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志愿服务新闻-奥运会志愿者服务内容有哪些
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
2.赞颂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美文
3.关于往届奥运会志愿者的典型故事
4.08奥运会志愿者感人事迹拜托各位了 3Q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
参见:北京奥运会志愿者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是指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备和举办的全过程中以自愿为原则,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在奥运会志愿者行动项目体系内,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服务奥运的各界人士,约7万人。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服务岗位涉及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运输、安全保卫、医疗卫生、观众指引、物品分发、沟通联络、竞赛组织支持、场馆运行支持、新闻运行支持、文化活动组织支持等领域 。
2005年6月5日,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项目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上正式推出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行动计划》和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标志,标志着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项目正式启动 。
2006年8月28日,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招募工作正式启动,并同时启动了“微笑北京”主题活动。活动口号为“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
2007年1月19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京外省(区、市)赛会志愿者报名启动。2007年3月28日,港澳台侨外赛会志愿者报名启动。最终报名情况为京外省(区、市)29.2万、香港同胞0.7万人、澳门同胞0.2万人、台湾同胞0.3万人、华侨华人2.8万人、外国人2.2万人 。
2007年8月,发出了第一批赛会志愿者录用通知。
2008年3月31日,共有112万余人提交申请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中35岁以下的占97.87%,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79.9%。
2008年5月,赛会志愿者录用工作完成。 志愿者构成 大学生志愿者中学生志愿者 社会志愿者省市自治区志愿者专业志愿者港澳台志愿者海外华侨华人志愿者 在京外国人国际志愿者
赞颂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美文
赞美你,奥运志愿者
奥运圣火在人们的恋恋不舍中熄灭了.北京奥运会的完美落幕,志愿者功不可没.
记得,从7月20日北京机动车单双号限行起,我在上班路上第一次看到身穿蓝衫的志愿者在路口协助交通协管员维持交通秩序时,我还真的担心,如此辛苦乏味的工作,可能不象他们当初申请志愿者时想象的那样有激情,恐怕会虎头蛇尾,难以坚持到底.
后来,在奥运会开幕前的一次游览鸟巢时,正好遇上三四个志愿者在向一名交警询问:我们是志愿者,奥运会期间,我们将在此处工作,今天,我们先过来踏勘一下,看看我们能做什么?望着这几个一脸稚气\跟人说话还有点害羞的孩子,交警告诉他们:在这里的任务就是让经过此处的人们不要在此处停留(此处为鸟巢最佳观赏地,游人太多).当时,我就想,在这儿的志愿者可能比守在市区路口的志愿者幸运一些,至少可以见鸟巢,可是,就在这10米的范围内,天天对着游人喊话,他们会不会觉得枯燥?
在7月30日奥运会开幕式第一次彩排的入场和观看过程中,我开始真正感受到志愿者的服务和对本次奥运会的巨大作用了.入场引导,安检,会场秩序维护,无不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如此浩大的场面,似乎都由这群年轻的志愿者们张罗着,我们看到了一张张年轻微笑的脸,写满热情,激情和信任.
奥运会期间,在观赛场地,我更是体会到志愿者热情而专业的服务.在网球场,志愿者一次次为运动员递毛巾,球童蹲守地面,一次次地快速捡球.记得女儿曾好羡慕地说,我好想当个球童呵.可是,我想,你有他们那样不怕苦的精神和体力吗?比赛结束已至深夜,当我们离开网球场时,志愿者们列队与观众道别,与观众一起喊出的"中国加油!""北京加油",充满激情,响彻夜空.
还有,那次在工体进行的阿根廷对巴西的半决赛,赛前进场时,人如潮涌,我带着孩子去观赛,我最担心在那样的拥挤场合出意外,于是,我习惯地性想:怎么没有警察来维护秩序?然而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还是年轻的志愿者,他们手提扩音喇叭:一遍遍地喊:等待安检的人较多,请入场观众稍等勿躁,进去以后请往里走,里面人比较少.看着志愿者们如此辛苦的工作,观众们也很配合.大多数观众按时进场了,可他们依然忙碌着,有的声音都有点嘶哑了.如此规模的比赛,能安全顺利,他们真的是劳苦功高.
奥运会落幕了,但志愿者的蓝衫,依然深深印在我们脑海里.赞美你,志愿者!难忘你,志愿者!现在你们可以安心歇歇了,今后的城市中还望见到你们的身影.
(2012年,去伦敦当志愿者,女儿的新梦想,我支持.)
