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射击队的团队发展

2.中国的射击队员?

3.张山的人物介绍

北京射击队的团队发展

国家飞碟队东京奥运会选拔赛-国家队飞碟世界杯选拔

第二届全运会后,沈建东、常复光、马守本等队员入选国家队。 1966年5月初,射击队搬到新建成的北京市怀柔射击场。五月下旬,焦永德、孟来连、马守本、杨春成四名队员在全国射击分区赛上夺得男子小口径卧射团体第一名,孟来连取得个人第五。

准备大干一场的射击队,没有逃脱十年所带来的厄运,许多正出成绩的优秀运动员也因此被耽搁。在停止训练四年之后的1970年9月,射击队再次解散,北京市怀柔射击场成为北京市体委劳动农场。 射击队的第三次解散,在许多同志的心灵上留下了创伤。但队员们对射击运动、射击队的感情是难以割舍的。当1973年市体委筹备重建射击队时,他们又聚到一起为北京射击献策献力,其中既有参加过第一、第二届全运会的杰、王金富、焦永德、冯是、孟来连、杨春城、张凤忠、吴学厚、沈建东等老将,也有原国家队队员赵壁、王文生、张宏三位同志。这次建队也是几起几落中困难较大的一次,当时恢复建队较晚,又因为首都的特殊情况,对枪弹的管理极为严格,选材训练等工作都受到影响,1974年3月射击队才正式取枪投入训练。

为迎接1975年举行的第三届全运会,射击队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赵绍飞、刘广和为正副领队,教练员是张志堂、杰、张凤忠、吴学厚。除了部分老队员,队伍还吸收了一些中学生中的佼佼者。从实力和训练时间来看射击队同先进省市差距不小,但全队上下一条心:大干快上,尽快赶超先进省市射击队。 1975年6月在内蒙古举行的全国射击分项赛中,王文生、焦永德、杜连波、孟来连打破了男子小口径团体卧射的全国纪录,王文生还打破了个人全国纪录。9月,在第三届全运会上,射击队打破了5项全国纪录,并取得14个前八名。 经过几代教练的尽心调教,队伍逐渐成熟。1977年全国通讯赛,冯保欣获小口径卧射第一名,并超过全国纪录。在石家庄举行的全国射击分项赛中,宋海平取得男子小口径3×40第一名。1978年5月,在杭州举行的全国射击赛中,宋海平、马守本、杜连波、王成祥夺得男子小口径自选60发团体卧射第二名。

在1979年的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宋海平、马守本、徐小广、李宝胜、冷树斌、王猛进、常复光等队员夺得四项团体冠军,冷树斌夺得男子大口径手枪慢加速第一名。1980、1981、1982年在全国射击比赛中,该队共夺得12枚金牌,打破一项全国纪录,平一项世界纪录,三次打破全国纪录。

1983年在第五届全运会决赛中北京队取得两项团体亚军、两项团体第三的好成绩,队员徐小广和队友一起共打破五项全国纪录。 1984年北京射击场更名为北京市怀柔体育训练基地,增加了射箭以及摩托艇、皮划、赛艇等水上项目。 1985年8月射击队重新进行了调整,原射击队老运动员、教练员出任射击队的领导,领队兼书记是杰,副领队沈建东,副书记王金富。调整后的射击队成绩上升,在合肥、上海、举行的全国射击分项赛和郑州举行的全国冠军赛中共夺得5枚金牌,小将李欣还在北京国际射击邀请赛上超过了一项世界纪录。 六运会前,北京队表现不错。

1986年10月在韩国举行的第十届亚运会上,徐小广获男子气和3×20两个项目团体冠军,打破男子气、60发卧射和3×20三个项目团体亚洲纪录;刘京生获男子手枪慢射团体冠军;冷树彬获男子标准手枪团体亚军、个人第三名。1986年11月徐小广、李丹、郑文君在昆明举行的全国分项赛上分别获男子卧射(复赛)、女子气、女子10米个人冠军。

