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怡宁对王曼昱的评价

2.北京奥运会呈现的5大亮点

3.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怎样评价2008年奥运会?

4.外国人都是怎么评价2008年奥运会的那场国宴的

5.2022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决赛齐广璞夺得金牌,如何评价他的表现?

张怡宁对王曼昱的评价

运动员评价北京奥运会-运动员评价北京奥运会奖牌

张怡宁对王曼昱的评价如下:

1、张怡宁表示,王曼昱能够发现自己不如对手的情况,而且能够快速地找到对策,这才是大将的表现。

2、张怡宁评价王曼昱在技战术上表现出色,面对各种类型的球员和各种情况都能够很好地应对。

3、张怡宁认为王曼昱是一位专注交流的乒乓球大使。

王曼昱:

王曼昱,1999年11月30日出生于中国天津市,自幼即展现出卓越的乒乓球天赋。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王曼昱在场上表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巨大的比赛潜力。1999年2月9日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效力于中国国家乒乓球队。

王曼昱2008年入选黑龙江省集训队,2013年进入国家青年队。2016年进入国家一队。2013年,获世界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女团冠军,同年获得全国青年乒乓球锦标赛女单冠军。2014年11月,获得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女团冠军。

人物评价:

王曼昱的拧拉和反拉比较犀利。王曼昱的反手和正手都相当优秀。她很稳定,她的打法具进攻性。在局势紧张情况下她还能赢下来,是因为她的基础很扎实,她的基本功帮助她在这些情况下都能扛下来,她的技战术也出色。

张怡宁,1981年10月5日生于北京,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现任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助理。张怡宁6岁时开始打球,1991年进入北京队,1993年进入国家队。2000年,张怡宁在第4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女团冠军与女单亚军。

2001年张怡宁获得第46届世乒赛女团冠军,同年,张怡宁还拿下乒乓球世界杯女单冠军和九运会女团冠军。2004年,张怡宁在雅典奥运会上与王楠合作获得女子双打冠军,并夺得女单冠军。2005年,张怡宁夺得第48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实现了个人世锦赛、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大满贯。

2006年,德国世乒赛,张怡宁率领中国队第16次捧起考比伦杯。年底,张怡宁世界排名第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张怡宁与郭跃、王楠合作夺得女团冠军,随后在女单决赛中击败王楠成功卫冕。四年后再度夺得双料冠军。

北京奥运会呈现的5大亮点

亮点一:全新的世界纪录闪耀北京

北京奥运会将人类的竞技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据统计,共有38项世界纪录和85项奥运会纪录被改写,获得奖牌的国家和地区达到87个,大大超出上届的75个。巴拿马、蒙古、巴林等国收获了本国历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

回首16天赛程,令人印象深刻的运动奇迹很多:美国游泳天才菲尔普斯夺得8枚金牌,加上雅典奥运会的6金,他成为奥运会历史上获金牌最多的运动员;日本人北岛康介成为第一位获得4枚奥运会蛙泳金牌的选手;22岁的牙买加飞人博尔特更是挑战人类极限,连破男子百米和200米世界纪录……

似乎不用多说,北京奥运会绝对是一届高水平的运动会,运动员们在这里缔造着自己的传奇。北京,也因此成为一座“奇迹之城”。

比屡破世界纪录更加令人激动的,是选手们的冲劲。比如,中国举重选手刘春红在已获得金牌的情况下,连破世界纪录,上演了一场6次上场、5次打破世界纪录的好戏;俄罗斯撑杆跳美女伊辛巴耶娃早早锁定金牌,仍然给自己鼓劲,勇敢地冲刺5.05米的新高度。奥林匹克,就需要这样的拼搏精神。

北京奥运会竞技水平之高、成绩之突出,在百年奥运史上也属罕见。除了运动员本身的努力和高科技装备外,北京奥运会提供的良好服务和场馆条件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北京尽全力为运动员破世界纪录、奥运会纪录“保驾护航”。

西班牙《阿贝塞报》8月19日发表文章说,悉尼奥运会破15项游泳世界纪录,雅典奥运会破7项,而北京奥运会改写了25项世界纪录,令人瞠目结舌,“水立方这座神奇游泳馆将载入史册”。

