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孩子踢的少儿足球跟足球有什么区别?

2.4人制比赛,为何在青少儿足球训练中最受推崇?

3.足球U13什么意思

小孩子踢的少儿足球跟足球有什么区别?

少儿足球规则简介-少儿足球联赛用球

没有区别,只不过少儿足球所教授的内容侧重与培养孩子对于足球的兴趣为主(我们业内俗称兴趣班,还有一类就是职业班了),因此在教学内容上U3-U6年龄段的幼儿会主要以足球类小游戏和基础的带控球入门动作为主,主要是让孩子潜意识里知道,和足球是可以交朋友的,通过交朋友的环节才能使孩子么喜欢上甚至爱上足球,成为终身的兴趣和爱好。这个过程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可以促成的,因为足球本身是一项竞技体育,如果以后想要吃这碗饭,需要孩子在很小的年级就对踢足球有浓厚的兴趣,如果只是当做一项体育爱好,在7岁以后孩子自己会给出答案。但是足球运动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期间的基础训练内容和过程与绝大多数的体育项目没有差别,都主要是以身体协调、基础体能为主的,因此也就能解释的通很多足球运动员在转行,或是其他运动领域的运动员转行足球之后,依然能有出色的竞技水平和成绩的原因了。

所以说体育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常言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今社会,许多家长多半要求孩子只需要在知识文化课领域有出息就行,这也不能怪家长,因为以往国内的教育体制就是如此,考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国内一线名牌大学,文化课成绩不行,谈都不要谈。因此当前的相关教育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各类名校选拔人才的标准也不单单是文理科成绩,体育成绩的比重也在逐年的提高,例如清华就要求学生必须会游泳才能毕业,然而足球运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有世界第一大运动的美称!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对学校教育工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国家在把全民健身提升到国家战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总之让孩子有点体育特长和爱好肯定没有错就对了。

至于很多家长在疑惑,既然体育教育那么好,那我到底应该让孩子学什么项目好呢?有2个方案

1、家长帮孩子选---就是家长应该自私一点,选自己爱好的让孩子先学学看,毕竟只有你自己爱好,才能理解这项运动的规则和优缺点,在孩子训练课后或是在家里自行练习过程中有不对的地方你也可以客串一回教练的角色加以指正孩子,和孩子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如果你不懂的话,乱加指正那就是误导了),还有就是训练的时间有时候会在1-2个小时之间,如果你对这项运动有兴趣,在陪孩子一起去训练的过程中,你也会变得非常的积极而不会觉得等待的时间很无趣很漫长,要知道替孩子在场边加油的行为,亦是一种教育和鼓励。

2、让孩子自己选---说实话3岁至4岁年龄段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主观意识,但是对于体育运动的概念几乎为零,因为在他的主观小世界里,能让自己玩的开心玩的HIGH就能引起他(她)足够的兴趣,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孩子单纯的原因,所以建议可以多选几个运动项目,参加他们的体验课(一般针对幼儿段的体育类兴趣班第一次都是可以免费体验的),哪家体验课他觉得玩的开心,我相信在课后你问他(她),孩子会告诉你的。如果任何一个体育项目都不感兴趣,而且很抵触,和周围的孩子很难玩到一起,这种情况就要多加注意了,有必要的话带孩子去看下心理医生,排查下是不是有自闭症的倾向。

本人从事球场运营管理工作,因此对于足球运动的优点有一定的心得,在此推荐下关于足球运动的一些好处,供大家参考: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足球运动过程需要进行各种加速跑、急停、跳跃、变向跑等。这些都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适宜的运动刺激,促进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五大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有利于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学生每天有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学习压力比较大,如果在课余时间参加足球运动,既可以转移注意力,又能提高学习的兴奋点。同时通过足球运动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使他们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进行足球活动和比赛时,学生顽强的拼抢、积极的跑动可以磨练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不惧失败,坚忍不拔的优良意志品质。?

3.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养成?

足球比赛的魅力不光在于表现人的勇敢、果断、不断攀登人体极限的高峰。更加在于培养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精神。足球比赛需要发挥团队的最大能量与对手对抗,要获胜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参与者在长期比赛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会养成与队友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习惯,同时认识到团队、集体的力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4.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礼仪礼貌,构建和谐校园?