1987年4月在西安举行的全国冠军赛中,徐小广获男子卧射和3×40两项冠军。1987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亚洲锦标赛上,徐小广获卧射、气、3×40三项团体亚军,3×40项目个人亚军。 1987年在原东德苏尔世界杯赛中,徐小广60发卧射以600环满环成绩载入世界纪录。刘京生在这次比赛中获慢射、气手枪两项团体冠军、两项个人第三名。同年在苏黎士世界杯赛中,李丹获气团体、个人两项冠军,3×20团体冠军。1987年亚洲锦标赛,李丹获气团体、个人两项冠军,平个人世界纪录。

第六届全运会射击决赛于1987年11月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北京队3人7项次共获一银一铜30分,列全国第十二名。手枪项目、跑猪项目一分未得,飞碟项目刚开展一年多,也无建树。 1987年底,市体委在密云召开会议,会上宣布怀柔基地砍掉飞碟和摩托艇项目。1989年皮划、赛艇水上项目划归200中。至此,怀柔只剩下射击一支队伍。

1988年 怀柔基地更名为北京市怀柔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冯连城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孟宪辉脱产在市职工体育学院学习),副校长李宗权主管训练。1991年冯连城调走,孟宪辉学习期满回校任书记,李宗权仍为副校长(没有校长)。 六运会后,北京射击队成绩有所回升。 在国内比赛中,1988年12人获全国冠军,1989年10人获全国冠军,1991年20人获全国冠军,1992年8人获全国冠军。 在国际比赛中,1989年在英国举行的世界射击锦标赛中,李丹、郑文君获团体冠军,李丹同时获个人冠军并破个人世界纪录。

1990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上,徐小广获男子60发卧射团体冠军、个人亚军、3×40团体亚军;李丹获女子气团体冠军。199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亚洲射击锦标赛中,徐小广获男子卧射团体冠军。1993年在法国举行的世界射击锦标赛中,李丹、郑文君获团体冠军并破团体世界纪录,李丹同时获个人亚军并破个人世界纪录。 第七届全运会射击决赛于1993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北京队7人7项次共获一银二铜30分,总分与黑龙江省并列全国第六,并被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

北京市怀柔体育运动技术学校七运会周期(1988--1989年),冯连城任校长兼总支书记,李宗权任副校长主管训练并兼射击队领队。1990年11月,夏云仁任射击队支部书记兼副领队。射击队男子教练吴学厚,女子教练焦永德、闫日新,飞碟教练王晓,移动靶教练沈建东。 七运会后,因工作需要,李宗权调市体委干部培训中心任主任,学校领导班子由孟宪晖(书记)、沈建东(副校长,主管训练兼移动靶教练),田宝玉(副校长主管行政后勤)组成。1994年12月,王桂祥任学校校长兼书记(孟宪晖任正处级调研员),寇崇灏任副校长,主管训练。射击队闫日新任领队,夏云仁任支部书记至1995年11月。

1995年3月,200中射击中专班学生和教练全部转入怀柔,组成统管的一、二线队伍,北京市怀柔体育运动技术学校更名为北京市射击运动技术学校。 在此期间,杨凌迅速成长起来。1992年底杨凌入选国家队,1993年就获得七运会铜牌,初露锋芒。1994年4月他在全国冠军赛上首获全国冠军,其中决赛10发打了满环(当时规则不计小数点)。同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杯赛中,他获得团体第二、个人第三的好成绩。1995年6月他获得德国世界杯赛冠军并取得第二十六届奥运会参赛席位。1996年5、6月,杨凌先后获捷克世界杯赛和意大利世界杯赛冠军,其中意大利世界杯赛,他资格赛成绩和决赛总成绩两破世界纪录。1996年7月,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二十六届奥运会上,杨凌以接近世界纪录的成绩刷新奥运会10米移动靶射击纪录,获得冠军,成为北京市第一个获奥运会个人项目的冠军。射击队也因此被国家体委射击射箭管理中心授予射击项目突出贡献奖,被市体委授予奥运成绩奖。 与此同时,其他队员也取得不俗战绩。1994年牛志远、马强获得移动靶项目全国冠军;高喜光夺得男子飞碟双向全国冠军。1995年,高喜光先后获男子飞碟双向全国冠军赛冠军、亚洲锦标赛团体冠军;陈东获全国锦标赛冠军;牛志远在全国团体锦标赛中获个人第一名。

