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球员而改变的篮球规则-因球员而改变的篮球规则有哪些
1.一个球员应该强到什么地步,才能让NBA联盟为其修改规则?
2.NBA历史上比较重大的比赛规则的修改都有哪些
3.NBA球员在职业生涯中战术位置发生了变化的,都有哪些呢?
4.NBA为哪些球员改过规则
5.NBA有哪些球员,迫使联盟为他改变了规则?
6.《乔丹法则》的具体介绍和来源
一个球员应该强到什么地步,才能让NBA联盟为其修改规则?
在NBA的淡季,联盟的管理层会聚在一起讨论那些关于废除或增加或改变NBA规则的问题。但有些规则只是为了限制某个球员在场上过度爆发的统治力而设置的。今天,让我们来看看美国职业篮球队中因为个人而改变的规则。
在NBA历史上,三秒区被扩大了两次。第一次是在1951-1952赛季,为了限制乔治·米坎在禁区的统治力,联盟将三秒区从6英尺扩大到12英尺(1.88 -3.65米)。同时,为了限制麦肯的盖帽优势,NBA还专门规定了防守干扰球。二次是13年后,也就是1964-1965赛季,三秒区从12英尺扩大到16英尺(3.65米-4.87米),这次扩大是为了限制湖人著名的张伯伦,早在NBA之前,NCAA联盟就颁布了禁止使用扣篮进行罚球的规定,NBA也在1972-1973年颁布了这一规定,限制张伯伦通过扣篮进行罚球。
1988年,联盟颁布了反隔离规则,规定当有人持球在罚球弧顶三分线附近打强队时,球队不允许两人以上下沉到罚球弧顶以下,否则失去比赛权。同时,这条规则也是活塞对阵公牛的一个策略:采取各种方法防守乔丹,千方百计。当然,当活塞说“放过乔丹”的时候,其实是让人用“各种手段”来完成对乔丹的防守,也就是不惜任何代价扰乱乔丹的进攻节奏甚至犯规,让乔丹无法得分。
这条规则来自1989-90赛季,当时纽约尼克斯队对阵芝加哥公牛队。比赛还剩0.1秒,塔克从队友马克杰克逊手中接过界外球,转身三分球,使尼克斯以109-106获胜。尼克斯发球,试图送尤因空中接力,但失败了。结果被送到特伦特·塔克,他投进了3分,尼克斯赢得了比赛。
赛后,公牛队提出申诉。通过逐帧观看比赛的视频,考虑到球员的实际情况,联盟得出球员在不到0.3秒的时间内无法完成投篮的结论。因此,联盟制定了以下规定:“一个球员接球投篮,不管打不打,至少需要0.3秒。”如果小于0.3秒,只能在空中接力扣篮或拨号,否则投篮无效。
1991年11月7日,著名的湖人队魔术师约翰逊宣布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nba球员非常害怕魔术。在1991-1992年的一个常规赛中,魔术师的手臂被割伤流血,队员们紧张得无法与魔术师保持距离,导致比赛的观赏性极低。从那以后,nba修改了规则,要求球员流血并在止血后才能重返赛场。
NBA历史上比较重大的比赛规则的修改都有哪些
NBA赛场比较重要的比赛规则改变有:
防守:
1978-79
当防守球员不侵犯进攻球员的进攻轨迹时可以进行身体接触。
1994-95
从对方后场底线到本方罚球线外禁止用手推人防守。
当一名球员侵犯了持球者的进攻路径,则处以两次罚球。
1997-98
当进攻球员在前场面框攻击时,防守者不得以前臂阻挡进攻球员。
1999-00
进攻球员和防守球员均不可侵犯对方已占据的位置,防守者不得以前臂,肩膀,屁股或者手改变或阻止进攻球员的进攻路径。以抓,拍击,搂抱等方式减缓或干扰进攻球员同样视为非法。
2000-01
防守者在进攻者通过罚球线之前不得以手合前臂进行肢体接触,通过罚球线后,防守者只能以前臂进行防守。
进攻球员和防守球员均不可驱逐和替代对方占据的位置。
防守者不得以前臂,胳膊,屁股和手臂阻止和改变进攻球员的进攻路径,也不能阻止其他进攻球员为其设置的进攻路径。
2001-02
防守球员的短暂肢体接触被允许,但肢体接触不得影响球员进攻。
2004-05
推人犯规被重新定义。
联防:
1946-47
区域联防被定义为非法。
1966-67
区域联防被重新定义:在进攻方运球至前场后,防守球员不能在没有对特定防守球员的时候进入罚球区超过三秒。
1981-82
对已有的区域防守规则进行明确:
