑。如今,冬奥会的圣火又将在这片东方沃土上点燃。北京,这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都,将成为全球首个举办过夏季、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这对于促进冰雪运动开展,培育民众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奥林匹克 教育 ,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以及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全面展示开放、包容、和谐、共赢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届时,延庆作为三大赛区之一,将承担高山滑雪和雪橇雪车共计19项比赛项目。作为一名新延庆人,衷心期望冬奥会能推动城市的发展,改善交通,优化环境,让延庆以更加优美的环境、更加良好的面貌,邀请世界各国客人来长城脚下过大年,展现中国 传统文化 ,感受中华魅力,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延庆,不一样的北京,不一样的中国!我们预祝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
《从北京到北京》观看心得(四)
冬奥梦的由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久久不能忘怀,当时单位发给我的入场券,是让我儿子和女儿们去观看。他们回来和我说,真是开了眼界,大饱眼福,还说我们中国真行。我在家里看直播也是振奋不已,最让我震撼的是开幕式上演出的中国五千年文化史诗,边看边思考,更加坚定了我们中国的文化自信。那时我想,我们什么时候能来一场冬奥会,那该有多好。这就是“我心中的冬奥梦”的由来。
终于圆了“我心中的冬奥梦”。2015年7月31日下午17:58,奥委会主席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我当时真是欢喜若狂,还喝了一杯红酒,表示庆祝。“我心中的冬奥梦”圆了。北京将成为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我非常高兴,但我还是杞人忧天,担心在山区建赛区太难了。当我在疫情期间听到电视台报道火神山医院,仅用十天时间就建成了。我们的速度为什么能这样快?我找到的答案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本事”。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制度自信”。
辉煌的业绩让我震撼。这之前,中央电视台报道:延庆赛区,仅用三年时间,就在无水、无路、无电的山区建起了国内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和第一座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场;北京地铁首钢站主体结构提前封顶。在过去5年多时间里,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工作有条不紊。国际奥委会安东尼·埃德加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北京冬奥会准备工作能取得如此进展,着实让人赞叹。”这些辉煌的实例,一再证明:“中国***能,社会主义好”。
做好预期的梦。我想,2022年即将召开的冬奥会,将是一次凝聚人心,提振士气,联结友谊的盛会;将是一次充分体现中国精神,奥运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盛会;将是一次体现中国力量、中国智慧的世界的和平、友谊和团结的盛会。在选拔赛场上我看到了武大靖、范可新等优秀运动员的拼搏和努力。又联想到国乒队梁靖昆的大逆转,真是让我感动骄傲和自豪。他们无论是受伤还是失误,都没有停止努力。这是一种为国争光的决心,一种永不放弃的恒心;更是一种对梦想的坚毅品质。这些品质和精神就是我们应该传承的中华文化的美德。
冬奥梦交汇中国梦。让我们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让全世界人民认知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中国道路;有中国精神,有各民族大团结的奋斗精神;我们美好的中国梦一定能变成现实。预祝冬奥会圆满成功!
