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街头篮球-美国街头篮球高手
1.街头篮球里有几首歌?
2.美国打街球篮球最厉害的组合叫什么?
3.拉夫.阿尔斯通的街球生涯到底有多传奇?
4.谁知道“纽约街头篮球传奇:"山羊"Earl Manigault”的详细资料
5.篮球街球史上纽约有一人绰号毁灭者,曾经轻松完爆J博士,拒绝NBA高薪求此人详细资料
街头篮球里有几首歌?
背水一战
2.高手
3.街头诗人
4.谁是MVP
5.禅舞不二
6.决战斗室
7.一指神功
8.戏如人生
9.Pan@sonic
资料
《街头篮球》以美国街头篮球为背景的在线体育类休闲游戏《街头篮球》,凭借其健康的游戏环境,运动时尚的题材,多人互动的对战模式,2005年在韩国正式推出后就迅速风靡整个东南亚地区。
美国打街球篮球最厉害的组合叫什么?
1.山羊,Earl "The Goat" Manigault
纽约街头传奇人物,在60年代和贾巴尔具有同样号召力的传奇明星。他的传记曾被拍成**,而他从小打球的98街球场,
后来用“山羊”来命名。他的弹跳力可以用惊人来形容,1米88的身高可以随便从篮板顶端取下一枚硬币再放上去,
曾在一次比赛中面对两个超过2米的内线球员从罚球线起跳,双手灌筐的手。还有和别人打赌30美金,连续立定起跳倒灌36次,
无一失手。最神奇的还是他的“一球双灌”绝学,他可以起跳后右手灌篮然后左手接球在空中继续接着扣篮,
这种技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就连NBA历来的顶级扣篮高手也不能做到。被称为没打过NBA世界上最伟大的球员,
不过后因毒品入狱,出狱后在老家指导青少年打球,98年因心脏衰竭去世。
2。“毁灭者”Joe“The Destroyer”Hammond
1米93的后卫,出道纽约哈林区,在20岁的时候获得洛克联盟的MVP,他绰号“毁灭者”,因为他可以在任何防守下得分,
曾在乔丹的偶像“J 博士”朱利叶斯。欧文的防守下,半场得50分,曾离开洛克联盟四年,
后重回EBC第一场比赛就单场独得73分,在60到70年代,他不知羞辱了多少对手。他原本有机会去挑战NBA,湖人队找过他,
试训时曾羞辱过当时湖人队所有后卫,后来觉得没意思,他拒绝了去湖人,因为他和别人单条赌的钱都比湖人开的工资高。
3。“暴君” 西蒙斯
被“山羊”称为他见过的有史以来最好的控球后卫,他的控球出神入化,就像身体的一部分,一场比赛曾传出50次助攻。
他能突破任何人防守和包夹。但从不喜欢投篮,他说“他的篮球就是突破,投篮是胆小的人的表现,
突破才能体现出真正的街头篮球”。
4。PEE WEE 卡尔兰德
也是是以出色的移动出名,曾一场比赛独得135分,一个赛季平均每场70分
他的运球和移动可以用变幻莫测来形容,他就以运球就横行纽约街球场,长期以来罕逢敌手,可谓街球界的“独孤求败”。
5。“SWEE PEA”丹尼尔斯
纽约人,2米03的后卫,来自皇后区,据说布鲁克林区的擅长控球,皇后区的就擅长跳投,此话不假,丹尼尔斯就是这样的球员,
他被称为皇后区仅次于贾巴尔的球员,他可以打场上任何位置,也被称为“会跳投的魔术师”。
6.Cliff "Chain"Williams
底特律人,1米85的后卫,在高中联赛中曾拿下63分的成绩,而且在中场投中一球,而且说“那是闭着眼睛投的”,
后来去了纽约读书,70年代末,他是纽约的得分机器。在Dappar dan Classicz中,面对摩西。马龙的面前独得63分,
大一的时候平均每场得分29。3分,有人说乔丹有的得分技术他都有,他得分就像呼吸一样随意。
有人说看过他打球的比听说的得分能力还要厉害。可惜他后来于一场车祸,不然他的传奇可能还会继续。
7。Herman"The Helicopter"Knowces
纽约人,绰号直升机的他,有着惊人的弹跳力,NBA名将伯那德。金说过,他曾经看到Knowces起跳摸高超过篮板,而赢得赌注。
在60到70年代的纽约,他十分有名。有人在洛克联盟的比赛中,看到他停在空中超过3秒,
在另一场比赛中一个人独自对抗NBA当时的名将威利斯。里德,麦克劳奇等人,最精彩的镜头就是他盖掉对手传球,
对手捡到传给对友投篮,轰的一声又被他盖掉,接着另外一个人捡到起跳投篮还是被他盖掉,瞬间三个火锅,真是精彩。他在80年的一次车祸中遇难,享年37岁。
还有人看见过他在一次街头斗牛中把贾巴尔的绝技“天钩”定在了篮板上赏了一个火锅。
8,“黑术师”Ray lewis
在70年代的费城,他是响当当的人物,他是SONNY HILL联盟的得分记录保持者,更令人惊奇的是他的篮板数也接近他的得分数,
常常拿到双20的成绩,而他的盖冒也是一绝,后来进入NBA,但还没来得及比赛就因为毒品被赶出了NBA 。
9。SKIP TO MY LOU,Rafer Alston
纽约人的他有着SKIP TO MY LOU的绰号,是为了称赞他在场上的神气演出,当时解说员看到他的神奇表演后竟哼起了HIP HOP,
并用里面的歌词来形容阿尔斯通灵性的球风。他虽然没有超人的弹跳,奇快的速度,但他却有着超强的节奏感。
1米87的他从15岁就开始闯荡纽约的街球场地,并在最艰难,最险恶繁荣洛克公园闯出了名号,他的球路刁钻,犀利,
招牌动作是一手滑溜的换手运球,不管是跨下还是背后皆令人眼花缭乱,
再加上他千奇百怪的转身步法所融合出来的篮球惊奇与创意,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有时连他自己都无法“倒带演出”一切都是在电光火石间产生出来的“化学反应”。在一次比赛里,
对手见他长驱直入直杀禁区便飞身欲拦其去路,只见阿尔斯通半空作势挑篮,突然球竟在对手眼里消失,
不过周围的人却看的很清楚,球顺着阿尔斯通的右手滚到右肩,颈背,左肩直到左手,秒传到后来跟上的队友。
后者接着便是一记重扣。然后全场观众都傻眼了,并不是因为那记扣篮,而是阿尔斯通的那记偷天换日般的妙传。
阿尔斯通的神技还不只于此,一次比赛中,对手因为被他耍的团团转,便使出阴招在后面推了他一把,只见阿尔斯通转过身来,
拿球环绕这名对手,这名“白目”对手不知所措抱头挡球,只见球反弹其前脚,然后弹回阿尔斯通手里,
让这名对手被羞辱的更加难堪。诸如此类,像在对手的跨下,转身的连续动作,同样耍的防守者像白痴,
然后轻松突破得分或妙传分球助攻。不要说一般的球员不想碰到他,
就连纽约的街头篮球出身的NBA被誉为超单打王的马布里也不愿与他碰头,高傲的马布里也唯一承认曾被阿尔斯通修理过。
只要看过他比赛的人都会惊呼“他到底是何方神圣?”
