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斗之夜190-格斗之夜119对阵表
1.中国的战机斗的过F-22猛禽吗?
2.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中国的战机斗的过F-22猛禽吗?
中国目前装备的战斗机跟F-22存在代差,但是F-22要穿越中国防空网去执行任务也不太容易.
两军对阵,首重察敌。及早发现来犯的F/A-22是消灭它的前提,先看看我们有哪些手段可有效探测到它。 一、超视距雷达
超视距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的反射或电磁波在地球表面的绕射探测地平线以下目标的雷达,又称超地平线雷达。
超视距雷达有两种基本类型:利用电离层对短波的反射效应使电波传播到远方的雷达,称为天波超视距雷达;利用长波、中波和短波在地球表面的绕射效应使电波沿曲线传播的雷达,称为地波超视距雷达。天波超视距雷达的作用距离为1000~4000公里。地波超视距雷达的作用距离较短,但它能监视天波超视距雷达不能覆盖的区域。
超视距雷达工作在P波段(米波),工作波长为10~60米,飞机等隐身武器系统主要对抗频率为0.2~29GHz的厘米波雷达,对米波几乎没有作用。当雷达波束的波长接近于飞机的构件尺寸时,这些构件就像天线一样,开始吸收并反射无线电波。当雷达波长达到“天线”尺寸的两倍时,其效果更佳。隐身飞机的尺寸与超视距雷达的波长相近,因此很容易被这种雷达发现。同时,天波雷达的雷达波是经过电离层反射后从上方照射到飞行器上的,因此它是探测隐身武器的有力工具。国外试验表明,超视距雷达可以发现2800千米外、飞行高度150~7500米、雷达反射截面为0.1~0.3平方米的目标。采用了相控阵技术的超视距雷达,能在1500公里处探测到像-2隐身轰炸机这样的目标。
超视距雷达在使用上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只能获得目标的方位和距离信息,很难获得仰角信息;测量精度低、分辨率差;电波通道不稳定,干扰因素多,气候变化、北极光和太阳黑子直接影响天波超视距雷达的性能,甚至使它不能正常工作;在中波、短波波段,频谱拥挤,带宽窄,互相干扰严重。此外,超视距雷达系统庞大,雷达站内还配建诸如电离层监测站和气象站等支援设施。为了提高超视距雷达的效能,需要进一步增强系统对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中国国防报》报道:美军已研制成功一种海军用的小型可机动战术超视距雷达,另一种舰载超视距反隐形雷达也在研制中。这两种雷达都在米波段工作。澳大利亚的“金达里”超视距雷达现已能探测到美国的隐形飞机。
哈军工网站介绍:我国于1990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站,成功地探测和跟踪了超视距舰船和飞机目标,其技术指标达到了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于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在,海军已决定将新体制雷达列入部队装备。
863计划15年成就展:海洋环境监测高频地波雷达,研制了两套作用距离 200km的中程高频地波雷达,可以监测海风场、浪高、流场等海表面动力要素及低速移动目标。雷达测流距离在白天超过 200 km,夜间也达到 150km。实现了角分辨率2.5°的方位超分辨率扫描。小型相控阵天线一发八收和收发共用技术、用多重信号分类和最小方差两种算法实现雷达回波到达方向的超分辨率扫描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公开展示过的JY-27全固态米波远程监视雷达,测量精度150米,对目标的探测距离为330公里,可在10秒内处理128个目标,能够较为有效地探测隐身目标,并能抗反辐射导弹攻击(因为天线尺寸原因,目前现役的反辐射导弹导引头很难覆盖米波波段)。有可靠性高、维护性好等特点。
国产YLC-4远程警戒雷达(摘自厂家官方网站),YLC-4雷达是一部P波段全固态、全相参两坐标远程警戒雷达,主要担负远程警戒任务,可以综合四部其他雷达的情报,雷达终端数据容量大,其情报和状态可入网,实现遥控和遥测。当配有测高雷达时,能兼负引导任务,为空中交通管制提供目标数据。该雷达探测距离远,可靠性高,易于维修,是防空雷达网中的一部骨干雷达。
中国海军舰艇上普遍装备517型“八木天线阵”对空/对海远程预警雷达。该雷达工作在米波段,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在极其复杂的电子环境下工作,搜索距离为180公里(一说350公里),能探测隐身目标。
综合以上的资料,可以断定,我军已装备超视距雷达和米波雷达,性能先进,能探测到300千米外的F/A-22,可提供远程预警。军舰上的米波雷达可将预警距离向外海大大延伸。我军十分重视防空雷达与C3I的联网。不足之处,一是分辨力太差(1°的视角在300km距离上的宽度约5km),难以侦知敌机的数量、类型,只能预警,不能识别;二是不能侦知目标高度,难以引导精确制导武器攻击;三是效能可能受环境因素影响;四是系统庞大。