1,弱侧防守球员不得在罚球区内超过3秒(罚球区以NBA罚球区为准)。
2,低位防守球员允许进入防守3秒区域(低位球员定义为接近油漆区的任何球员)。
3,不可包夹弱侧的无球队员。
4,当进攻方站在弧顶时,防守球员必须在罚球线前站位。
5,防守者必须以盯人防守,轮转换位或者包夹的方式完成对球防守。
1988-89
如果进攻队在圈顶外或无球一侧放置3名或3名以上的队员,应宣判违例。否则进攻方失去球,球将判给对方在圈顶延伸部分的边线掷界外球。
1997-98
当两名弱侧进攻球员在弧顶扩大区站位,其中一名防守者可以进入弱侧,如果满足一下条件之一,防守球员可进入罚球区:对球有包夹威胁,因包夹失位,或者持球假动作的正常反应。防守者对持球假动作做出反应之后应回到合法区域或继续进行对球包夹。当两名进攻球员在弧顶扩大区之外,防守球员应在罚球区外站位。
1999-00
强侧防守不受联防规则限制。弱侧防守者应站在合理冲撞区之外,除非:对球包夹,补防无人防守的进攻球员,近距离防守进攻球员。
2004-05
对三秒时限进行重新定义。
罚金:
1974-75
球员和教练违体犯规的罚金由50美元增长到100美元。
1976-77
任何一名参与打架的球员将被处以10000美元的罚金。
1977-78
板凳球员在打架时离开座位的罚金由100美元增至150美元。
赛前热身时球员吊在篮筐上将处以25美元的罚金。
球员或教练意图官方与官方接触会导致至少一场的禁赛,并会导致罚金或更严重的处罚。
1984-85
球员和教练直接进入更衣室的而不叫暂停的罚金将由100美元增加至500美元。
板凳球员在打架时离开座位的罚金由100美元增加至500美元。
1990-91
恶意犯规将被判两罚一掷。通过主裁判的判断,没有明显对球犯规的意向,或者违反常规有可能导致伤病的犯规动作将导致犯规球员被驱逐出场。犯规球员将被处以250美元的罚款。
1993
球员有拳击动作将被立刻罚出场外,并禁赛至少一场,并且处以一定数量的罚金。如果球员拳击对手,并有直接肢体接触将被立刻发出球场,并受到至少1到5场比赛的处罚,并处以一定数量的罚金。球队也将会处以与球员罚金数额等值的罚款。在打架中离开座位的替补球员的罚金由500美元增加至2500美元,每一个离开板凳区域的球员将会导致对球队5000美元的罚款。
1994-95
任意在场上斗殴中离开板凳席的替补球员将会被处以至少一场的禁赛并且处以最大数额达到20000美元的罚款,并消当场比赛薪水。
技术犯规被处以的罚金增长为每次500美元,之前的罚款数额为首次技术犯规100美元,之后罚款数额为150美元。
罚球区:
1951-52
罚球区从6英增加至12英尺。
1964-65
罚球区从12英尺增加至16英尺。
1972-73
除罚球队员外,罚球出手之前任何人不得进入罚球区。
1997-98
合理冲撞区由2×6(米)的区域增大为半径四尺,居于罚球区中线部位的半圆。
2001-02
如果没有防守特定球员,防守球员在罚球区内时间不能超过3秒。
2006-07
球员在进行罚球时,无关球员必须在3分线外,在球出手双方球员才可进入罚球区。
三分球:
1978-79
三分球在季前赛中试行。
1979-80
规定三分线边角距离为22英尺,弧顶处距离为23英尺9英寸。
1980-81
三分球成为篮球的固定规则。
1994-95
将三分线距离缩短为距离球筐22英尺。
1997-98
将三分线的距离重新提高为边角距离22英尺,弧顶距离23英尺9英寸。
暂停:
1974-75
暂定的要求需即时生效,不可延伸到下个时段结束。
在比赛的最后两分钟或者加时,拥有球权的球队只有在球进入前场之后才可叫暂停。
1976-77
拥有球权的球队在最后两分钟内,进攻方在暂停之后可以选择在中线发球。
1977-78
20秒暂停后,球队只能替换受伤球员。对手也可以用暂停时间替换球员。
比赛的最后两分钟或者是加时赛中,当一支球队在获得球权之后立刻要求暂停,他们可以选择在中线继续发球开始比赛。
1983-84
当20秒短暂停和强制暂停同时在同一支球队应用,只有强制暂停会被计算在内。
1984-85
球队在加时赛可叫暂停数量从两次增加到3次,并且之前的比赛或加时赛所叫的暂停数不计入在内。
1992-93