亮点二:独特的东方魅力感动世界

一幅精美的画卷缓缓打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尽在其中……开幕式上的这个场景令国人骄傲、令外国友人动容。美国《新闻周刊》形容说,“美得令人窒息”。

精彩绝伦的奥运会开幕式尤其令风尘仆仆从世界各地赶来的客人叹服。韩国联合通讯社的报道说,开幕式上鲜艳的色彩,强烈的对比,唯美的影像,以及结合实物与特效的前卫尝试,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巴西环球网在开幕式结束不久就在其首页称,中国用数千年的文化精髓和缤纷的烟火给世人展示了最美丽的奥运会开幕式之一。

著名学者葛剑雄评价说,无论是武术、风筝、飞天、昆曲、木偶、孔子《论语》、三千弟子求学等,都将中国文化的精华用通俗美妙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不仅如此,中国文化的影子无处不在,让外国朋友感到新奇。新闻发布厅有古诗、书法和国画,餐厅里有故宫和四合院图像,公园里有风筝和戏台,有关部门还专门印发了简易汉语教材,秀水街每天都迎来如流的外国游客……

逛簋街、听昆曲和京剧、品中国绿茶、买中国商品、坐三轮车与人“侃大山”,哪怕只是学会一个中国字,外国朋友都能乐半天。为了让远来的客人在短时间内领略中华文化,首都博物馆推出了《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调集了全国26个省区市55家博物馆的169件镇馆之宝。故宫博物院和奥运文化广场也面向外宾不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说:“2008年奥运会不仅仅是一场高质量的体育盛会,还将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舞台。”

专门研究人文奥运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说,举办奥运会,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次重大机遇,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空前交流与碰撞。中国人的热情好客,中国的活力、开放与宽容,独具魅力的东方文化,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亮点三:国家动员力和凝聚力令人惊讶

奥运会在中国举办,也是对中国国家动员能力和凝聚力的一次空前考验。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成功后,一项调查显示,中国超过96%的公众支持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这么高的民意基础令人惊讶。

金元浦指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具有非常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功能。在刚刚过去的四川特大地震灾害中,中国政府在短时间内动员数十万救援人员,社会各界广泛捐款,短时间内金额达数百亿元,成为2008年最动人、最温暖的一幕。

这种精神在北京奥运会筹办和主办期间同样得到体现和延续,中国民众表现出空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国外媒体纷纷惊叹中国人对奥运会如此广泛、深入的支持与参与。法国《科学与生活》杂志报道说,为了迎接奥运,北京人纷纷学习英语。北京还动员了10万赛会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100万社会志愿者以及20万“拉拉队”志愿者。

在往届奥运会上,耗资巨大的场馆建设往往会拖奥运会的后腿,蒙特利尔奥运会、雅典奥运会都曾出现体育场馆不能按时竣工的现象。但是,从2005年场馆建设开工起,中国人就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速度”,所有场馆都提前竣工,如期通过“好运北京”测试赛的检验。与此同时,地铁5号线、10号线等一大批基础设施也同步建成。

北京奥运会得以顺利举办,首先因为它是全民之所盼。专家举例说,在盛大的奥运会开幕式上,出场的演员达18000人,如果在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的其他国家,这可能意味着一笔巨大的开支,参与者的思想也不易统一,但在中国这不是一个难题。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为了保证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北京及周边省区市倾尽全力,关停了方圆300公里以内可能造成污染的企业,几百万北京驾驶员自觉遵守“单双号限行,黄标车禁止上路”的规定。为奥运做贡献,即使造成一些不方便,中国民众也没有怨言。

英国《经济学家》记者金焱说,她一直想探究中国为什么拥有如此巨大的感召力、组织力和动员力,这种巨大的能量又来自哪里。她相信在奥运会顺利结束之后,自己会有一个初步答案。

亮点四:国民从金牌狂欢到享受比赛

在半个多月的体育聚会中,13亿中国人受到了一次最广泛的奥运精神的洗礼。令人赞赏的是,中国人不再简单地陶醉在金牌的狂欢中,而是在激烈的比赛中感悟着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伟大的奥林匹克情怀。

中国现代体育运动皆为舶来,探索国人的金牌情结,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国近代史:清朝末年,在被动地接受西方教育的同时,中国也开始慢慢接受西洋体育。最早只是由外国传教士、商人等进行比赛,中国人观赏。后来中国教育部门对传统运动进行改革与调整,引进西方教程,中国现代体育开始起步。

