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奥运会的体操器具有什么学问?

2.双杠是男子竞技体操项目,它的起源是怎样的?

北京奥运会的体操器具有什么学问?

奥运会双杠是什么材质-奥运会双杠比赛规则

单杠器械出现于1812年。德国体操学派的创始人F.L杨(1778一1852)(杨氏是把德国体操从学校的狭小圈子导向社会的第一人,曾被称为“德国国民体操之父”)和J·C·F.古茨穆茨(1759一1839,曾被称为“德国体操之祖”)得到当时西欧盛行的杂技表演的启发,用一根直径8CM粗的木棍作梁设置一副单杠,放在他自己创建位于柏林城外的体操场里用作健身训练。后来随着技术发展的需要,到1850年将木杠改为铁棒,到1862年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第一次体操比赛中将其列为比赛的其中一个项目 (这是最早的竞赛记载)。单杠被列为世界大赛的项目,则是18%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上。第一个单杠世界冠军获得者是德国人格.瓦英格特涅尔。

单 杠

结构:两根支撑立柱水平支撑一根圆杠(圆杠直径保持不变)组成单杠。

支撑立柱竖直立在地面上,下面有底盘。

用四根绳索(直径至多为1厘米)将单杠拉成直立,四根绳索和地面的四个地钩相连。

尺寸:单杠

 直径          2.8厘米    允许误差+/-    0.01厘米

 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  240厘米    允许误差+/-    1厘米

 套节之间的距离     至少为200厘米 允许误差+/-    1厘米

 从地面开始测量到单杠顶端的距离275厘米 允许误差+/-    1厘米

地钩间的距离:

横向    550厘米    允许误差+/-    5厘米

纵向    400厘米    允许误差+/-    5厘米

功能特性:调节

必须能通过高度调节增加5厘米的高度。

单杠必须有弹性,保证不能折断。

弹性不仅来自杠子,器械整体也有弹性。这就是地板钩、支撑立柱、钢绳的安装和拉紧度必须严格遵守要求、保证统一弹性的原因。

杠子和支撑立柱之间必须通过活结相连,以保证有效的弹性。

杠子必须允许在上面做转体和滑行动作,同时不易打滑。

整个器械必须是稳固的。在使用时,支撑立柱不能移动或摆动。

在使用时,杠子和拉紧绳索不能产生干扰声音。

使用的材料最好纤细,不能防碍视线。

颜色:杠子保持磨光钢铁的自然颜色。

其余部分的颜色或设计由生产商自行决定。在特定的比赛中,国际体操联合会可以指定颜色。

高低杠简介

[编辑本段]

高低杠是女子体操项目之一,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列为比赛项目。高低杠起源于欧洲。19世纪后半叶女子体操运动在欧洲开始盛行,起初男女都是平行双杠,由于女子的生理特点,完成动作难度较大,于是把双杠一侧升高,以便女运动员完成动作。高低杠的高度为高杠2.30米,低杠1.50米,杠间距离在1.10--1.40米之间均可。高低杠动作有各种屈伸、回环、绷杠、弹杠、腾越和空翻等。整套动作要求动力,避免停顿和附加支撑。从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开始,团体赛中高低杠得分不带入单项决赛,满分10分。

高低杠特点

[编辑本段]

高低杠是女子体操特有的一个项目,它由一高一低两付杠组成,杠间距离可以调整。低杠高130—160厘米,高杠高190—240厘米。横杠是椭圆形的,长径5厘米、短径4厘米,是由玻璃钢加木质杠面制成的,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坚固性。规则中对成套动作的不同难度的组合要求。19世纪末叶,女子体操在欧洲盛行,当时女子和男子一样,练的是平行双杠。以后为了适应女运动员的特点,把双杠的一侧升高,成为高低杠。在20世纪30年代的一些国际比赛中,规定动作必须在高低杠上完成,自选动作可以在高低杠上也可以在双杠上完成。60年代末期,高低杠技术迅速发展,促使器械装置得到改进,增加钢丝牵绳,加强了稳定性。现行高低杠比赛的器械有一定规格。运动员的一套动作应包括各种摆起、回环、屈伸上和倒立,各种沿身体纵轴的转体,各种空翻、绷杠、振浪、换握和腾空动作。全套动作要求充分利用高、低两杠,在一杠上最多只能连续做4个动作。