1997年4月,市体委调整射击学校领导班子,张朝祥任校长兼总支书记,沈建东任副校长主管训练。5月,学校任命夏云仁为射击队领队兼支部书记,王猛进兼副领队协助沈建东工作。此时离第八届全运会决赛不足5个月,领导班子磨合不够成为八运会失利的后患。 第八届全运会于1997年10月在上海举行。射击队17名运动员参加18个项目的决赛,涵盖、手枪、飞碟、移动靶等绝大部分项目。此前,牛志远在意大利世界杯赛中获冠军,杨凌在全国冠军赛上获冠军。行家普遍认为北京队在八运会移动靶项目上是最有力的金牌竞争者。然而比赛结果出人意料,杨凌、牛志远双双发挥失常,没能进入前八名,全队一分未得。这在射击队历史上从没有过,射击队也不是零分的实力,其中的教训值得认真总结。 按照国家体委八运会《总规程》规定,第二十六届奥运会牌、分带入八运会。这样,北京队为北京代表团获得一金13分。 1997年12月,移动靶教练沈建东经过竞争,被聘为国家射击队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移动靶项目主教练,杨凌、牛志远入选国家队。

第八届全运会失利后,市体委党组及时调整学校领导班子,1998年4月任命李宗权为校长兼总支书记,徐小广为副校长主管训练,原班子成员田宝玉继续担任副校长,沈建东调任国家队移动靶项目主教练。新班子中李宗权、徐小广抓教练、抓训练、抓管理、抓尖子队员的培养。教练竞聘上岗,完不成任务解聘。队伍还制定了包括第二十七到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第十四到第十五届亚运会、第九到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北京市射击运动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了射击队发展规模、奥、亚、全要完成的指标任务及采取的措施等,使队伍今后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 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争夺席位的比赛从1998年开始。1998年7月,牛志远在巴塞罗那举行的第四十七届射击世界锦标赛中获10米移动靶标准速和混合速两项个人冠军,最先夺得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移动靶项目一个席位。按规程,该项目中国还有一个席位指标,但必须在国际大赛中争夺。杨凌在1998年至1999年两年间多次征战均无功而返。2000年1月,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亚洲射击锦标赛是杨凌争夺席位的最后机会,必须拿冠军才有资格进入奥运赛场。杨凌不负众望,在这次比赛中获得移动靶两个项目中的个人加团体3枚金牌,从而以0.4环的优势战胜对手,领取了最后一张悉尼奥运会入场券。至此,中国射击队移动靶项目两个席位均属北京队运动员所有。

2000年9月,第二十七届奥运会在澳大利亚的悉尼举行。在男子10米移动靶项目的决赛中杨凌以0.1环的微弱优势战胜摩尔多瓦选手蝉联该项目冠军,牛志远获得铜牌。杨凌蝉联奥运会冠军,在中国射击历史上是第一人,他也是北京市唯一获得两枚奥运会个人项目金牌的运动员。 2000年底,在国家队教练员竞聘中,沈建东被续聘为第二十八届奥运会移动靶项目主教练,王晓被聘为飞碟双多向、后转为飞碟多向项目主教练。