《从北京到北京》观看心得(五)
“盛世龙腾奥运情,浑茫气象聚双城。中华再振恢弘势,激荡雄篇第一声。”“一条雪链贯双城,寒野冰川大演兵。滑道视为磨剑场,健儿竞做领潮雄。铲刀犁地痕织梦,炫舞腾身馆跃鹰。冬奥于京邀世界,五环旗下待鏖争。”2015年7月31日17时57分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举国欢腾,中国北京以44票战胜阿拉木图,获得第24届冬奥会的举办权。北京因此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有两个,一个叫冰墩墩,另一个叫雪容融。
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代表着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冰墩墩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从北京到北京》观看心得(六)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国际性的盛会,是中国和外国友好往来的舞台,是中国全面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的桥梁。冰墩墩和雪容融,我相信它们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合作,让本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冰墩墩不仅是一个吉祥物,其实它还是一只象征纯洁、坚强、敦厚、健康,活泼、可爱的熊猫。它的面纱是白色的,面罩的周围有着五彩的线,它的外壳也是白色的。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团队最初的作品是“冰糖葫芦”,而“糖葫芦”外表的冰壳也与“冰雪运动”或多或少有些联系。最终“冰壳”的创意得以保留,随后又经过无数次的探索,修改重点终于逐渐明朗——被冰壳包裹的熊猫。我们中国人真富有创造力啊。
雪容融满身都是红色的,你看它的脑袋像不像一个灯笼呢?灯笼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它能渲染欢乐喜庆节日气氛,有“瑞雪兆丰头”的美好寓意,表达了中国人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享有的办奥理念。灯笼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突出了我们中国作为举办地的特色。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面部的 大雪 块,既代表了“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进行了拟人化的设计,大冰块成为雪容融的漂亮脸蛋,凸显吉祥物的可爱。雪容融的名字也很有寓意: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容——意喻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意喻融合、温暖、相知相融。
《从北京到北京》观看心得6篇相关 文章 :
★ 观看北京阅兵心得体会精选5篇600字
★ 观看北京阅兵心得体会精选5篇
★ 我和我的祖国观影心得体会600字
★ 我和我的祖国**心得体会500字
★ 2020观看北京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的收获和心得5篇
★ 组织观看感动中国2021心得观后感
★ 收看2020开学第一课个人学习心得观后感6篇
奥运会节目
中文名:?CCTV-1?同一个梦想
资源格式:?RMVB
版本:?[YYTvO][全6集]
发行时间:?2007年08月07日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简介:?
类型:纪录
集数:共6集(每集分上、下两部份)
影片长度:平均90分钟
字幕:中文有字幕
内容简介
运动,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也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古代奥运会,诞生在我们难以想象的遥远年代,而且,4年一届周而复始地延绵了我们难以想象的1300年。? 1896年,在法国人顾拜旦推动下,这个充满友谊和平与英雄主义的赛会被恢复。 12年后,1908年,中国青年提出了著名的“奥运三问”: 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 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 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 当时,这些充满焦虑的中国青年无法知道,整整一百年后,他们的最后一个问题有了清晰明确的回答: 这就是北京2008。 《同一个梦想》是中国电视人用影像的方式,以中国人的视点,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进行了一次全面完整的叙述,节目中许多珍贵地历史影像,将是第一次在中国电视媒体上公开。 这部纪录片从震撼心灵的人文、历史角度带给观众一个真实的奥林匹克。 自从北京获得2008年举办奥运会开始,我们就有了一份责任和一份思考。 毫无疑问,第29届奥运会将给中国、给北京带来深刻的改变,也会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同一个梦想》是由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历时8个月筹备和制作完成的,将从头梳理奥运会的起源和波澜起伏的历史进程,沿着自古至今奥运会的时间线索从和平、文化、友谊、科技、经济、体育等不同的角度,讲述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生动鲜活的人物和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瞬间。 《探索?发现》集中了几乎所有优秀编导和创作骨乾,并邀请到中外人文体育专家学者协助我们对于奥运历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判梳理,形成拍摄大纲,派出了多路摄制组前往所有曾经举办过现代奥运会的城市,集中采访拍摄了一批人们熟知的体育风云人物和鲜为人知的资料。 