现在的啊尔斯通已经修成正果在NBA闯荡了,但再也看不到他在街头场上的神奇表演了,
但作为猛龙队的主力组织后卫他的球感还是一样的出众,但球风稳健的多了。
10.Jackie Jackson
纽约人,身高1米93。和山羊同时代的人物,被称为哈林区跳的最高的球员,同样的,他也可以从篮板上取下一枚硬币。一次比赛中曾表演过起跳后在空中,用篮球在篮板上反弹两下,再把球扣入篮筐。这另在场的观众惊奇不以,而且要求他再做一次,结果他照做不误。而且在前几年的NIKE的FREESTLY
的广告里有他的表演,不过已经是一个70岁的老头了。但他依然是纽约街球界
举足轻重的人物 。
拉夫.阿尔斯通的街球生涯到底有多传奇?
街球王
(好象是自己给自己起的)
不过他打街球是很强!AND1上就有他
他是另一个乔丹,只不过他的表演舞台是在街头。
他是为数不多的能够以美国街球球员身份进入NBA的典范。
六个赛季,不是一段很短的时间,但他却顽强地活了下来。
今夏,他从猛龙队被交易到了火箭队。对他来说,这是又一次的新生。
他传统,他聪明,他无畏,他坚韧。
应当承认,对于街球,NBA心中其实始终是充满敬畏的。从他们的最初接触开始,这种感觉就无比强烈。历史上,名闻遐迩的“J博士”、张伯伦、杰里·韦斯特和埃尔金·贝勒等传奇巨星都曾到纽约的街球圣地洛克公园打球。但不是输得很惨,就是占不到任何便宜。2002年,科比和卡特两大当红NBA巨星来到洛克“观摩”,同样没能带着任何优越感安然离开,科比甚至尝到狂妄的苦头。于是NBA一方面明令禁止球员参加街球比赛,同时对打街球出身的现役NBA球员百般刁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号称“Skipto my Lou”的街球传奇人物拉夫·阿尔斯通。阿尔斯通在NBA辗转六个赛季,先后换了四支球队。个人数据表现尚可,却始终无法得到NBA的认同,很多人认为他炫耀性的球风华而不实,而且损害到球队的整体利益,因此几乎他每次得到的都只是毫无保障的一年合同。尤其在猛龙队,苛刻到不近人情的主教练萨姆·米切尔多次对其进行人身攻击,他甚至不能享受卡特赛前热身时佩戴随身听的同等待遇,更有几次因所谓的“不良举动”,对他实行球队内部禁赛,以至于气恼的阿尔斯通甚至曾威胁要离开NBA。今夏,阿尔斯通被交易到火箭队。但同时,几乎所有的多伦多媒体都在“拍手称快”,称赞总经理巴博库克“亡羊补牢”般地甩掉一个大包袱。
拉夫·阿尔斯通,他是美国街头的乔丹,他的伟大甚至是你无法想像的。
传奇开始于1976年,就在匿迹多年的“毁灭者”乔·哈蒙德回到155大街,创下73分的洛克联赛纪录的那个夏天,阿尔斯通在皇后区的南牙买加呱呱坠地。从小瘦削单薄的阿尔斯通没有出众的速度和弹跳,但他艺术家似的篮球灵感和天外来客般的运球技巧很早就名满纽约。阿尔斯通12岁时,教练开始手持摄像机跟随他出入街头球场,捕捉那些前所未有的过人动作。几年后,这些录影带成为了著名的And1 Mix Tape第一集,一夜之间挽救了摇摇欲坠的And1。
高中时代的阿尔斯通是篮球名校卡多佐高中吸引球迷的惟一原因。习惯于在街头和NCAA球员甚至职业高手较量的他对于中学的比赛几乎不屑一顾——或许说没有资格一顾——阿尔斯通的成绩经常差到无法达到为校队出赛的标准。高三高四两年他只为卡多佐打过10场球,平均得分31.9。
“说实话,我被他教训过。和拉夫·阿尔斯通打球,你应该准备好丢脸。”当年和阿尔斯通并称纽约最好的两名高中后卫的斯蒂芬·马布里曾这样告诉记者。
在高中鲜有出场机会的阿尔斯通继续在街头上演魔幻般的表演。纽约各区的街球风格大同小异,布隆克斯和布鲁克林崇尚篮下身体对抗,哈林和皇后区盛产控球人才。阿尔斯通则是皇后区的标志,一年对哈林区全明星队的比赛上,阿尔斯通拿下25分和30次助攻。他和哈林霸主“黑寡妇”泰隆·伊万斯的斗牛成为纽约每年经典之战。
在阿尔斯通数以千计的运球动作中,有一招快攻中的跳步跨下运球最为出名。这个动作难度并不大,但是阿尔斯通做起来有着一种莫名的轻巧和优雅,几乎让人暂时忘记球场上激烈的拼杀,享受片刻的唯美。当然,对方的防守往往在“这一剑”的风情中烟消云散。洛克的DJ以这个动作给阿尔斯通起了绰号——“Skip to my lou”(一首轻快儿歌歌词)。很快,纽约球迷忘记了阿尔斯通,而记住了“Skip to my lou”。
阿尔斯通似乎领先于整个时代,年纪轻轻便只手扭转了整个纽约的街球风格,几年后他的Andl MixTape更改变了全美国甚至全世界的街球。他给街球带来的就好像70年代“J博士”给NBA带去的一样。“J博士”告诉人们不但要得分,而且要把球扣进篮里,扣在对手的脑袋上,于是才有了乔丹、威尔金斯和德雷克斯勒。阿尔斯通出神入化的控球技巧不仅能够使他随心所欲地过人,更让对手看起来像一个篮球弱智。这在NBA也许会被人说成中看不中用,可是60年代,扣篮不也是一种亵渎比赛的行为?