无论是否有球权,两支球队都可以在比赛停止时叫暂停并且交换受伤球员。当球队没有暂停时,他们会得到20秒的时间交换伤病球员,当交换没有完场,原球员必须重新回到场上。
1997-98
当一名球员的双脚都在空中而身体的任意部分触及边线的垂直部分,他不可以叫暂停。
2000-01
每场比赛暂停数量由第6次增加至7次。
第四节四节每队暂停时间由2次增加为3次。
对暂停流程的重新规定。
计时:
1976-77
时钟从发球开始计时,如果在5秒之内罚球,时钟将重新开始计时。(相当于5秒发球规则)
1990-91
发球后球立即出界至少需要0.3秒。
投篮时间至少需要0.3秒。
球员在罚球中取得球权并叫暂停至少需要0.3秒。
补篮至少需要0.1秒。
1992-93
只有在篮球触碰篮筐后计时器才重新计时。
1999-00
如果计时器少于14秒,当对方球员得到用脚踢球,用拳击球等无罚球犯规时,计时器重新回到14秒。
2000-01
如果跳球后进攻方获得球权,时钟重置为14秒钟,当剩余时间高于14秒时,计时器保持不变。当防守方获得球权,计时器重置为24秒。
犯规:
1978-79
非法防守被重新修改,第一次非法犯规的被处以口头警告而在第二次犯规之后一并处罚的规则将不再适用。
1979-80
教练和训练师的人数设限,在比赛中,比赛人员被限制在端线附近28英尺和从中场开始19英尺的区域,违反者将被处以技术犯规。
1980-81
进攻方被判罚技术犯规是,进攻回合将不会重新计时。之前的规则为: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在获得技术犯规之后进攻回合都将重新计时。
1996-97
当球队没有暂停时间仍然叫暂停时球队将会被处以一次技术犯规,并且失去球权。
2006-07
如果比赛球员未在球员名单中出现,在此种情况被发现之后,球员将在第一个球后丧失比赛资格,球队被处以一次进攻犯规。
NBA球员在职业生涯中战术位置发生了变化的,都有哪些呢?
NBA球员在职业生涯中战术位置发生了变化的,都有哪些呢?
传统篮球战术当中,球员被划分为五个位置,分别是一号位的控球(组织)后卫、二号位得分后卫、三号位小前锋、四号位大前锋、五号位中锋。#篮球#一号位控球后卫的英文缩写为PG(PointGuard),在球队战术当中负责组织进攻,安排战术,分担一小部分进攻任务。NBA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代表人物有魔术师约翰逊、斯托克顿、克里斯-保罗等。
二号位的英文缩写为SG(ShootingGuard),得分后卫在球队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得分,同时也是战术执行的重要角色之一。NBA代表人物有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科比-布莱恩特。
三号位小前锋,英文缩写SF(SmallForward),作为球队攻击的箭头人物,往往需要承担最重要的得分任务,特别是当球队战术失效,跑不出空位时,小前锋便需要利用个人单打技术完成进攻。NBA代表人物有杜兰特、勒布朗-詹姆斯等。
四号位大前锋,英文缩写PF(PowerForward),协助中锋完成内线防守任务,是内外线战术连接纽带,通俗来讲,就是脏活纍活都是大前锋的事儿,协防、护框、保护篮板、给其他球员做掩护等等。NBA代表人物有卡尔-马龙、蒂姆-邓肯、凯文-加内特等。
五号位中锋,英文缩写为C(Center),他是球队轴心和战术中转站,承担篮下得分和篮板,是一直球队内线防守最后一环。代表人物有奥拉朱旺、大鲨鱼奥尼尔、姚明等。
以上为早期篮球战术中,球员的位置划分,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进步,特别是2000年后,球员位置的定义也在发生着变化。
后卫当中的控球后卫与得分后卫的区别正在逐渐消失,一个新的名词诞生了,那就是“双能卫”,代表人物有“答案”艾伦-艾弗森,斯蒂芬-库里等人,他们在场上兼具组织与得分任务,突破、外线投篮等攻击手段都很擅长。