许海峰1984年在洛杉矶射落首枚奥运金牌后,整个中国沸腾了!一个积弱百年的大国,在经历生涅盘之后,以崭新的面貌出征奥运便获得15枚金牌,国人精神为之振奋。金牌选手无一例外被当成民族英雄,甚至有了激励整整一代人的“女排精神”。

1988年,中国体育军团兵败汉城,仅获5金。一些群众表现出不理智,比如“体操王子”李宁就收到了刀片和绳索。那个时代,金牌成了人们衡量一名运动员爱不爱国的重要标志。此后的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和雅典4届奥运会,中国军团的金牌数稳步上升,在排名榜上的位置趋于稳定。而国人的金牌情结相应淡了不少。

金元浦表示,如果说奥运金牌在特殊时期确实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起到了极大的精神鼓励作用,那么如今人们对金牌的态度显得更加成熟和理智,初步实现了从“金牌狂欢”到“享受比赛”的转变。

“金牌并非一切,”金元浦说,“我们要以应有的大国气度祝贺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进步。”

在北京奥运会上,虽然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金牌数遥遥领先,人们对金牌仍然渴望和期待,但人们对比赛本身的关注是空前的,比如在刘翔退赛后,中国失去了最可能得到的一枚田径金牌,但鸟巢的上座率仍然不减。

首都文明办副主任郑默杰说,在北京奥运会上,观众们为本国运动员鼓掌,因为他们是爱国的,但他们同样把掌声送给了表现杰出的外国运动员。中国观众越来越会享受比赛本身,这显示他们在努力领悟奥林匹克精神。

亮点五:服务媒体与宣传奥运的范本

2.1万多名注册记者、5000多非注册记者,中国、北京,在奥运周期成为全球媒体的焦点所在。挑剔的目光,考验着媒体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主任沙万泉在奥运开幕之前就表示,他的团队一定认真履行申奥承诺,严格遵循国际惯例和奥运会惯例,唱响“服务媒体就是服务奥运,就是服务国家形象”的口号,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做好媒体服务工作。

其实善待媒体,从外国记者进入国门那一刻就开始了。首都机场专门设立了“奥运绿色通道”,奥运新闻中心和广播中心提供的信息不仅丰富,而且有用。在媒体村,记者们受到了很好的照顾,比如绿色家园媒体村接待记者总数为6000人,相关服务人员就达到8000人。

北京之前在申办报告中承诺,将为媒体提供一流的工作、生活条件和交通服务,以确保记者快速、高效、成功地报道奥运会。另外,在采访报道中,记者将享有充分的自由。

自7月8日奥运会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和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开张”以来,3个媒体服务中心不但按照惯例提供赛事综合信息终端、赛事电视直播、各类信息服务,还设置能提供90余种世界报刊的报刊亭、图书馆以及各种资料展示台,组织高频次、多主题的新闻发布,安排丰富多彩的媒体集体参观采访活动。

此外,奥运主新闻中心还提供各种特色生活服务,比如中国式颈肩按摩、理发、健身房等,让记者工作之余能够休息放松。在北京奥运会100多万志愿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直接为媒体服务的。

为了宣传奥运,让奥林匹克精神深入中国大地,北京奥组委继承并发展奥运会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的奥运理念,这是中国人对奥运会的又一大贡献。

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奥运,也是奥运会举办国必须履行的承诺。1988年汉城(今首尔)奥运会后,根据韩国国内的一项调查,79.1%的韩国人认为,奥运会开阔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国际视野,增长了人们的见识。

在申奥成功7年间,一本本浓缩了奥林匹克运动核心内容的课本进入了中国城乡学校,4亿中国青少年全方位地接受奥林匹克教育,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奥运期间,北京奥组委还举办了一系列教育活动。伴随着奥运赛场的激烈竞争,“更快、更高、更强”和“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理念已深深地影响着每一名中国人。(程义峰)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怎样评价2008年奥运会?