高中最后一年,成绩一塌糊涂的阿尔斯通为了争取大学篮球奖学金,前往北卡罗莱纳州的劳伦伯格预科学校就读。这所学校擅长于为成绩糟糕的篮球天才提供补习课程,很多街头名宿都曾在此落脚。1995年夏,阿尔斯通在纽约打球时被大学名帅杰里·塔坎宁看重。曾拿过NCAA总冠军且喜欢招募纽约街球手的塔坎宁很快安排阿尔斯通到弗雷索城学院就读,一年后他转到了塔坎宁执教的弗雷索州大学。在那里,阿尔斯通展示出出色的防守和对高级篮球战术的理解,而这两样是许多街球手和NBA球员的分水岭。1998年,阿尔斯通被选入联盟最佳新人队,紧接着因为殴打前女友遭到起诉。官司缠身的阿尔斯通索性离开大学,参加当年NBA选秀。
而另一方面,事实上,不到纽约,不到哈林,不到洛克,就不知道拉夫·阿尔斯通的名气有多大,在街球界的地位有多高——在洛克公园里打球的孩子们身上穿着的大半都是印着阿尔斯通绰号“Skip to my Lou”的球衣:问他们心目中的街球偶像,往往说出来的第一个名字就是阿尔斯通;即使在繁华似锦的曼哈顿中城和下城,身着阿尔斯通球衣的年轻人也随处可见,更不要说在哈林街头。
来自于纽约皇后区南牙买加的阿尔斯通是个彻头彻尾的“街球疯子”,很小时就展现出很高的篮球天赋,15岁就参加了洛克公园18岁以及以上年龄组的比赛,这名后卫出神入化的街球技艺很快风靡哈林和全美,同是哈林街球传奇巨星的泰朗·伊万斯在1993年第一次碰上阿尔斯通,就被震撼了,“人们宁愿从上班途中溜出来看他的比赛,要知道很多人看尼克斯比赛都不会这样做,但他是不同的,他会让洛克公园附近出现严重的交通堵塞,停车量会比平时多出三倍,几千人会聚集在155街。”因为出版了他的街球录影集,小球鞋制作公司And1“一炮打响”,走出困境。美国《灌篮》杂志的编辑们在看他的街球录像后惊为天人,马上把阿尔斯通的照片作封面,并在内页的文章中评价他为“世界上最好的组织后卫”。
“拉夫是我们联赛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巨星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球员之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洛克公园EBC联赛新闻官鲍勃·麦克罗尔对阿尔斯通的评价非常高。是否可以说他是后来一度萧条的街篮的“复兴者”?电话那头的麦克罗尔顿了顿,然后回答说,“差不多可以这样说,是他让街球重新出现生机,走向世界。”
尽管很多人并不是很看好阿尔斯通,但至少休斯敦很看好他,先不说姚明如何对他大加盛赞,就连一向以古板著称的火箭队主教练杰夫·范·甘迪,也认为他是一个难得
出色的传统组织后卫。
的确,从一些迹象上来看,拉夫·阿尔斯通的确是非常适合火箭队的。
阿尔斯通的可取之处是:第一,他控球,稳,一般人很难从他手上抢到球,也很少失误;第二,他会助攻。阿尔斯通的助攻率达到29%,而苏拉才仅仅只有22%罢了。第三,他能突分,也能投三分;第四,有速度,能打快攻;第五,他传球具有相当无与伦比的想像力。不仅如此,他也乐于传球,其职业态度相当值得人尊敬。当然,阿尔斯通的弱点也是不可回避的:第一,尽管在联盟中打拼多年,但他时不时还会露出街球特点,从而影响球队的节奏;第二他的大局观还没达到一流后卫的水平;第三,他的身高不够,防守虽然也还可以,但顽强程度还欠缺;第四,他掌控一支高水平球队功防的经验不够。
1号位一直都是火箭队的顽疾。但其实休斯敦并不缺少出色的组织后卫,而具体来说,问题是出在哪里呢?对于火箭队来讲,需要一个能在关键的第四节坚决贯彻教练意图的组织后卫,而在这一点上,无论苏拉,还是与阿尔斯通对换而被交易走的麦克·詹姆斯,其实都不合格。上赛季季后赛首轮,对小牛队第三、第四场,都是火箭队形势大好,但休斯敦人却往往在最后三分钟领先对手六七分后反被翻盘。球员头脑发热,进攻明显缺乏组织,这对火箭队来讲教训深刻。所以,火箭队迫切需要一个能在关键时候掌控球队的纯粹组织后卫,这样的组织后卫不仅可以帮助发挥姚明和麦迪的进攻威力,而且可以在关键时候节制麦迪,防止麦迪的个人英雄主义拖累球队。而恰好,阿尔斯通的加盟正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其次,麦迪外线出手多过突破(科比的突分更多,实际上更适合姚明),火箭队还需要一个能搅烂对手防线的突破者,但苏拉、麦克·詹姆斯都有突破但分球少,而阿尔斯通的突分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姚明的作用。
第三,阿尔斯通的速度提高了球队的运动性。正因为有了斯威夫特、德里克·安德森这样出色的锋线球员,需要组织后卫组织快攻的能力也就更为至关重要。
第四,阿尔斯通29岁,比苏拉32、麦克·詹姆斯30岁年轻,但工资却只有300万,比他俩都低,而且有五年合同,适合火箭队长期发展的需要。
无疑,如果阿尔斯通磨合成功,火箭队将进入一个稳定发展期,尤其主力阵容姚明+麦迪+斯威夫特+阿尔斯通的框架会保持相对稳定三四年,不会像前几年那么动荡了。
谁知道“纽约街头篮球传奇:"山羊"Earl Manigault”的详细资料