在足球比赛及各项足球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要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在各种身体接触中学会宽容、学会谦让、学会道歉、学会帮扶等;在足球活动中还能学会互相交流、团结友好,学会文明观球、文明助威等。是礼仪礼貌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5.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

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完善,其特点表现为好胜、自我表现欲强。在自我表现欲的驱使下,他们渴望获得更大的空间来表现自我,张扬个性。校园足球运动可以使学生展现自己的技战术不断体验成功的感觉,促进自信心的不断提高。

6.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足球活动是班集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互助训练、球员的选拨、拉拉队的组建都凝聚着班级团队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班级文化的具体体现,良好的班级足球文化,能有效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7.德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并促进着德育工作的开展。

足球活动是一个融合着各种游戏规则的行为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应急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处理与本方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处理与对方队员的肢体碰撞后相互的尊重、保持与裁判良好的沟通等,这些活动过程都在践行着优秀的品德,所以校园足球是德育的践行活动,同样重要的促进着德育工作的开展。

8.为国家足球战略培养后备人才

校园足球,将有力的提高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增加我国的足球人口,为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人制比赛,为何在青少儿足球训练中最受推崇?

为什么?为什么不是2人制,3人制,5人制,6人制?偏偏是4个人?

一般来说,从十一制比赛人数还是递减,场上人数越少,比赛强度会越大,3对3时,比赛强度达到最大值。

如果在3对3中继续提高比赛强度,那么就要用另一种手段:限制每个球员的几脚出球,比如必须一脚出球,这样在单位时间内,每个球员做技术动作的数量都会增加。

而从球场的面积角度讲:球场越大,比赛强度就会越高。不信你在标准足球场上踢五人制,可能十多分钟就全累趴下了,因为场地面积增大,单个球员的跑动距离和跑动时间就会增加,能量消耗就会更快。

所以附带着就说明了一个事情:训练课的场地面积要和参训人数成一个适当的比例,否则就会造成球员体能消耗过快(场地面积太大,参训人员太少),或者球员技术动作发展受限制(参训球员太多,场地不够)。

回到上面的问题中,我们来看看不同人制的训练赛,会有什么细微的差别。

在1对1或者2对2的时候,球员会更多的用到爆发力,单人对抗的肢体力量(身体素质)和假动作(技术)。

我们现在知道了,人数越少,比赛强度就会越大,再加上经常用到加速,所以在1对1或者2对2时,球员的体能消耗会很快。

放在训练中,这就意味着,如果教练想练1对1或者2对2,那么就要增加球员的休息次数,让球员的体力得到恢复。

而又由于在1对1或2对2中,球员的运动以无氧运动的形式为主,主要消耗肌肉中的ATP/CP和少量碳水化合物,此类能量较易快速恢复,所以休息时间不用很长(相关知识请参考本系列)。

从战术角度讲,1对1或2对2的传球线路十分有限,所以其战术含量很小。

在3对3或者4对4时,比赛强度会达到最大(我们用球员的心率来衡量比赛强度,强度越大,球员心率也就越高)。虽然相比于1对1和2对2来说,这时每个人的触球次数会相对下降,但是无球时的跑动距离和持续时间增加了。

从战术角度讲,此时由于人数足够形成传球三角形的站位,所以战术含量开始增加,球员要在传球线路的选择,传球时机的选择上做出判断,而无球队友的无球跑动也开始变得十分重要(培养无球跑动意识)。

但是此时的人数仍不足以形成固定位置,固定任务,所以仍要求每个球员(无论有球还是无球)都要有较高的比赛投入度(既很少出现有一个球员站着不动的情况)。

从球员身体素质角度来讲,此时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频繁交替出现,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此时的主要能量来源。相对于1对1和2对2,此时球员体力可以支撑的时间相对更长。

足球U13什么意思

“U”即英文单词“under”的首字母,“U13”表示13岁以下足球比赛,即少年队的比赛。

 U13是“13岁和13岁以下级别”的简称。因为孩子每年都在成长,一般来讲相差好几岁的话在场上身体对抗非常吃亏。同时技术上也不如年长的孩子。当然也有天才级别的球员参加年长好多的比赛。

 U13的国际比赛有国际U13少儿足球赛、亚足联13岁以下足球节,这是亚足联“亚洲展望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多的是各类国际邀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