第九届全运会于2001年在广州市举行。北京射击队21名运动员参加25项次决赛,结果有8人在10个项目上获两枚金牌,一枚铜牌,总分88分,列全国第五。获牌分运动员如下:陈颖女子气手枪金牌、女子手枪金牌共26分;高喜光男子飞碟双向铜牌10分;陈东男子飞碟双向第四名9分;沈奕杰男子卧射第四名、3×40第四名共18分;牛志远男子10米移动靶第六名7分;张怡女子10米移动靶第七名6分;李清念女子飞碟双向第七名6分;邵伟萍女子飞碟双向第七名6分。射击队在九运会上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按国家体育总局规定,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牌分带入九运会,这样北京队射击队共获三枚金牌、两枚铜牌,总分111分,被市体育局授予超额完成九运会金牌任务奖旗。 射击队征战九运会总指挥是李宗权,领队徐小广,副领队王猛进。出征九运会的主要教练员:沈建东、王金富、王晓、张英洲、束庆权。 作为《规划》第一阶段,1999-2002年射击队圆满地完成了奥、亚、全任务。 1999年全队获10个全国冠军。 2000年除奥运会一金一铜外北京射击队还获全国冠军10个、亚锦赛冠军5个(杨凌3个,张怡2个)、世界杯赛冠军一个(杨凌)、第三名一个(牛志远)、世界杯总决赛亚军一个(牛志远)。 2001年除九运会外,全队获全国冠军5个。李清念在飞碟世锦赛中获女子双多向团体金牌并破世界纪录,个人获第三;在意大利世界杯赛中获团体冠军、个人第三。北京队另有11人次获世界杯赛前3名。

《规划》第一阶段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2002年的亚运会和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争夺席位比赛。 2002年10月第十四届亚运会在韩国举行,北京队陈颖、牛志远、杨凌、陈东代表国家队参赛。在这届亚运会上他们共获6金两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陈颖获女子手枪个人金牌1枚,女子手枪、女子气手枪团体金牌2枚;牛志远获十米移动靶个人和团体金牌各一枚;杨凌获十米移动靶团体金牌一枚、个人铜牌一枚;陈东获男子飞碟双向团体铜牌一枚。2002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管理中心授予北京射击队射击项目完成第十四届亚运会任务突出贡献奖。

从2002年开始争夺2004年第二十七届奥运会参赛席位的战役正式打响。

陈颖在2002年4月上海世界杯赛中率先获得奥运会席位;2002年10月杨凌在芬兰第四十八届世界射击锦标赛上以平世界纪录的成绩获奥运会10米移动靶席位;2003年6月牛志远在汉城世界杯赛中获男子3×40项目席位。在2003年10月国家队奥运会队伍初组选拔赛中,除上述三人外,沈奕杰、高喜光、丁锋、李清念也同时入选。 在2002年世界杯赛中北京射击队获三个冠军、两个亚军。在第四十八届世锦赛中,陈颖获一金两铜;杨凌、牛志远获三金两铜。在飞碟世界杯赛中,高喜光获铜牌。在亚洲飞碟锦标赛中,李清念获一金一银;陈东获一金;刘莹、高喜光分获一银一铜。 2000年射击学校将黑龙江省体工三大队副大队长,中国射击名将张英洲调入北京队,任男子主教练。男子班在他的悉心调教下进步很快,成绩显著。他执教第一年,北京男子就在全国拿团体冠军、个人冠军,这样的成绩在北京射击队已经十多年不见了。2001年九运会北京男子获两个第四名,也是第七、第八两届全运会所没有的。

2002年至2003年他们还多次获个人冠军、团体冠军。2003年6月刘志伟夺得奥运会席位;沈奕杰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国家奥运集训队。 2003年北京射击队全力争夺第十届全运会席位。这一年全队获17个全国冠军,累计获十运会席位13个,他们是:陈颖、杨凌、刘志伟、张磊、沈奕杰、牛志远、张怡、贾烨、盛永鹏、李清念、刘莹、王彪、张爱武。 在2003年10月世界杯总决赛中,陈颖、李清念分别获得女子飞碟双向个人冠军、世界杯总决赛冠军。在2003年10月世界杯总决赛中陈颖、李清念先后分获女子手枪、女子飞碟双多向个人冠军。

至此,北京射击队实现了大满贯,即获得了所有的世界大赛、洲际大赛和国内大赛的冠军,依次排列为:奥运会冠军、世界锦标赛冠军、世界杯赛冠军、世界杯总决赛冠军、亚运会冠军、亚洲锦标赛冠军、全国运动会冠军、全国锦标赛冠军、全国冠军赛冠军。此前在七月份举行的西班牙飞碟世锦赛中,李清念获团体冠军、个人第五名。

2003年10月,在长沙举行的第五届城市运动会上,射击队适龄选手刘志伟、张磊、李明杰、李清念、盛永鹏、杨海剑、贾烨等代表朝阳区获得2金、1银、4铜的好成绩,全队还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1998年后,射击学校连续两次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首都文明单位。

中国的射击队员?