同时,这部纪录片的创作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大力支持,使得我们获得了珍贵素材和独家材料。 奥林匹克运动历史悠久,反映奥运的作品也是不计其数。 《同一个梦想》的亮点是什么?又是以什么样的手段讲述奥运的宏大历史呢? 从2005年开始策划时,我们就确立了这样的创作原则: 超越奥运会竞技比赛的历史,用一种国际视野和人文精神审视和解读从古至今波澜起伏的奥运进程。 这个进程始终围绕着和平、友谊、团结这样的核心理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仅深切认同,而且得以和平相处。 为什么我们要着力表现人文奥运呢? 众所周知,奥运会的历史源远流长,竞技场内外的故事精彩纷呈,到今天,奥运会的举办早已不仅仅是一个体育比赛,人们除了关注比赛过程和结果,还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关注奥运所带来的公平竞争、团结友谊和追求和平的不朽精神。 为此,我们采取了这样的结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突出事件主题,强调历史进程中人类感情的悲欢离合。 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特点,就是站在人类发展的潮流走向中来观察奥运、解读奥运; 其次是注重纪录片的故事性和传奇性,每一个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会给观众带来欢笑,带来眼泪,也带来思考; 第三是运用了大量新的现代技术手段,让故事的叙述张弛有度,画面的处理节奏较快,尽可能符合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 我们制作这部纪录片的初衷,是为了传达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内核与中国人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解。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所做的工作,对于从古至今奥林匹克运动的光荣与梦想的致敬。 这也是中央电视台奉献给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份珍贵礼物,是中国电视人奉献给广大电视观众的一场文化盛宴。 该片共六集,每集90分钟。已经在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期间播出。播出时间表
08月07日?CCTV-1?22:40?《同一个梦想》:圣火重燃(上)
08月08日?CCTV-1?22:40?《同一个梦想》:圣火重燃(下)
08月09日?CCTV-1?22:40?《同一个梦想》:血色橄榄枝?1
08月10日?CCTV-1?22:40?《同一个梦想》:血色橄榄枝?2
08月11日?CCTV-1?22:40?《同一个梦想》:风中和平鸽?1
08月12日?CCTV-2?22:40?《同一个梦想》:风中和平鸽?2
08月13日?CCTV-1?22:40?《同一个梦想》:我们手拉手?1
08月14日?CCTV-1?22:40?《同一个梦想》:我们手拉手?2
08月15日?CCTV-1?22:40?《同一个梦想》:五环在召唤?1
08月16日?CCTV-1?22:40?《同一个梦想》:五环在召唤?2
08月17日?CCTV-1?22:40?《同一个梦想》:北京圆梦(上)
08月18日?CCTV-1?22:40?《同一个梦想》:北京圆梦(下)
其他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首部关于冬奥闭环纪录片《闭环下的五环》值不值得一看呢?
首部关于冬奥闭环纪录片《闭环下的五环》值得一看。
《闭环下的五环》是首部记录冬奥闭环下那些普通工作者的纪录片,众所周知,这次北京冬奥会是在很特殊的情况下举办的,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给整个冬奥会的赛事筹办以及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为有着太多不可控因素的原因,所以这届冬奥会采取的是闭环管理,而且北京冬奥会期间正值我国春节,春节对中国人的意义非常重大,是一个举家团圆的日子,但是因为闭环管理,这些服务人员可能很早就离开家里,有很多人家里孩子还很小,这都是他们做出的牺牲,而这些牺牲如果没有这部纪录片估计很少有人能意识到,下面就来说一说《闭环下的五环》值不值得一看:
一、了解到了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原因
个人觉得非常值得一看,在没有观看影片前其实是对那些志愿者或者班车司机的生活并不了解,关注冬奥也是关注那些运动员以及比赛,很少有人关注在背后默默付出的服务人员,看过这部纪录片后才能了解到,这次北京冬奥会之所以办的这样成功,除了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无数默默奉献的普通人起到了关键的因素。
二、了解到这些服务人员的付出
通过观看纪录片才能了解到了志愿者将自己当成祖国的一面镜子,时刻服务好有需要的国外运动员,班车司机不辞劳苦用动作向运动员传递热情,专列司机更是为了做好冬奥服务舍弃了家里还小的孩子,这些普通人的付出让我们感动,对他们由衷的表示感谢。
你觉得首部关于冬奥闭环纪录片《闭环下的五环》值不值得一看呢? 欢迎留言讨论。
有关奥运会的纪录片?
MS有一部叫做“筑梦2008”
其他的我就不清楚了。。。
主创介绍
原名:2001+7
出品人:高峰
监制:郭本敏
制片人/导演:顾筠
摄影指导:罗凌
摄影:杨林 李雄 朱奕
剪接:冯文
作曲:梅林茂(日本)
录音:谷全喜
声音指导:郝键
荣誉制片人:
邱继宝 林青 曾维范
出品单位:
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
发行单位:
北京众道**发行有限公司
中国**集团公司
片长:90分钟
公映日期:2008年6月24日
影片梗概
纪录片不同于艺术**,没有事先编辑好的故事情节,而是通过一种影片方式对某一事件进行纪录。
本部影片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的设计竞赛、评选及建造将近七年的事件过程为影片的结构线索,穿插叙述一个普通的家庭、一个跨栏运动员、三个体操运动员、一组特警战士对奥运会的期待和为之付出的努力,描绘出一幅关于中国人民准备2008年奥运会过程的全景图,影像化地表达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