纽约街头篮球传奇:“山羊”Earl Manigault 1944-1998 也许在国内认识他的并不多,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途径去接触这些在深入美国城市的街头篮球高手, 他就是曾经在纽约街头风光一时的街头篮球传说之神[山羊], 他真名叫Earl Manigault,如果你想真正了解街头篮球.那么也许你能在THE GOAT身上了解许多. 有一本这样的书叫<<Swee'pea and other playground legends>>,Swee'pea 是 Daniels 的绰号, 此书是以 Daniels 为出发点, 介绍纽约街头篮球传奇人物, 才翻开此书的前言,就让我震摄住,而且非追根究底读完不可。 前言是这样写著:某天新泽西篮网球馆内正有两位老球迷在闲聊著, 当客队塞尔蒂克休息室走出已退休的明星控球后卫 Bob Cousy 时, 其中一位老球迷扯开嗓门说: 迎面而来的不是纽约Andrew Jackson 高中史上第二伟大的篮球员 Cousy 吗? 已获选进入“名人堂”的 Cousy,既狐疑,又有点不悦的回头问:“第二伟大?那谁才是最伟大?”这位老球皮不屑的说: “你一定听过Lloyd Daniels的大名吧!” 如雷贯耳的前 NBA 球星 Cousy,竟然还不如 Daniels?光前言就完全让我傻眼了,Daniels 到底是何方神圣? 纽约街头篮球到底还有那些牛鬼蛇神,连 NBA 球星都吃别?这本书让我对纽约街头篮球开始著迷, 而且也立志有一天只要有机会一定要到纽约, 体会书中所描绘的街头篮球故事。 出身纽约的前篮网中锋 Jayson Willaims 曾说过一句话:“世上最被过分吹嘘的球员就是那些所谓的‘街头篮球传奇人物, 因为他们只在街坊邻居打过球,又没有比赛攻守统计,谁知道他们真正身手与表现如何?他们是过度被神话的一群。” Williams 的话,我只同意一半,没错,他们的表现有时的确会被过度渲染, 但是在市井小民眼中,谁会在乎遥不及的 NBA 球星, 他们只相信亲眼目睹到的街头篮球英雄, 而且这些街头篮球英雄不乏将 NBA 球星打得落花流水的传奇故事,这些人才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 也是他们每天茶余饭后乐此不疲的谈论话题。 而我也深深被这些传奇故事所吸引,每天 NBA 长,NBA 短,也够无聊的, 好比看惯千篇一律、正经八百的新闻,偶尔也要换换口味看些八卦新闻; 看多了考究严谨的正史,偶尔改看一些流传在民间的野史与轶事,不也顶有趣的。 不过若要谈纽约街头篮球传奇英人物,不管任何时空, 皆要从1960、70 年代名震纽约街头篮球的“山羊 (The Goat) ” Earl Manigault 谈起, 之后在我初步规画中才是谈 80 年代红极纽约街头篮球的 Daniels, 最后再谈谈 90 年代纽约街头篮球最有代表性的公鹿 Rafer Alston。 NBA 巨星“天钩” Kareem Abdul-Jabbar 曾称“山羊”是“未曾打过 NBA 的最伟大球员”, 这句话对“山羊”是褒,也是惋惜, 因为他的篮球天赋百年难得一见, 不过由于误入纽约“黑街”歧途,至始至终无法进入 NBA,甚至连大学篮球都沾不上边,最后以悲剧结束他传奇的篮球生涯。 熟悉Jabbar 生平的人都知道,他是位孤傲的巨人,而且篮球生涯一路走来所向无敌, 为何会对一位街头篮球员有如此溢美之词, 因为Jabbar曾被“山羊”打败过,太清楚“山羊”的能耐。 想要打败的 7 呎 2 吋 Jabbar,这位“巨人杀手”应该至少和Jabbar 一般高, 好比是 Wilt Chamberlain,不然就是比Jabbar 壮, 例如Moses Malone, “山羊”既没有 Jabbar 高,也没 Jabbar 壮,他只有 6 呎 2 吋! 更令人咋舌的是他的篮球天赋,弹性与爆发力过人,可以轻松摘下放置在篮板顶上的 25 分钱硬币; 曾经跟人打赌 60 块美元, 立定连续倒灌 36 次,这些都还是小 case,他的招牌灌篮“一 球双灌”, 迄今仍让街坊邻居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他可以在空中先将球塞进篮框,另一手顺势承接,拉回来再灌一次。 如果不相信他在斗牛场的神技,那么 1964 年高中明星赛,山羊又露了一手罚球线双手灌篮,够呛了吧!
麻烦采纳,谢谢!
篮球街球史上纽约有一人绰号毁灭者,曾经轻松完爆J博士,拒绝NBA高薪求此人详细资料
街球巨人---“毁灭者”乔-哈蒙德
(1) 引子
1994年10月的一个下午,纽约哈林区。阴森破败的保罗大楼对面的一条街上,一个稍稍驼背的老头正蹒跚地走进篮球场里,一顶棒球帽,一件脏兮兮的高领毛衣,一条破烂不堪的蓝色牛仔裤。显然,他现在的样子更像个老乞丐,而不是什么街球之王。
“嘿,老先生!你瞎了还是怎么着?”问话的是一个有些生气的后生,他把篮球夹在腋窝下,一手指着头顶晴朗的天空说道,“我们在打球呢!把你可怜的屁股给我挪开!”
其他几个年轻人也凑了上来,打量着这个陌生人----一个高个,瘦削的黑人,淡色皮肤,短短的胡须。只见他走到场地边线,轻轻放下背上的塑料垃圾袋,转身走回到球场中央,目光投向了两边空空的露天看台,似乎在吸取着某种力量——在他的回忆中,狂热的球迷正一遍又一遍的喊着:“我们要乔!我们要乔!”......