二、大型相控阵雷达
大型相控阵雷达的探测距离远,对隐身目标纵然打个折扣,仍有可观的探测能力。在海湾战争中,部署在沙特的法制“猎鹰”雷达曾多次发现20千米以外的F-117A,英国一艘导弹驱逐舰上的L波段T-1022型双向对空搜索雷达在80~100千米范围内也发现过F-117A。相控阵雷达的精度较高,能为防空导弹提供制导。
我国在大型相控阵雷达方面颇有建树,部分陆基相控阵雷达出口中亚和东南亚。以下是两种公开展出过的中国陆基相控阵雷达资料:
LSS-1高机动低空战术雷达 采用了相控阵天线,性能先进,对RCS=2平米的目标最大发现距离达到300公里,可靠性高,撤收架设时间短。
YLC-2机动式固态三坐标相控阵雷达 用于引导和监视,采用主被动电子扫面天线阵列,数字化的信号处理系统,L波段,天线尺寸7×9米,放大系数38d,转动速度3-6rpm。对RCS=2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为300公里;能发现低空飞行的目标,有良好的跟踪功能,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可同时跟踪100批目标,跟踪距离200公里,清晰度小于200米、水平角误差小于3.2°,俯仰角误差小于2.5°。峰值功率85kw,平均功率5.5kw。
我国建造的防空驱逐舰装备了自行研制的平板式相控阵雷达,据称对一般战斗机的搜索距离达450千米以上。 估计我国大型相控阵雷达对F/A-22的发现距离可达100~200km,但可能也存在远距离精度不够高的问题。
三、多基地雷达
这种雷达将发射机和接收机分置在两个站址或多个站址上,包括地面上、空中平台上和卫星上。因为隐形飞行器的隐形重点在于减小鼻锥方向左右45度范围内的雷达截面积,而飞行器上顶部的隐形措施则较少,因此,将探测系统安装在空中平台上或卫星上,进行俯视探测,可提高探测低空突防目标的能力。多基地雷达还可充分利用隐形飞行器散射雷达波信号的空间特征,接收隐形飞行器的侧向或前向散射雷达波信号,达到探测隐形飞行器的目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当目标散射角大于130度时,目标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会明显增加。另外,多基地雷达系统还利用隐形目标偏转的雷达反射波束效应,使设在远离发射机的机动接收机接收到被目标偏转的雷达回波。
没有找到关于我国军用多基地雷达的报道,但在863计划15年成就展中介绍了一种海洋环境监测高频地波雷达:
研制了两套作用距离200km的中程高频地波雷达,可以监测海风场、浪高、流场等海表面动力要素及低速移动目标。雷达测流距离在白天超过200km,夜间也达到150km。实现了角分辨率2.5°的方位超分辨率扫描。小型相控阵天线一发八收和收发共用技术、用多重信号分类和最小方差两种算法实现雷达回波到达方向的超分辨率扫描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已在浙江舟山群岛试运行一年,整体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雷达90年代后期先进水平,于2000年12月中旬,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验收,成为863计划海洋领域的标志性成果。
可见我国多基地雷达的研究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令人欣喜。
超视距雷达的探测距离远,但无法测得目标的高度,如果运用多基地雷达技术,在卫星上布置雷达接收机和天线,综合卫星站与地面站测得的目标距离数据,就可算出目标的高度。只要精度在1km内,就足以引导主动雷达或红外末制导导弹攻击。
地基雷达具有功率大、探测距离远的优势,发展多基地模式势在必行,难点是需要较大的防御纵深。在面向海洋的方向,可在海岛上,或舰船上布置雷达接收机。可将民船改装成接收基地,很多民船也装有雷达。由于接收机不辐射电磁波,接收基地不易被发现。孤悬外海的接收基地虽然难以得到防空保护,但还可以通过伪装、机动来与敌周旋,使敌防不胜防。
四、预警机和机载相控阵雷达
综合媒体消息,中国正在研制的预警机有两种,一种是运八背鳍式(俗称“平衡木”),类似瑞典“百眼巨人”预警机;另一种是伊尔-76大圆盘型,外界称“空警2000”。据分析这两种预警机都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
瑞典“百眼巨人”预警机的性能指标:对空中目标的最大搜索距离达600公里,能同时跟踪300个目标;在6000米高度上,对大型空中目标的有效作用距离为450公里,对雷达反射截面积不足1平方米的低空小型目标的探测距离为300公里。但是,“百眼巨人”雷达对目标不测定其仰角或高度,属二坐标体制。