还有小前锋与得分后卫之间的界限也正在消失,就连得分后卫中的代表人物乔丹与科比,也会在场上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所谓锋卫摇摆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大前锋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现今NBA当中,大前锋的任务更加负责,除了防守、抢篮板、打挡拆配合外,他们还被要求有一定的外线投篮能力,以此帮助球队拉开空间,或者兼具组织能力,成为球队进攻的另一个发起点。
中锋在早期篮球比赛当中,一直都是球队中最重要的一环,特别是远古时期,拥有一个大个子是每一支球队的追求,凯尔特人早期的王朝,便是建立在“指环王”比尔-拉塞尔的基础上,过去NBA的球队往往都是以中锋为核心来组建球队。例如2000年的王朝球队洛杉矶湖人,当时的核心是奥尼尔,之后的火箭队把姚明当作核心构建球队。
只是随着NBA规则的改变(合理冲撞区的出现,防守三秒违例等),再结合近些年小球的兴起,中锋的地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NBA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中锋有上赛季MVP得主约基奇,除了篮板与低位进攻外,约老师还肩负着组织的任务,并且有着不错的外线投篮。
传统型中锋依旧存在,比如犹他爵士队的戈贝尔,虽然年薪拿得很高,但是在球队战术当中更像一位蓝领球员,虽然可以拿到最佳防守球员称号,却经常被对手拉到三分线附近军训。
现代篮球追求的是能者多劳,比如勇士队的格林,可以从一号位防守到五号位,还有一手不错的传球能力;比如库里,兼具双能卫的同时,还需要进行无球跑动,为队友做掩护等;比如约基奇组织串联球队、护框、抢篮板还要进攻。
这就是篮球运动的进步,优秀的球员迫使联盟改变规则(奥尼尔),引领篮球战术的改变(库里),同时NBA联盟也在自我修改规则,比如二次进攻时间变成14秒,加快比赛节奏。
随着篮球的运动的发展,相信对于球员位置的定义也会越来越细致,若干年后,也许便可以用百家争鸣来形容了。
NBA为哪些球员改过规则
NBA为哪些球员改过规则
吉尔伯特·阿里纳斯:阿里纳斯条款规定签了两年新秀合同的二轮新秀,在签订其职业生涯第二份合同时最多只能拿中产合同。阿里纳斯新秀第二年非常火爆,新秀挑战赛MVP,进步最快球员,很多球队都想要,但当时的条款只限制母队的合同,而没有限制其他球队,所以当时勇士被坑了。
德里克·罗斯:罗斯条款:在新秀合同期间当选过MVP,或者是曾在全明星赛中两次以首发身份入选全明星赛,亦或是曾两次入选年度最佳阵容的球员,在签订其职业生涯第二份合同时有机会得到一份起薪占联盟所设定的工资帽30%的大合同。
查尔斯·巴克利、马克·杰克逊:球员持球背身单打的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巴克利每次都是背身将防守球员拱到篮下,然后轻松投篮。杰克逊常在进攻中在三分线背身单打对方后卫超过15秒钟,导致比赛场面非常枯燥,联盟下定决心出此规则。至于到底是因为谁,众说纷纭,不作讨论。
乔治·麦肯、威尔斯·张伯伦:为了限制麦肯三秒区宽度由6英尺到12英尺,为了限制张伯伦由12英尺到16英尺,应该就是类似于反垄断吧,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迈克尔·乔丹:乔丹曾经在罚球时直接抛板自己空中接力扣篮,所以为防止这种情况继续发生,增加了一条规则,就是罚球时在球接触篮筐之前,罚球队员不能越过罚球线。80年代公牛经常利用乔丹超强的个人能力,在球场上拉开单打强吃对手。当有人持球在罚球弧顶三分线附近强侧单打时,球队不允许有超过两个人沉到罚球弧顶以下,否则就会失去球权。简单讲就是四个人不能在这边看着那边的乔丹单打。
沙奎尔·奥尼尔:在奥尼尔的推动下,联盟修改了篮下合理冲撞区、允许了联防战术的运用、禁区三秒违例。另外,针对奥尼尔糟糕的罚球,联盟还特别规定,比赛最后两分钟对无球球员犯规将判罚两罚一掷(感谢@刘丹希指出的错误,不是一罚一掷)。 进攻队员在做完扣篮动作后,不可以在篮筐是悬挂超过3秒。