昔日街头英豪,如今难见霸者之气
“我缺几块钱。”他轻轻的说,“你们谁和我打。”
“别浪费我们的时间。”一个年轻人说。 “到别的地方玩去。”另一个年轻人叫道。
陌生人疲倦的眼睛打量着球场的地面。“没人想要我的钞票吗?”他问。
“那把你的钞票亮出来呀!”一个年轻人说。
“输球的人才亮钱。”陌生人说。
“少废话。”拿着球的那个年轻人说道,“你不想要钱了,给我就成。”
“二十块,怎么样?” 陌生人问。
“好,开始。”
“你的球。”陌生人说着,从年轻人手里抄下球,单手抓住,晃了几下,又塞回了他的胸口,“相信我,小兄弟,这是我的主场。”
“上啊,罗勃,做了他!”其它的几个年轻人喊道。
“对啊,罗勃,让我看看你有什么本事。”陌生人说,他身体微微向前倾过罚球线,贴住了对手。
边上的人站到一起,垃圾话开始了,比赛也开始了。年轻人佯装跳投,快步冲向篮下,看上去是一个势在必得的上篮。可就在出手的一刹那,陌生人伸手碰到了篮球,接着高高跃起,抓住球,落在右边底线附近稍稍停了一下。他仍然留着他的圆蓬头,和20多年前大战J博士时一模一样。第一次进攻机会,陌生人将头往前一探,好像要启动上篮。年轻人的脚挪动了一下,失去了防守位置。陌生人看了看他的对手,轻轻一笑,扬手投篮。篮球划着完美的弧线,似乎在空中停了足有数十载,才穿过了球网,“唰——”。
“操!”场边的一个年轻人叫道。
比赛继续,陌生人渐渐拉开了比分。反身上篮,小勾手,左手挑篮,接着连续三次罚球线跳投。一会儿,12比0。观战的年轻人们似乎嗅到哪栋公寓里的发霉气味,表情很是难堪。最后,陌生人只剩一分就能结束比赛。当他跳起投出决胜一球时,一个声音从场边铁栅栏外吼开:“喂!乔-哈蒙德!别难为那孩子,别拿他的钱。”
“毁灭者”在洛克球场
年轻人呆了一下,意识到自己刚刚被一个篮球幽灵戏耍了一回。他低着脑袋,双手按在膝头。“你是乔-哈蒙德?”那孩子问道。他把手伸进右脚袜子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20元钞票,“这是你赢的,没有小瞧您的意思。”
在纽约的街头,提起乔-哈蒙德这个名字,或者那个常常背着垃圾袋在老地盘闲逛的老头,许多人的脸上都会显出微笑---70年代看过他打球的人......飞身扣篮,精准的打板远投和那些不可思议的得分纪录。那时候,他卖着各种白色粉末,腰缠万贯,把湖人队送上门的5万年薪和紫金球衣撇在一边。
“那是我的好日子。”哈蒙德走去拎起了他的垃圾袋,“我什么都有,什么都能做。我以为我一辈子都能那样......呃,今天我该去看我女儿了...... ” 哈蒙德回忆起自己的往事,神情有些恍惚。
(2) 少年成名
1963年1月,冬天的一场大雪盖住了纽约全城,街上空空荡荡,没有比赛。
位于120号街和麦迪逊大街交界的库帕初中里,教师兼篮球教练唐纳—亚当斯正坐在办公桌后,看着学生们紧张的考试,教室里只有沙沙的铅笔摩擦稿纸的声音。突然,楼下传来一阵奇怪的响动。
“啜......啜...啜...”
亚当斯站起身,告诉学生们继续考试,走到窗边看个究竟。
“我从窗户往下看,又是他。”亚当斯回忆道,“正把球场上的雪一锹一锹的往外铲。”
那是已经从学校退学的13岁的乔-哈蒙德。他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为了生计四处奔波。每天晚上,他和许多堂兄堂弟表姐表妹一起睡在祖母家的大厅里。白天,他从一个球场溜到另一个球场,有比赛就打,手上满是水泡,脚上的Pro Keds运动鞋(60,70年代黑人中流行的一种便宜的篮球鞋)是用胶带缠在一起的。每天,哈蒙德一直打球到太阳下山后很久才回家。当老天爷试图用大雪盖住球场的时候,他就端起扫帚或者铲子和他对着干。
“乔在小学7年级一共只待了27天。他几乎是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当年哈林区瓦格纳中心的体育指导,“毁灭者”的导师,现在的阿姆斯特丹新闻报体育编辑豪威—伊万斯说道,“十一二岁的时候,他迷上了篮球,整天在那些球场闲逛。只要有地方,他就开始练习投篮,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一面看大人们打球,一面自己训练,乔很快学会了很多东西。”
“十三岁的乔对比赛的理解已经超出了大多数成年人。在他之前,我训练过成千的孩子,从来没有见过有谁能像他那样打球。”伊万斯回忆道,“他有着超乎寻常的控球技巧,很快就和同龄的孩子拉开了差距。你很难看到一个孩子能够在场上指挥其他4个队友,特别是他没有拿球的时候。可是乔可以做到这一点。他有时候会很生气,因为他的队友们该传不传,该切不切。我只好把他拉到一边,告诉他,那些孩子理解不了他已经理解的东西。”
伊万斯和其他街坊轮流把哈蒙德带回家,给他食物,衣服等等,哈蒙德一直没有忘记这份恩情。后来哈蒙德找到了赖以谋生的手段。一天晚上,他打完球看见一堆人在路灯下掷骷子......不久,他就迷上了,很快成了街头赌圣,赚了不少钱,甚至开始帮他的祖母付房租。
“你可以揣着几十块钱开始,”哈蒙德说,“手气好了,一晚上能翻成几千块。我就有过好几次。”每天不是打球就是蹲在地上和人,乔-哈蒙德的双手总是乌黑一片,这也就是他的另一个外号“脏手乔”的由来。
19岁的乔-哈蒙德
16岁时,哈蒙德已经在纽约街头球场和顶级大学球员和职业高手较量,从来不落下风。他拿过包括洛克联赛在内的各种街头冠军,MVP。50,60的单场得分对于他来说是平常事。他挑落的对手包括卡斯-罗素,戴夫-斯托沃茨,康尼-霍金斯等NBA名宿。
“以前我祖母家的房里有一件专门放奖杯的房间,”哈蒙德说,“里面有几百个各种各样的奖杯,有的有2米多高。大家都叫那房间‘哈蒙德纪念馆’。”同一个房间里,哈蒙德藏了他从街头赌赢的好几千块钱---袜子里,枕头里,从来没读过的课本夹页里。他在赌局上的名声远扬,很多纽约其他区的赌棍们都慕名来和他一博,和在篮球场上一样,哈蒙德赢多输少。