估计“运八平衡木”的性能与“百眼巨人”相当,那么对F/A-22的探测距离不小于170km。估计“空警2000”应采用了三坐标相控阵雷达,性能更好。如此看来我军预警机能够在比较远的距离上精确探测到F/A-22的位置。
通过研制预警机,我国已基本掌握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但是应用到战斗机上还有困难。专家介绍,目前还存在三大问题:(1)制造成本太高,是美国同类产品的5~8倍;(2)机载大功率直流电源没解决;(3)发热量大,冷却问题没解决。专家估计,我国要研制出APG-77级别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可能要到2010年以后。笔者认为如能在2012年以前,即F/A-22全部按计划服役的时候,达到APG-77的水平就值得庆祝了机都要依赖预警机引导才能对抗F/A-22,为此必须实现预警机与战斗机的战场信息共享,使战斗机能凭借预警机提供的目标数据为导弹提供中继制导。
即便是预警机,在探测距离上对F/A-22也不占优势,至少目前是这样。在200km外,预警机可能发现不了F/A-22,但F/A-22肯定能发现预警机。好在未来5年内F/A-22都不会带远程空空导弹,无法从100km外攻击预警机。美国海军对远程空空导弹非常感兴趣,提出导弹射程至少要达到100海里,约185km,美国“雷神”公司正试图改进ERAAM+导弹(采用液体冲压火箭发动机的远程空空导弹,性能与欧洲的“流星”相近)以适应美国海军的要求。如果美军装备了远程空空导弹,那将对预警机构成很大的威胁。
五、机载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IRST)
上世纪八十年代,Su-27战斗机率先装备IRST,其对战斗机目标迎头最大探测距离40km,尾追最大探测距离100km。经过二十年的发展,IRST的性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称,欧洲“台风”战斗机装备的IRST“能够在145km远的距离上探测到极其细微的温度差别”。F-22在发动机喷口附近采取了红外隐身措施,但是对机体蒙皮与大气摩擦产生的温度升高和热辐射没有很好的抑制办法。F/A-22如果超音速巡航,机首蒙皮温度必然较高,更容易被IRST发现。更妙的是,IRST完全工作在被动状态,F/A-22即使被IRST跟踪也不会察觉。IRST不能测距,较近距离可用激光测距机,远距离就只能估计了。好在引导空空导弹攻击不需要精确知道目标距离,只要估计目标在导弹的有效射程之内就够了。IRST的主要不足是受能见度的影响大。万米以上高空的能见度通常很好,非常适合IRST工作。如果F-22为隐身被迫进入中低空,它很可能失去超音速巡航能力(中低空的大气密度较大,因此飞行阻力较大),且容易遭对手居高临下攻击。因此,IRST实为追踪F/A-22的利器。
IRST的另一大优点是目标分辨率大大优于雷达,可作为远距离敌我识别的手段,这对战斗机来说非常有用。
IRST的体积较小(相对雷达来说),适合装在尾锥内,使战斗机拥有后视后射能力。
至今尚未见到国产IRST的公开报道。已公开的国产“蓝天”前视红外吊舱的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还很大,看来还需努力。如果我国战斗机能装上先进的IRST,探测距离比Su-27装备的IRST提高一倍,就有了与F-22对抗的本钱,预计在几年之内是有可能实现的。
其它常提到的反隐身技术还有无源雷达、超宽带雷达、激光雷达等。估计无源雷达的作用距离较近,比较适合陆基防空,而超宽带雷达和激光雷达只见到原理介绍,不知实用性如何,因此这几种技术暂且不提。
综上所述,我国在超视距雷达、大型相控阵雷达、多基地雷达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预警机即将或已经投入实用,在雷达信息联网、防空C4I系统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完全有能力在较远距离发现F/A-22,及时部署反击。未来需要在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机载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等方面取得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要实现防空信息共享,相关作战单位必须能在同一坐标系内精确定位,因此我国建设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还应发展一些其它定位手段备用,以防卫星定位系统被干扰失灵。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从军行 杨炯的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古今名言: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