中国射击队北京奥运会选拔赛进行到最后一天。随着林忠仔和谭宗亮锁定最后一个项目男子50米步手枪的奥运资格,中国射击队步手枪共十个项目的奥运参赛名单也随之初步出炉。16名入选队员包揽了奥运会满额的20个席位,其中杜丽、谭宗亮、邱健、贾占波等4人同时入选了本届奥运会的两个比赛项目。

为了在北京奥运会的队员选拔中真正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中国射击队采取了全量化的方式,即按每个队员国际比赛的奖励积分以及两个阶段共六轮国内选拔赛积分之和来挑选优胜者。去年8月第一阶段三轮选拔赛结束之后,确定了60多人的奥运初选队伍。第二阶段选拔仍进行三轮,步手枪、飞碟项目分别进行。奥运会步手枪项目设男子6个、女子4个共10个比赛项目,每个项目每支参赛队最多可派出两人参赛。

经过激烈的选拔,按照积分,有16名枪手幸运入围。据中国射击队步手枪项目总教练王义夫介绍:“奥运选拔赛进入各个项目前两名的运动员,根据我们制定的选拔办法,就已经进入了中国射击队出征北京奥运会的奥运阵容。”随着本次选拔赛的全部结束,射击步手枪项目的奥运名单就已基本确定为各个项目的前两名。王义夫介绍说:“应该说这就是初步的名单。我们教练组会在比赛结束后马上开会,制定出名单后报给选拔领导小组,然后上报射击中心,再由射击中心上报国家体育总局,最终的名单将由国家体育总局宣布。

王义夫还介绍了奥运组队替补队员的选拔办法,在确定了各个项目上的两个奥运名额之后。替补队员必须在选拔赛成绩的三到五名,然后由各项目教练选派,并经过本人同意,最后上报选拔领导小组。国家队会根据实际情况,每个项目准备一到两名替补队员。

张山的人物介绍

很小就到少年体校学篮球,1984年入选四川省射击队,16岁半时才第一次摸枪,1989年入选国家集训队。

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张山创造了双向飞碟225靶223中的成绩并夺得金牌。这是她运动生涯的第一个高峰。随后该项目被国际奥委会取消。5年过后,1997年IOC宣布恢复此项赛事,张山重出江湖,并于次年夺得开罗世界杯赛冠军,为中国射击队拿下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第一张入场券 。 在采访张山之前,记者首先做了一个随机调查,让50名女性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女性奥运冠军,有趣的是,大多数人选择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双向飞碟项目的冠军。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百发百中”的传说,而张山却把传说变成了现实,人们对张山的记忆大多也停留在15年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她不仅创造了200发子弹无一脱靶的奇迹,还上演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好戏。 记者虽然未能面对面地采访张山,但是从电话中的交谈可以感受到,她是一个乐观、开朗、爽快的人。总之,出生于四川的她就是一个典型的“川妹子” 。

明年,张山就40岁了,一个“奔四”的女人,却依然“驰骋”于赛场,国际、国内的赛事不断,她每次都匆匆忙忙地往返于国内国外之间。一直以为,张山退役后重回靶场,是为了再拿几次世界冠军,再夺几枚奥运金牌,通过对她的采访,才知道,这样的想法未免有些庸俗。 张山说,刚开始练习射击的时候,别人说自己是天才,而自己却没有认识到。现在,她才觉得自己的的确确是这方面的天才,所以,她认为,应该继续为双向飞碟这个项目努力,因为这个项目本身给她带来了太大的满足和太多的乐趣。

她说自己永远都不会退役,她和飞碟是不可能分开的,她最享受的境界,是人、枪和飞碟的完美结合。 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张山的一句话给了记者极大的震撼,她说:“我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是人家说张山你打得真好,你打得真准。我最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在后面看你打枪真是一种享受,太好看,太美了。没准在多少年以后,你们会看到双向飞碟比赛的赛场上有一个老太太还在打枪,那不可能是别人,肯定是张山。”