哈蒙德开始思考如何投资这笔钱。在和球场上,他的技艺都突飞猛进,喊他“脏手乔”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他有了一个新外号---“毁灭者”。
“这个外号很适合他,因为这孩子真的能毁灭任何对手。”伊万斯说,“他很酷,像冰块一样。他的动作都是事先精确计算好的,并不是基于他能做什么,而是基于他的对手不能做什么......他从不流汗,不管多热。大家觉得他是个变种。我想,大概是他打球时太放松的缘故。”
哈蒙德像是一颗老教练的头颅安放在了一个年轻运动员的身上。没有人能够防住他那高高跃起,从任何角度,任何距离都能出手的精准的打板入筐。“那是我所见过的最美妙的投篮。”纽约邮报资深记者皮特-维西说,“每块篮板好像都是他亲戚。他能从任何地方发炮,运球过人,在你头上扣篮。现在你看到得尔-克里,格兰-莱斯这些人,都是好射手,但是他们一般不怎么会过人。乔两样都行。所有其他人能做的事情,乔都能做的更好。没人在室外球场投篮有乔那么准,特别是刮风的时候。”
在街头,哈蒙德找到了一条投资发财的路。“我开始卖毒品。”哈蒙德说,“我靠自己的名气,大家都想从我这买货,因为他们想和我呆在一块。我赚了不少钱。”
发了财的哈蒙德不仅把自己用胶带缠住的Pro Keds升级成了崭新的匡威,也常给街头的孩子们买几双新球鞋:“这是我回报社会的方式。”
(3)神话---4个小时/两个MVP/101分
一个下雨的星期六,哈蒙德穿上他的匡威,踏进了福特罕姆大学的体育馆。这天,“毁灭者”要创造他纽约街球史上的一个神话。
这天要打的,是两场背靠背的比赛。第一场是洛克大学球星对抗赛,重头戏第二场是只有职业球员参加的著名的“纽约费城对抗赛”。
哈蒙德参加了第一场比赛。对战“超微”内特-阿齐巴德和迪恩-梅明戈等后来的NBA球星,哈蒙德轻取51分,摘走了MVP称号。这场比赛里有几分钟,哈蒙德连续投中6个超远距离的投篮(那时没有三分线),如果你觉得这并不稀奇的话,考虑一下---这六个球都是打板进筐。
正要换衣服离开的哈蒙德被纽约队的教练泰迪-琼斯拦住了。
NBA有一句名言:“上帝不敢单挑‘黑珍珠’”
琼斯很担心费城队强大的球星阵容:厄尔-“黑珍珠”-蒙罗,阿齐-克拉克,还有一批年轻有实力的板凳,像乔-“糖豆”-布莱恩特(科比老爸)等等。虽然纽约队里也有尼克斯队的弗雷蒂-克劳福德和康尼-霍金斯等好手,但为了确保比赛胜利,琼斯还是违规邀请了“毁灭者”。
“嘿,乔,帮我个忙,”琼斯说,“再打一场,我们也许能用得着你。” 琼斯拿来了唯一能找到的一件蓝色球衣递给了哈蒙德。
比赛开始,哈蒙德坐在板凳上。“黑珍珠”蒙罗开始屠杀纽约后场。 “蒙罗每次都背靠篮圈,把纽约的帕布罗拱到篮下,轻松得分。”哈蒙德说,“然后,教练就让我上了。”
“毁灭者”在场上清晰可辨,因为费城队穿白色,纽约队红色,只有哈蒙德穿的是一件篮球球衣。“我上场后的第一次进攻,在左侧拿球。”哈蒙德回忆说,“我吊给康尼---你知道他以很少回传的。可那次他把球仍回给了我,大喊:‘小伙子,来点你拿手的!’”
“毁灭者”听了霍金斯的话,假动作晃过蒙罗和协防的鲁克-杰克逊,看上去要是一记重扣。但是,“毁灭者”只想得两分而已,他轻轻的让球从指尖滚下,落过肘部,滑进篮圈。
“一下子,”哈蒙德说,“这些NBA大明星们开始给我喂球。”
哈蒙德不时高高跃起,一个接一个的投中他注册商标式的打板入球。纽约队开始拉开比分。生气的蒙罗和克拉克开始在后场包夹“毁灭者”。第三节后半段的一个球,蒙罗和克拉克从两侧逼近哈蒙德,哈蒙德向边线转身,似乎要出界似的,又马上回转,手臂像鞭子一样把球在背后抽了一下,从跨下运到了身前。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把蒙罗和克拉克晃得像两个保龄球瓶似的原地转圈。接着哈蒙德突破防线,快速推进,蒙罗和克拉克同时转身伸手够球,脑袋却撞在了一起,倒在了地板上。两人尴尬异常,比赛甚至因此中断了几分钟。
比赛结束时,哈蒙德50分入账,又一座MVP奖杯。一个下午,4个小时的时间里,“毁灭者”面对地球上最优秀的球员,夺下101分。
他还是没有流汗。
(4)洛克史上最强战
街头-NBA双栖巨星卡尔-拉姆希曾说:“洛克历史上两个最伟大的球员是‘J博士’朱利叶斯-欧文和乔-哈蒙德。”
1970年夏天的洛克联赛上,哈蒙德的米尔班克队遭遇J博士的西城队。米尔班克是一支街头队伍,除了哈蒙德,还有Pee Wee科克兰德等街头球星。西城队的领袖则是“J博士”朱利叶斯-欧文,旗下不乏尼克斯队后卫迈克-瑞奥丹等NBA球员。
那一天,成千球迷涌到洛克公园一睹那场期待已久的大战。找不到座位的球迷有的爬上了铁栅网,有的坐在树枝上,有的干脆站在自己的汽车顶上。
据传说,球员热身的时候,哈蒙德人影全无。米尔班克队一拖再拖,裁判还是吹响了开球的哨声,尽管铁栅上,树枝上,“我们要乔!”的喊声不绝于耳。没有哈蒙德,米尔班克队上半场被西城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攻防皆溃。J博士不但动作优雅,而且一再撕破米尔班克的防守。上半场西城队领先超过10分,球迷想要他们自己的街头英雄,但看上去欧文对哈蒙德之战将化作泡影。
库库当时只有8岁,父亲带他去看了那场球:“突然之间,就在下半场开始之前,你听到看台上的人们开始狂吼,鼓掌,跺脚……好像地震还是什么似的。”
第8大街那边,乔-哈蒙德从一辆豪华加长轿车里下来,双脚还会未落地,就被人群围住了,要签名的孩子,打招呼的朋友,抛媚眼的女人和问着上半场缺席原因的记者。警察挡开人群,比起一个街头球赛迟到半场的球员,哈蒙德更像是个出席奥斯卡典礼的大牌影星。
在球迷震耳欲聋的喊声中,哈蒙德跑到替补席,脱下外衣:“教练,我来了。”
下半场,西城队派上ABA球员查理-斯科特盯防哈蒙德。米尔班克队第一次进攻,球就到了哈蒙德手上,“唰”---跳投两分。西城队进攻,科克兰德断球,背传哈蒙德,“嘭”---哈蒙德扣得如此沉猛,以至球迷开始在看台上手舞足蹈,有些甚至涌进了球场。接下来是J博士,他在弧顶接球,大步冲进内线,长臂一挥,把球砸入篮圈,好像在对哈蒙德的球迷说:“看看我的!”