早期的高低杠动作比较简单,杠下是一些悬垂动作的上法,杠上是利用混合支撑完成的静止动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摆动动作增多。60年代是高低杠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以苏联运动员Л.拉蒂尼娜为代表的一些体操强手在全套动作中加进了大幅度摆动动作。捷克斯洛伐克运动员V·恰斯拉夫斯卡则把两杠之间的变化组织得更加惊险、紧凑。苏联运动员О·В·科尔布特在高杠上做了蹲撑后手翻握杠接大摆的动作,被国际上命名为“科尔布特空翻”。罗马尼亚运动员N·科马内奇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以高难度的连接和以她命名的下法,获得了10分(满分)的成绩。近年来高低杠发展的趋势是移植了许多男运动员单杠上的动作,使整套动作编排巧妙,技术复杂多样化,同时全套动作不断加长。随着体操护掌的改革,相继出现了大回环动作和空翻再握类动作。目前,中国运动员高低杠水平亦较高,绷杠技术尤为先进。在 1979年第 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中国选手马燕红以高难度的动作、大幅度的摆动和优美的姿态,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选手M·格瑙克并列为这个项目的世界冠军。

高低杠杠子的横切面是椭圆形的,比较粗大,因此在做动作时要采用“钩握”( 5个手指在杠子的一边)的方法。这是高低杠动作的特点之一。在高低杠上的动作是在悬垂或支撑中进行各种屈伸、回环、摆越、换握、转体、倒立、腾越、空翻,这些动作对发展上肢、肩带和腹背肌肉力量有良好作用。

高低杠由来

[编辑本段]

起先,女子体操运动员用的也是双杠,可这样使女子上肢负担太重,不适应女运动员的特点。于是,人们采用两根高低不平的杠子,也就是把双杠的一根杠子升高,另一根杠子保持原来的高度。就在这两根高低不平的杠上进行坐、仰、卧、立撑、平衡等比赛动作。这就是高低杠的前身。

到1960年以后,高低杠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器械也不断完善,终于产生了今天大家见到的高低杠。

双杠是男子竞技体操项目,它的起源是怎样的?

双杠是男子竞技体操项目,在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中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然而就是这样一项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奥运项目,你知道它的起源吗?

双杠

首先我们要知道双杠是什么?双杠是男子竞技体操的一项项目,最初是在欧洲广为流传的健身项目并没有列入竞技体操。后来才被人们踩纳入奥运会比赛项目。双杠是由四根立柱架设两根横柱而组成的。运动员必须要完成指定的项目,如摆动、摆越等。运动员必须要按照指定的动作完成,不然成绩无效。因此双杠的比赛是极其严格的,运动员要按照特定的动作完成。

起源

双杠最初来源于德国,后来被德国体操家扬在柏林郊外,海德体操场首次安装作为体操的训练。后来德国体操学派将其作为传统的锻炼项目,到了19世纪中叶时,瑞典体操的学说进入到德国,但是被当时认为是单杠伤感对青少年可能有害,于是乎将其舍弃。但经过一场场争论之后,终于在19名医生的联名下,德国最高医务机关将其证明对青少年无害,就这样双杠成为了体操运动的一部分。从此转化为奥运项目,起初的双杠直至作为体操训练锻炼用的,作为健身器材,并没有纳入比赛项目。然而因为时间的推移,人们发行双杠具有很好的锻炼价值,因此双杠逐渐被采用。

我国出现了不少体操运动的奥运会冠军,像李宁等大满贯的选手。为我国在体操项目上得到了不少金牌,尤其是在双杠上。因此我国在双杠上也是一个体育强国,在其中著名的人物有李月久,他表演了自己的独创动作夺起了双杠的冠军。因此我们自豪,在双杠的项目上,每次奥运会比赛,中国运动员始终让我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