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羽毛球黄东萍个人资料

2.中国首个包揽奖牌项目正式出炉!金银铜全部拿下,是羽毛球队拿下的吗?

3.羽毛球运动员张军为什么不打男双只打混双?

4.如何看待里约奥运会羽毛球混双中国队全部被淘汰?

羽毛球黄东萍个人资料

国家队羽毛球混双搭档-羽毛球混双国家队队员

黄东萍,女,1995年出生于福建,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奥运冠军。毕业于华侨大学2015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班、北京体育大学2020级研究生冠军班。

2017年4月获得中国羽毛球大师赛混双冠军。同年9月获得日本羽毛球公开赛混双冠军。2018年4月获得亚洲羽毛球锦标赛混双冠军。2019年5月26日,获得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冠军。同年9月获得日本羽毛球公开赛混双冠军。10月获得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羽毛球混双冠军。

2021年7月30日,获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羽毛球混双冠军;9月17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羽毛球混双冠军;8月9日,黄东萍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8月11日,黄东萍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9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授予黄东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0月17日,黄东萍获得尤伯杯羽毛球团体赛冠军。

早年经历

2002年,刚上小学的黄东萍因小时候长得瘦弱、爱生病,就被送到南安市体校设在国专中心小学的羽毛球训练班。黄东萍在羽毛球上的天赋自小就显现了出来,连续3年获得泉州市级年度锦标赛冠军。

之后省体校的教练陈红看中了黄东萍,并把她调到省体校。进入省体校的黄东萍简直如鱼得水,学东西总能比其他小队员快。场上灵活轻巧,敢冲敢抢,这些细节被去选拔队员的省队教练郑宝君看在眼里。2006年,年仅11岁的黄东萍进入了省体工队,成为一名正式的运动员。

2011年,黄东萍参加了国家青年队的短期集训,执教的是著名羽毛球教练汤仙虎。她随后被汤仙虎选中,进入国家二队试训。2012年是黄东萍第一次与王懿律合作搭档混双,一举拿下亚青赛亚军。那一年,17岁的黄东萍第一次身披国家队战袍站上领奖台。

中国首个包揽奖牌项目正式出炉!金银铜全部拿下,是羽毛球队拿下的吗?

在北京时间7月29日的东京奥运会羽毛球混合双打赛场上,我们国家队的王懿律和黄东萍对战日本方的渡边勇大和东野有纱,在第一局丢分的情况下,连扳回两局,最终以2:1的战绩打败了日本队进入总决赛。接下来,是由中国混合双打组合的另外一对郑思维和黄雅琼对战中国香港的邓俊文和谢影雪。也就是说无论如何,最后的决赛都是中国人,登上领奖台的也是中国人。中国首个包揽奖牌项目正式出炉了!金银铜全部拿下,不得不说一句,中国的羽毛球队实在是太强了!

在王懿律和黄东萍对战日本组合的这场比赛中,第一局的比分十分紧张,正当比分进行到19:19的时候,中国队申诉被撤,裁判默许了日本队的犯规行为:过网击球。所以日本队才又拿到一分,从而使得第一局的比赛我们没能拿到分,网友们对此都觉得很是不公,但是黄东萍却只是无奈的笑了笑,说了句没关系。在中场休息之际,他们正讨论关于接下来的战术和打法,就三个字“拼命打”,而接下来的两局,他们也向所有人证明了中国队要赢,从来只靠实力,绝对不靠其他!

其实要说羽毛球队的实力,我们所对战的日本绝对不是差的,他们国家在羽毛球上下的功夫也很深,尤其是近几年,日本队涌现出了许多打羽毛球十分优秀的选手,都将在赛场上成为我们的劲敌,但是我们的国家队也没在怕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论是混双还是单打,我们都奋勇直上,用实力说话才是硬道理!

接下来的比赛,让我们期待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升起两面国旗,一面区旗,同时奏响国歌,我们要记住这样心潮澎湃的时刻,是中国的奥运健儿们给的!

羽毛球运动员张军为什么不打男双只打混双?

张军1996年进入国家队,最先就是男双运动员,他先后与杨明、张尉等搭档夺得过1997年中国公开赛男双亚军;1998年瑞士公开赛男双冠军、亚锦赛男双亚军、亚运会男团亚军;1999年第6届苏迪曼杯冠军;2001年国际羽毛球超级大奖赛男双冠军、世界羽毛球大奖赛总决赛男双第3等成绩。

2003年他的男双搭档张尉因为年龄偏大、伤病比较严重,无法适应国家队正常系统的训练,被调整回地方队;同时中国男双的年轻队员郑波/桑洋、蔡赟/付海峰正在迅速成长,于是张军根据队伍发展需要放弃男双,主攻混双。

如何看待里约奥运会羽毛球混双中国队全部被淘汰?

现在的羽毛球技术更偏向多样和全面性,中国羽毛球需要更新自己的打法使其更全面更多样,奥运会后,赵芸蕾、徐晨、马晋面临退役,这个项目依然拥有鲁恺、黄雅琼、郑思维、陈清晨、以及张楠等优秀选手,如何去搭配组合,值得教练费一番脑筋。鲁恺/黄雅琼在今年夺得印度和澳大利亚两站超级赛冠军,位居超级系列赛排名榜第二位,随着经验的增长,他们有望成为中国队下一个周期的混双主力。

奥运前的最大疑问,应该就是张楠在男双、混双两项间的轻重取舍。还记得代表北京队2010年的张楠,坐在观众席高处的中央,远远望着鲍春来,听着毫无底气的?你总有一天也会这么受人关注?的寄语,那一年,张楠代表北京队出战,是个俊秀清逸的天才型前场选手,但鲜有人知的是;他初到国家队时,情况如同现在的郑思维:思路快,技术细,有特点,。他的天分没有被浪费分毫,迅速和赵芸蕾拿下2010年全英冠军、2011年世锦赛冠军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冠军,奠定了混双一哥位置。此后,张楠不再是那个坐在场地中央无人识的青年。在饱受赞誉的同时,也需要补强力量、提高全面性,担起一些?不得不为?的重任。

里约奥运周期的四年间,张楠尝试与老搭档柴飚重配男双,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待到蔡赟淡出、傅海峰缺搭档,他才与傅海峰捏合在了一起,合作还挺愉快。国羽在里约奥运周期的新老交替不算成功,张楠作为中坚力量,不得不兼着两项连续作战,也非常的力不从心。而身边的赵芸蕾、傅海峰,也都不再是四年前神勇无敌的模样

六年之间,张楠从无忧无虑到一脸沉重,从?不知往哪走?到?被责任推着走?,他的每一步都很尽力,因此请勿苛责。祝福他在男双决赛中尽情发挥,不留下遗憾。

看了徐晨/马晋的比赛,两个人的步调并不一致,徐晨想搏,马晋偏保守,这导致进攻的衔接不佳,对方追打的难度降低了。加上陈炳顺/吴柳萤与陈蔚强/吴蔚升一般敢冲敢搏,徐晨/马晋也只能接受如李龙大/柳延星一样的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