西城队的领先优势渐渐消失,他们一次次换人盯防哈蒙德,最后被派上的是J博士,球迷进入了终极的疯狂。“J博士防乔的时候,事情有点不一样。”库库回忆说,“相信我,J博士张手就有,乔防不住他。可乔拿球的时候,J博士也没什么办法。”......
如今境遇迥异的洛克“双子星”
据哈蒙德说,他半场拿下50分,J博士39分。哈蒙德得到了MVP奖杯,但是2次加时之后西城队最终得胜。虽然比赛失利,但哈蒙德的故事被永远刻在了洛克的传奇史册最显要的地方。几十年后的今天,这场比赛仍然是纽约街头目睹的最伟大的比赛。
哈蒙德和J博士在那场比赛上的得分成为了纽约街头的一桩悬案。
哈蒙德说自己50分,朱利叶斯39分。
西城队教练皮特-维西说两人各得40分左右。
现场观看了那场比赛的洛克史学家厄尼-莫里斯说:“两人都打得很棒,乔那场比赛很出色。他确实迟到,但50分是瞎说八道。”
“乔不能再这样胡说了。”Pee Wee科克兰德说,“乔是个伟大的球员,50,60分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是那天他没有拿那么多分,更不是在J博士的头上。我记得很清楚,乔得了43分。有几次换防的时候,朱利叶斯防了他几个回合,乔得了几分。但是主要时间里,防他的不是朱利叶斯。这样的故事给乔带来的名誉还不如损害。他不需要这样的故事来抬高自己。他本来就是洛克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
“不管J博士还是其他什么人记不记得。”哈蒙德说,“我还是得了那场比赛的MVP,他们给我MVP因为我是场上最好的,我得的分多,我做了更多事情,我比他们出色。”
“不是真的,绝对不是真的。”J博士说,“查理-斯科特整场防守他,我们赢了比赛。哈蒙德是个好球员,打球很流畅,投篮准,非常聪明。他是他们队里最好的,我能够看出来。他是洛克真正的传奇人物,三十几分在洛克不是什么大事。可是半场50分?”
皮特-维西说:“朱利叶斯是NBA50巨星之一,他的名气和实力是实打实的。但是,在那个夏天,乔确实有能力在J博士头上拿40多分。朱利叶斯的防守并不是那么出色......。他听到人们说迈克尔-乔丹比他好的时候也不高兴,所以我们最好别问他关于乔的事情。”
......
就这样,直到今天,也没有人确切知道“毁灭者”在那个半场里到底拿了多少分。
(5)擦肩“三巨头”
“尼克斯队的球员经常说起哈蒙德,他在NBA里也开始有了名气”当年ABA网队教练卢-卡尼赛卡说,“人们谈起他时,好像他是个神仙似的。”
伊万斯说:“我发誓,乔的名气大到什么地步。有时候一些职业球员开车到球馆打球,他们会停下来先问问外面的人,乔在不在里面?如果说是,他们会跳回汽车,扭头到别的地方打球。”
和J博士那场大战几个月后,哈蒙德参加了东部篮球联盟的全明星赛。“毁灭者”乔—哈蒙德能够摧毁任何防守的大名已经穿过美洲大陆,传到了洛杉矶湖人队那里。他们在1971年NBA“特困选秀”中挑选了哈蒙德,大老板库克抛出5万美金一年邀请哈蒙德加盟。湖人教头比尔-谢曼,趁球队客场挑战尼克斯队的机会,在休息日召集全部球员,和哈蒙德一起试训。拥有张伯伦,韦斯特,贝勒“三巨头”的湖人队通过豪威-伊万斯安排了一次哈蒙德的特训,地点是佩斯大学。
哈蒙德被谢曼和总经理傅雷德-斯瓦茨带入了队员们的投篮练习。谢曼在练习中总把大个队员和小个队员分开,两边比赛投篮,连续投中次数多的一队胜。显然,小个子队总是赢。
这一天哈蒙德被分到了大个子队。“乔连续投中了18个球,”伊万斯说,“威尔特(张伯伦)有点兴奋了,他开始喊:‘投啊,小子,再来两个!’谢曼装着很酷的样子,走来走去,尽量不朝乔的方向看。”重新分组,哈蒙德又连续投中了14个球。
“练习结束后,乔被教练谢曼留下。”伊万斯说,“他让其他人都穿好衣服离开,剩下乔和另一名球员留下练习一对一。”
“乔‘吃’掉了那家伙,简直是羞辱了他。” 伊万斯说,“那家伙最后受不了了,他把乔拽倒在地。最后,谢曼走上去说,‘算了吧你,你打不过这孩子。’”
那个把哈蒙德拽倒在地的家伙,叫帕特-莱利。
如果哈蒙德加盟“三巨头”,也许能够帮老贝勒圆了冠军梦
张伯伦和其他几个球员在外面透过一扇窗子偷看。他们的脸上都挂着不可置信的表情,更让他们不可置信的是,几个月后,哈蒙德居然拒绝了湖人队的合同。
哈蒙德拒绝加盟后,湖人队仍然出价300美金一场让他参加洛杉矶夏季联赛,还提供一栋临时住房,一辆汽车和司机。哈蒙德问湖人队他能不能带他的几个朋友一起去,湖人队拒绝,哈蒙德的回信是:“去你的吧。”
“我告诉湖人队,我的工资得和‘那些家伙’一样多,因为我比他们大多数人都强点,他们不愿意。”哈蒙德说,“我接着要求一份不辞退,有保证协议的合同。他们又拒绝了。他们想不通为什么这个贫民区来的小子要和他们讨价还价,我当然也不能告诉他们为什么。”