美联社: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高度评价北京奥运会

2008年08月24日23:37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8月24日电 据美联社北京报道,今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高度赞扬了北京奥运会。  罗格先生说,把29届夏季奥运会主办权交给北京是正确的决定,带来的益处超越了体育本身。  “自从2001年7月我们决定让北京举办奥运会以来,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路,但是,毫无疑问,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奥运会最后一天,罗格先生说,“世界了解了中国,中国也了解了世界,我相信,在今后很长时间内,这些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罗格先生说,北京奥运会给中国留下了长期有用的体育设施,促进了城市建设,也提高了环保意识。“中国的某些变化在现在很明显,有些则需要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北京奥运会留给中国的遗产最终会由中国人民拥有。”  在中国国家体育馆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罗格先生在自己的演说中对北京奥运会做了积极的评价,认为北京奥运会“的确非常出众”。  罗格先生早些时候还说,2012年伦敦举办奥运会时,将会有点儿棘手。“显然,中国把奥运会举办标准提高了很多,”罗格先生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所以,伦敦以及今后的夏季奥运会都将面临着挑战。我相信,我也希望,伦敦可以进一步提高奥运会举办标准。”(刘志华)

外国人都是怎么评价2008年奥运会的那场国宴的

外国媒体高度评价中国为2008北京奥运会所做努力:

美国《洛杉矶时报》在头版刊登题为《感觉今非昔比》的文章,对北京几十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表示惊叹,认为在中国积极准备北京奥运会之际,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中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上,中国过去的落后面貌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朝鲜内阁机关报《民主朝鲜》刊登朝鲜中央通讯社记者发自北京的报道称,中国正在进行北京奥运会最后阶段的准备工作,力争将本届奥运会办成一次促进世界和平和人民友好的国际体育盛会,中国所做的努力“必将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发表文章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倾注全力,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做了精心准备,既表现出高昂激情,又尽到东道主之谊,履行国际责任。北京奥运会必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彰显中国风采,以其辉煌的成就载入体育史册。

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

虽然过去十几年了,可是这次盛会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影响是震撼的。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名族文化,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地位的影响力。

2008年北京奥运是转变西方国家人民眼光的一次盛会。2008年以前,西方绝大多数国家都认为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通过这次奥运,中国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一个强大的,迅速发展的大国形象,使西方绝大多数人民对中国的观念有了颠覆性认识。

2008年北京奥运是提升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一次盛会。中国制造在奥运会后迅速占领全世界,中国品牌从此更加快速的走向全世界。

2022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决赛齐广璞夺得金牌,如何评价他的表现?

中国第七金!四朝元老齐广璞圆梦。这是继2006年韩晓鹏后,中国选手时隔16年再次在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夺金。

他值得!11年世锦赛亚军、13年世锦赛冠军、15年世锦赛冠军、17年世锦赛亚军,连续多年站在偶然性较大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领奖台上,谁说他是无冕之王?只是在奥运会上幸运女神并没有眷顾他,10年温哥华冬奥会第7,14年索契冬奥会第4,18年平昌冬奥会第7,始终离领奖台差了一点点。相较于没有获得过世界冠军,但在平昌和索契已获1银1铜的好兄弟贾宗洋,齐广璞对于奥运金牌无疑有更大的渴望。

决赛可谓惊心动魄。在一跳定胜负的赛制下,6名选手有5人都采用了难度系数为5.0的最高难度动作,奖牌的竞争陷入白热化。这个动作需要在空中翻腾三周同时转体五周,由于难度过高,近一年内齐广璞只练习过不到10次,成功率不足50%。“他们的决心也激励了我,最后关头,我也拼了!”带着必胜的信念,齐广璞向最高难度动作发起挑战,并出色完成。

作为东道主,增设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项目,一方面符合国际奥委会促进男女平等的号召,另一方面对于男女实力均衡且突出的中国队来说自然也是有“私心”的。俄罗斯、瑞士女队偏弱,澳大利亚、白俄罗斯男队偏弱,只有美国队相对来说没有明显弱棒,但发挥稳定性不如中国队,通过三人团队作战取长补短,可以弥补一人发挥失常导致丢金的情况再次出现。

但人算不如太难算,贾宗洋在难度4.425的Back Full-Double Full-Full动作上意外失控,而美国小将Christopher LILLIS把难度5.0的Back Double Full-Full-Double Full动作超常完美发挥,一进一出40分的大坑,徐梦桃和齐广璞是没有能力填平的,这一次,依然没有金牌。赛后,两人都安慰了老贾,但是大家心里都清楚四朝元老披挂出征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