拉希德·华莱士:球员和教练如在比赛中因判罚和裁判纠缠或是对裁判出言不逊、做出侮辱性手势,都会被判一次技术犯规,这就是现在被称为“零忍耐”的NBA技术判罚规则。规则的出台也没有明确指出是为某名球员量身定做,但是作为联盟中的技术犯规大王,“拉希德·华莱士规则”的叫法绝对名副其实。
迪肯贝·穆托姆博:盖帽后摇晃手指是穆托姆博的标志性动作,穆大叔也经常因此吃技术犯规。但是随着穆大叔的声望不断提升,联盟规定穆托姆博可以在封盖后摇手指,但是前提是不能朝对手摇 。
阿伦·艾弗森:艾弗森喜欢嘻哈风格着装,但美国白人平日里对着装和氛围异常看重,NBA发布了着装令,明确规定球员但凡出现在赛场内,就必须以正装示人,不许以休闲或者嘻哈的风格出现。“在这个联盟中,只有AI一人可以破掉所有球队的联防。”为了防止他的快速突破让联盟失衡,联盟修改了联防细节,来帮助防守队员限制他的突破能力。
罗恩·阿泰斯特:如果一位没有被交易的球员,想要更换号码,就必须在3月份提前向联盟递交一份正式申请,获得批准之后新赛季开始之后可进行更换。申请者的另外一个条件是他的原号码必须已经至少穿过4个赛季,并要保证在不被交易的前提下,新号码也至少要穿够4个赛季。加盟步行者之后,阿泰先是将15号改为23号,这是为了乔丹致敬,接着又将23号改为91号,这是为了向罗德曼致敬,后来他还想把91号改为33号,为了向皮蓬表示敬意,不过此举遭到了联盟的禁止,因为联盟必须保证球迷购买的球衣不会因为球员擅自更换号码而成为其他人的衣服。
勒布朗·詹姆斯:这个真心不是黑,并不是每一个上篮都是走步,“当他出现走步球的时候,他接球时轴心脚已经确定,然后他再大迈步走两步上篮(他是轴心脚先动的)。”艾弗森突破时候“偷步”早已是公开的秘密,“闪电侠”加速时也会先迈步后运球,NBA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球星们服务。
NBA有哪些球员,迫使联盟为他改变了规则?
在NBA历史当中,有着几大超级球星迫使联盟更改了一些相关的规则。这些超级球星无一不是一个时代的领导者。
第一位,威尔斯张伯伦。被誉为篮球皇帝的张伯伦,在NBA历史当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创造了NBA历史上单场得分最高的记录,至今为止都没人能够将其打破。张伯伦的优势非常明显,强健的体魄和长长的臂展,让他在比赛中得分变得非常的容易,据说他在罚球线起跳就能够扣篮。正因为如此,联盟才更改了罚球规则,罚球时不能直接扣篮。并且三秒区从12英尺扩大到了16英尺。
第二位,沙奎尔奥尼尔。大鲨鱼之称的他在防守这方面是天赋异禀的,进攻时也是无人挡的,于是联盟修改了篮下合理冲撞区,允许使用联防战术,并且规定在最后两分钟不能对无球人员犯规。
第三位,迈克尔乔丹。篮球界的第一人,在那个时候为了阻拦乔丹得分,各支球队都会选择不择手段的防守乔丹,迫使联盟在1991年出台了恶意犯规这一条规则。
第四个,阿伦艾弗森。在联盟历史上,艾弗森是第一个可以破开所有队伍的防守,他凭借自己优秀的速度和技术,他一个人就能够颠覆比赛的公平性。于是联盟不得不修改了联防细节,以此来阻止艾弗森的进攻。这些球员都是因为在球场上表现得异于常人,所以联盟不得不修改规则来约束他们。
《乔丹法则》的具体介绍和来源
外号“乔丹规则” 则在联盟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外线球员改变过联盟规则,但乔丹可能沾那么点边. 在80年代中,产生了一条乔丹相关的联盟规则:"反孤立单打法则" 历史上,那些特别的球员总是能够引起的篮球规则的改变。乔治迈肯在中锋位置上的统治让三秒区从8码增加到了12码。当张2万在内线一柱擎天的时候,又增加到了16码。同样的事情:贾霸在ucla打球的时候,规则甚至禁止扣篮。 现在新规则规定,当有人持球在罚球弧顶三分线附近强侧单打时,球队不允许有超过两个人沉到罚球弧顶以下,否则就会失去球权。这规则发布伊始就被视作“乔丹规则”,因为在一对一当中,乔丹的表现是如此出色。 