为什么?---“毁灭者”那时卖毒品已经富得流油,买了两辆新款赛车,可他自己连张驾照也没有。
哈蒙德和湖人的合同告吹以后,ABA纽约网队教练路-卡尼塞卡来找哈蒙德:“乔的技术太好了,他从街头学到了很多,他前途无量。” 卡尼塞卡说,“他简直是魔术师那批人的先驱,我给了他一份保证不裁的3年期合同,可他还是不签。”
于是,“毁灭者”的比赛再也没有走出过街头,但胆大的NBA球星却一个接一个到街头找他决斗。“但没人赢得了他,”伊万斯说,“卡斯-罗素(1966年NBA状元秀)说了很多大话,说他要怎么样教训乔。后来他们在一场比赛中碰上,乔在他头上半场拿了30分。最后,乔得了56分。卡斯那天很生气,后来再也没有在洛克打过球。”
(6)73分和500个罐头
73-76年间,哈蒙德没有怎么在洛克球场露面。76年夏天,他回到洛克联赛打了4场比赛,得分是29,36,59和73。73分创洛克纪录,至今无人能破。那场比赛防守他的是NBA当时著名的防守专家尼克斯队后卫迈克-瑞奥丹。
实际上,离开篮球的时间,哈蒙德一直在街头游荡,渐渐从球场的圣坛走向了黑街的罪恶,赚着大钱,享受糜烂的生活。“他们问我怎么能拒绝和张伯伦,韦斯特这样的球员联手。”哈蒙德说,“可我那时候有一家夜总会,两套公寓和一栋别墅。你知道我那时候多有钱?我10岁就在街上卖毒品,开赌局。15岁时,我在我父亲那里存了5万美元。湖人队给我那份合同之前,我的公寓里已经藏了20万现金。大麻,***,我一年也能挣好几万块钱,湖人队的合同有什么意思?”
终于,哈蒙德迷上了自己兜卖的毒品,成了瘾君子。1984年,他由于涉嫌倒卖被警察逮捕。从那时候起,就在监狱里进进出出,他的财产最终分文不剩。
哈蒙德在监狱的时候,他告诉狱警可以组织一个篮球联赛,这样们会有点娱乐。狱警们小心翼翼的同意了。可想而见,监狱里整天都是“我们要乔!”的喊声。空闲的时候,哈蒙德就和其它比赛罚球,以监狱发放的金枪鱼罐头作为赌资。在这样的中,有一次乔连续罚中了93个球。“第94个球,有只讨厌的蜜蜂在我眼睛前面飞来飞去,”哈蒙德说,“球在筐里弹了几下,出来了。”
1988年当哈蒙德从监狱释放的时候,狱警在他的床下发现了500罐金枪鱼罐头。
“他们问我要不要带回家,”哈蒙德说,“我说我吃了一整年,已经腻了。”
(7)尾声
“嘀——”一辆黑色的破吉普摇摆着在身边飞驰而过,尖利的喇叭声把我们重新拉回了1994年。
乔前往瓦格纳公寓看望她年轻时候的恋人,碧馥里-西布鲁克和他们的女儿---乔伊-哈蒙德。哈蒙德从来没有结过婚,有4个孩子(从三个不同的关系)和4个孙子孙女。依旧背着他的垃圾袋,哈蒙德穿过喜乐大街走进大楼的正门。几个带孩子的人一下就认出了他。
一位父亲招呼他的孩子,把他推到哈蒙德跟前,说:“贾马尔,这是乔-哈蒙德。我常和你说起的那位。以前人们叫他‘毁灭者’。他在J博士头上得过50分。”
贾马尔握着哈蒙德的手:“我听说过您很多的事情。”他说,“我父亲说您是最伟大的。”哈蒙德看着这对父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了声谢谢,溜进电梯里去了。
“人们总是说我以前做过的事情。”哈蒙德说,“我听他们说我以前的故事,过了一阵子后,我好像觉得他们在谈一个人生前的事情。”
西布鲁克和哈蒙德在十多岁时就认识。她跑进卧房,拿出一本老相册,里面放满了报纸剪贴和旧照片。有一张乔和阿林顿喷气队队友温构的照片,那是在温构加盟尼克斯拿到总冠军,染上毒瘾淡出人们视野之前。还有他和赫曼“直升机”纽因斯的照片。纽因斯1980年于车祸。“‘直升机’真的能飞......”哈蒙德说,“真是可惜”
翻过一页,那是“飞天”詹姆斯-威廉姆斯站在微笑着的“终结者”让-马塞斯的身旁。有一张是碧馥里在勒加蒂亚纪念馆竞标赛后拥抱乔的照片。那个纪念馆在东116号街上,那里有一块巨大的金色锦标赛名人堂牌匾,和乔-哈蒙德的名字并列的有凯文-维廉姆斯,沃尔特-巴里,马里克-西利和克里斯-穆林。
西布鲁克微笑着翻到了一张“山羊”厄尔-迈尼告特的相片,“山羊”是另一名因为毒品毁了NBA前程的街头巨星。年轻的哈蒙德曾把“山羊”当作自己的偶像。
“厄尔经常托着他那被白粉吸干了的身子,踉踉跄跄的走到球场。我总看到厄尔走到乔跟前说:‘乔,别他妈搞的和我一样。你乖乖待在篮球场里,钱---会有的。’” 西布鲁克说,“可是乔没有听他的。”西布鲁克的声音有些抽噎,她和上相册,深吸一口气,“我是学校的选美皇后,他是街头的大球星。”她说,“似乎不久前人们还把乔当作国王一样。我以前觉得我们的生活会像篇童话......”
几十年来,乔-哈蒙德称霸纽约街球,拒绝NBA合同,贩毒发家,锒铛入狱,在J博士头上射下50分......“你告诉我,”哈蒙德摇了摇头,“这就是人们想听的‘传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