关于往届奥运会志愿者的典型故事
北京男孩儿薛祺志愿服务已超过700小时
北京男孩儿薛祺是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学生,说话时总爱带着“其实”、“然后”这样的口头语,还是个“资深网民”。然后,薛祺的另外两个身份却让他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北京市血液中心和国家图书馆的志愿者,在他的简历上,从2001年9月参加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开始到现在,他的志愿服务时间已超过700小时。他的最大梦想是成为北京奥运会测试赛、北京奥运会以及北京残奥会的志愿者。
当志愿者是受父亲影响
“我能做这些志愿服务全是受了爸爸的影响。
”薛祺说,在他的印象中,父亲从来都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榜样。
2005年6月12日,也就是高考结束后的那一周,当其他考生还在庆祝考试结束的时候,薛祺一个人跑到北京市血液中心,完成了首次献血。“我当时啥都没想,就觉得在高考后长达三个月的假期里,得做点有意的事。”
即将获得无偿献血金奖
“我一共献过1次全血,9次机采血小板成分血。按照献一次机采血小板成分血等于献4次全血的血小板价值推算,我相当于已经献了200毫升的全血37次,为社会提供了7400毫升血液量中的血小板。”今年4月才满20岁的薛祺给自己的献血经历算了一笔账。
按照薛祺每月献一次机采血小板成分血的计划,本月17日,薛祺又会出现在北京市血液中心的机采血小板成分血分离机旁,而这次献血之后,薛祺将会得到北京市血液中心颁发的无偿献血金奖。“虽然每月献一次机采血小板成分血对身体没有危害,可家人仍很担心,也不理解。”
向市民宣传无偿献血
一个人献血,就算把身上的血一次都抽干,能起到的作用也是极有限的。如果通过我的行动,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哪怕每人每年只献100毫升,那所起的作用就会很大。薛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现在,我已经把两位室友拉入献血队伍。他们现在不但自己献血,还经常去发动其他人加入进来。”经过薛祺的动员,他周边的朋友和同学已经有不下10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
作为北京市血液中心的献血者和志愿者,薛祺经常在周六、周日出现在西单无偿献血车周围,帮助参加无偿献血的人填写表格,向过往市民发放献血宣传册。
计划毕业后到西部支教
薛祺说,他现在不管是在血液中心做志愿者,还是到国家图书馆帮助管理人员收拾图书,都是在积累自己的志愿服务经验。未来,他不仅想做奥运志愿者,还想在毕业后利用一年时间做个全职志愿者,到西部贫困地区支教。
08奥运会志愿者感人事迹拜托各位了 3Q
梁苏会 梁苏会同学是清华大学的一名优秀紫荆志愿者,在清华大学的近六年时间中,她热心于志愿者事业,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亲身实践着清华大学紫荆志愿者“自我实践,服务他人,自我教育,推动社会”的志愿者精神。同时,她是一名出色的志愿工作者,联系、开发志愿服务活动并组织清华紫荆志愿者积极参与,热心做一名“服务志愿者的志愿者”。梁苏会同学在志愿者工作方面的突出贡献,得到了老师和广大同学的一致认可,具有很强的校园影响力。 梁苏会同学在奥运赛会志愿者报名开始后的第一时间就报名参与。过去的一年中,她积极参与大型赛会服务,为志愿奥运积累经验。她曾参加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2006中国网球公开赛、2006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2006际青少年合唱节等大型比赛的志愿服务工作。际青少年合唱节上,她作为深圳原实合唱团的陪同,细致入微的服务得到参赛团队的称赞。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她是8km终点志愿者的负责人,带领志愿者团队出色完成了任务。2006中国网球公开赛上,她担任场地部问询台组长,凭借其优质的服务和高度的责任心,获得组委会颁发的志愿服务银奖。刚刚结束的第十五届亚运会上,她作为来自北京的十名青年志愿者之一,将志愿者的微笑留在多哈。 除了热心服务赛会外,梁苏会同学还积极参与迎接奥运、宣传奥运的活动。在多哈亚运会期间,她向各国志愿者分发“微笑圈”,宣传2008北京奥运会,在境外展示“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在奥运前期测试赛——2006女垒世锦赛的志愿者培训会上,她作为志愿者代表介绍志愿服务经验、分享志愿服务体会;在已经完成的十场清华校内奥运品牌活动——“清华大学奥运论坛”中,有两场活动由她精心策划,她和其他清华的优秀赛会志愿者、奥组委前期志愿者们与近千名清华同学共同分享志愿服务经验,反响强烈;作为清华大学《研究生志愿者》的主编,2006年她以“奥运志愿者,你准备好了吗?”为主题编排三期特刊,报道清华大学的大型赛会志愿者、奥组委前期志愿者以及多哈亚运会志愿者,在清华奥运志愿者报名同学中产生广泛影响;在北京志愿者协会主办的“志愿无国界,微笑传海外”论坛中,她担任总策划,并和赵普一起担纲主持,将多哈亚运会志愿者和赴埃塞俄比亚志愿者的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展示了中国志愿者在海外的风采;2006年初她曾在清华组织开展“奥运志愿口号”征集月活动,收集到上百条中英文奥运志愿口号,通过全校师生投票的方式选出十条报送给北京奥组委。 为了更好的服务奥运,她努力学习志愿者专业知识,接受志愿服务相关的专业培训。2006年暑假,作为清华大学-香港青协奥运志愿者领袖培训营的主要成员,她曾赴香港接受为期10天的专业骨干志愿者培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