☆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晋?张方)
☆惟有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希腊?柏拉图)
☆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法国?巴斯卡)
☆兵民是胜利之本。()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反正是个,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朝秦暮楚
拼音: zhāo qín mù chǔ
典故: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出处: 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例子: 叹~,三载依刘。(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兵荒马乱
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语典故: 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例句: 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志弄这笔墨。”(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
兵戎相见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成语典故: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烽火连年
fēng huò lián nián 成语典故: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成语出处: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穷兵黩武
qióng bīng dú wǔ 成语典故: 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枕戈寝甲
zhěn gē qǐn jiǎ 成语典故: 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成语出处: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朕无拔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
祸结兵连
huò jié bīng lián 成语典故: 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成语出处: 《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例句: 一去故乡音耗绝,祸结兵连,娇凤雏鸾没信传。(元?无名氏《梧桐雨》第一折)
化干戈为玉帛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成语典故: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成语出处: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龙血玄黄
lóng xuě xuán huáng 成语典故: 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成语出处: 《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一夫当关 故事:《史记》载: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咸阳,“守函谷关,项羽至,不得入。”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形势,由此可见。古代,还有几个与函谷关有联系的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马革裹尸
东汉马援自南方还军,故人多迎劳他,号称有计谋的孟冀也向他祝贺。马援说:"你怎么也同一般人一样呢?方向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我想自请击之,男儿当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妇女婢中呢?"见《后汉书?马援传》。后以"马革裹尸"等指为国而战沙场。清张贷《西湖梦寻?岳王坟》:"但恨和一成,国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马革裹尸报君父,是为叹耳!”