科林斯不认为这是因为他的球队而产生的。“我们并不会特别设计让乔丹孤立单打的进攻战术”,这位公牛的教练在128:114战胜湖人的比赛前说。这场年度名人堂比赛成就湖人八场季前赛中唯一的一场败仗. “不管怎样,当波士顿凯尔特人队让伯德和麦克海尔或者伯德和杰克逊打双人战术的时候,这规则对他们影响会很大”科林斯说,“老尼尔森在执教雄鹿的时候一直在使用孤立战术,湖人也会频繁孤立詹姆斯沃西让他单打” 今晚联盟并没有吹罚孤立犯规,因为两支球队都在不断跑动。尽管乔丹最后一节都没上场,但他仍然在大约在30分钟里得了36分。 “一场精彩的演出,”公牛中锋Dave Corzine说。他证实球队确实没有专门的乔丹孤立单打战术,但乔丹这样的表现确实会不期降临。“他正准备单打,而其他人则站在一旁—看上去似乎是这样的,但这多半是因为乔丹在做完动作以前,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干什么。他是个伟大的即兴表演者。” 波士顿的名人堂球员鲍勃库西说,他才不管这规则是否针对某人,他就是喜欢这规则。“那些平庸无法做到场上5个人都有竞争力的球队的教练,他们会让最好的两三个队员执行孤立战术,就像在一边场地上打校园篮球。”库西说,“当人们想到一对一的时候,他们立刻会想起乔丹这个名字,我想这就是他们把它叫做乔丹规则的原因。” 上赛季,乔丹必须面对区域联防陷阱,破解对手的双人甚至三人包夹,但即使这样,他也平均每场得到37.1分获得得分王。而现在,他不但要面对对手的防守,还要应付教练新的战术体系——自从上赛季被凯尔特踢出季后赛,科林斯已经在研究他自称的所谓“凯尔特人难题”。“这么些年来,波士顿已经16次证明,一个人可以赢得头衔,但冠军是五个人的”科林斯说,“乔丹确实牛,他是球队的血液,他获得了全队上赛季获得的8596分中的3041分。但我不想我们的球队随着他一个人的状态好坏而起伏。” 附:“孤立(anti-isolation)” --如果进攻队在圈顶外或无球一侧放置3名或3名以上的队员,应宣判违例。否则进攻方失去球,球将判给对方在圈顶延伸部分的边线掷界外球。 [编辑本段]Jordan′s rule 乔丹法则简单说就是当年活塞对公牛的一种策略: “放掉乔丹”, 防其他4个人, 即使乔丹得再多的分别的4个人得分很低公牛照样输球 。当然活塞说是“放掉乔丹”,其实是让一个人用尽“一切办法”来完成对“上帝”的防守,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犯规来打乱乔丹的进攻节奏 ,使得乔丹不能很好的得分进攻。溯到15年前,兰比尔和马洪是“乔丹”法则的忠实贯彻者。 乔丹法则号称多达100多条,每一条都不是光明正大地跟乔丹比篮球, 而是将推、拉、扯、拽等非正轨动作用至极至来阻止乔丹得分。 从1988年到1990年,乔丹和他的公牛三次在季后赛中被活塞淘汰。 直到1991年公牛在东部决赛中四场横扫活塞后,一个王朝的序幕才真正拉开。 28岁才夺得职业生涯首枚总冠军戒指,对乔丹这样的篮球天才而言 ,这一切都是拜活塞所赐。 活塞总裁乔·杜马斯在当年的“乔丹法则”中是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正是由于他的存在,活塞才不必像其他球队那样用两三名球员包夹乔丹。 不过韦尔萨切也清楚地记得,在某些特别艰苦的比赛中,罗德曼、萨利、 兰比尔、马洪和文尼·约翰逊往往得轮番上阵防守乔丹。 “那套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韦尔萨切回忆道, “我们会仔细研究乔丹的打球习惯,看他在场上的哪个位置喜欢采用哪些动作, 以及那些动作的频率。乔丹在禁区右侧面对篮筐时最具杀伤性, 所以我们会在那里用三个人包夹他。我们的秘诀就是让乔丹在任何地方都觉 得别扭。” “坏孩子”对身穿23号球衣的“真命天子”从来就没有半点敬畏之心, 当年伊赛亚·托马斯敢在全明星赛中纠集其他人“冻结”乔丹,兰比尔敢在 “飞人”背后痛下黑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