战无不克: 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出处:清?昭梿《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将军之事吴王亦至矣,为之辟地攻城,战无不克,数月之间招来数郡。”
百战百胜: 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出处:《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百战不殆: 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出处:《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连战皆捷: 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屡战屡败: 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出处:《晋书?桓温传》:“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经涉数年,屡战屡败,器械都尽。”
速战速决: 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五一:“战争已拖了一年多,而一点看不出速战速决的希望。”
血战到底: 血战:非常激烈地拼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出处:唐?杜甫《送灵州李判官》诗:“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以战去战: 用战争消灭战争。
出处:《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背城一战: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出处:《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背水一战: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战。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短兵接战: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各自为战: 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孤军奋战: 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出处:《魏书?赵瑕传》:“思祖率彭沛之众望阵奔退,瑕孤军奋击,独破仙琕。”《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者十八九。”
决一战: 决:决定;:拼。对敌人拼决战。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战。”
明耻教战: 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南征北战: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出处:唐?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能征惯战: 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休兵罢战: 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犯》楔子:“只不过休兵罢战还朝呵,是我暗暗地自思寻。”
浴血奋战: 形容顽强地拼战斗。
出处: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一:“战士们在这十五昼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奋战就是急行军转移。”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出处:《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骁勇善战: 勇猛,善于战斗。
出处:《南齐书?戴僧静传》:“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者百于人。”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围魏救赵、四面楚歌、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打草惊蛇、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纸上谈兵,合纵连横,老马识途,霸王别姬,
破釜沉舟。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余勇可贾。马革裹尸,乌合之众,揭竿而起,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炮火连天;血肉横飞, 胡服骑射,纸上谈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毛遂自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围魏救赵、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余勇可贾、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腹背受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欲盖弥彰:约旦等国政府既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象征性地驱逐伊外交官,又声称该举动与美国无关。
欲速则不达:美英联军企图以零伤亡速胜,结果被证明是妄想。
全民皆兵:指伊拉克。有近千万的分发到了平民手中。
同仇敌忾:美英虽打着解放伊人民的幌子,无奈伊人民不肯领情,仍将它们视为可恶的入侵者。
弄巧成拙:美欲在正式开战前依居情报将伊首脑消灭,便先行轰炸锁定目标后即提前宣布开战,结果因伧促开战反而拖延了战事。
义无反顾:美威胁叙利亚要其慎重考虑立场,以免麻烦;叙答要坚决站在伊人民一边反对侵略。
池鱼之殃:伊周边诸国不时为美失控导弹误伤,愤愤不平而又无法可想。
力不从心:自前苏联解体俄罗斯国力已大不如前,虽想捍卫在伊的巨大利益而无此能力。
人穷志短:指埃及、约旦、土耳奇等国。美英要求它们学狗叫(发不利于伊的声音),即给予美元,叫得越响则给钱越多。
忧心忡忡:指土耳奇。美为战事顺利而扶植伊库尔德族,该族壮大后必然要闹独立,土境内的库尔德族肯定会响应。
举步惟艰:作为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面对伊战事,极难做出任何决定。
无所作为:联合国连一个声讨入侵的决议也不能够作出。
口说无凭:美土会谈之美方许诺。
内外交困:英国首相布莱尔以辞职相威胁得以派兵海湾,速胜不得时内外压力陡增。
左右为难:土耳奇既想跟从美国捞些好处,又害怕伊库尔德人做大影响己国内的该族人闹独立。
表里不一:阿拉伯诸国。政府为表,最多给伊以口头支持;民众为里,很短时间里就有数千志愿者进入伊拉克去共同对入侵者作战。
同归于尽:伊拉克上演的小型“神风敢队”。
忽略不计:联军虽说有多国,但美英部队占了九成九,其余诸国只是象征性的,故可忽略。
左右讨好:一些国家既派些许兵讨好美国,又宣布给伊人道主义援助。
隔岸观火:以色列小心翼翼注视战局,防备战火烧到自己的土地上,同时想着如何趁机获得伊的滚滚石油。
喜出望外:美军进攻巴格达,原胆战心惊地准备接受一场残酷的短兵相接,不料没遇任何抵抗便抵达市中心,并很快占领全城。
谎话连篇:美英新闻发言人第一天的说法常常第二天就为事实或自己的新说法所否认。
唇齿相依:与伊接壤诸国中,不乏明中暗中协助美英的,它们忘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短兵相接:指伊大肆渲染的巷战,结果并未发生。
趁火打劫:伊社会的不良分子及对原政权的反对分子趁原政权瓦解的权力真空期,大肆抢劫。
张牙舞爪:自伊政权兵败如山倒以来,美一再威胁伊周围邻国,甚至欲将叙利亚作为下一个打击目标。
金蝉脱壳:萨达姆自开战以来,虽频频以各种形式露面,但可能都是假借的,真身或早已在阿拉伯世界如也门、阿尔及利亚这类反美国家里了。
一厢请愿:美国想通过推翻萨达姆政权来建一个美国模式的新政权,作为阿拉伯世界的样板。谁肯仿效?
落井下石:西班牙在伊政权解体时第一个驱逐其外交官以讨好美国,好在战后重建中分一杯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