张山的胜利书写了世界射击史的一段奇迹,而鲜为人知的是,当年,为了压缩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规模,张山差一点儿就失去了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的良机。 张山恐怕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段往事,她回忆说:“我特别喜欢比赛,因为我觉得比赛就像过一个节日一样,我们要享受的是一种快乐。

记得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前,我一直紧张地备战,作了充分的准备,没想到,由于要压缩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规模,当时的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决定不让我参赛了,国家射击队的总教练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坚决反对,他们说我是很有希望夺冠的。最后,国家体委采纳了射击队的意见。” 张山出生于四川南充的一个普通家庭,她有两个哥哥,在家排行老三,她走上射击道路,纯属是一次“意外”事件,因为在进入射击队之前,张山在四川南充的一所很有名气的中学——南充一中学习,而且她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在中学当老师的父亲自然在张山身上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当张山一步步向考上名牌大学这个目标迈进的时候,1984年的一天,四川省射击队的祥、周杰等几位教练到南充一中挑选队员,看过了一些学生后,教练们普遍有一种感觉——失望。正当教练们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校领导说还有一个学生比较机灵,建议让他们看看再走,于是教练们便答应再等五分钟。 过了一会儿,已经放学回家的那个比较机灵的学生赶回了学校,这个女学生往教练们面前一站,就给了教练们眼前一亮的感觉,通过测试,教练们发现她眼到,手到,反应快,非常适合练习飞碟项目。

那时候,这个女学生除了在学习上充满灵气以外,还是校篮球队的队员,再后来,她就离开了熟悉的校园,放下了手中的篮球,扛起了枪,走上了射击场。这个比较机灵的女生,就是8年后站在奥运冠军领奖台上的张山。 祥教练对张山的射击训练有过一段这样的评价:“1984年10月,张山开始了系统的射击训练,在刚开始接触飞碟这个项目的时候,她确实进步神速,经过半年多的系统训练,她就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1993年全运会后,国际奥委会取消了双向飞碟比赛,张山“失业”了,离开赛场的她首先去圆了自己的大学梦,25岁的她成为了四川大学经济系年龄最大的一名学生。1997年,正在准备毕业论文的她已经决定要重新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就在这时,从国际射联和国际奥委会传来了消息:女子双向飞碟项目被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在离开枪声的日子里,张山发现:人不在,心却在枪上,走了这段路,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

熟悉的枪声召唤着张山,她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射击队,归队的转天就开始训练,强烈的归属感告诉她:我能行,这个项目还是非我莫属!果然,复出不久的张山就取得了悉尼奥运会射击比赛的第一张入场券,但是很遗憾,此后她的成绩一度不尽如人意,她没能进入奥运会的决赛。 雅典奥运会前夕,张山在四川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学院的MBA,每天下课后赶到靶场训练,为了争取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她付出了很多,最终却是以失败告终,但她并不甘心。

张山告诉记者,她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参加明年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为国争光。为了这个理想,她现在虽然不在国家队训练,但是依然过着以训练为主的生活,每周参加3至4次的训练,并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参加奥运会选拔赛。“今年8月份有3次选拔赛,明年2月份和3月份还有3次选拔赛,女子双向飞碟在北京奥运会中每个参赛国最多只有一个参赛席位,中国依靠东道主身份已经自动获得了一张入场券,但只能有1个人代表中国参加比赛。我年龄大了,但是心态还不错,我给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标,还在拼搏,就是为了带动年轻运动员。”张山说,“现在比赛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

飞碟是一个非常美的项目,我参加比赛就是要让所有观众看到飞碟美在哪里。” 2004年11月7日,36岁的张山把自己的终身交给了47岁的澳大利亚裁判巴恩斯,他们在成都结婚了,伴娘是巴恩斯的两个女儿艾玛和凯恩,而这段跨国婚姻的红娘就是射击。巴恩斯幸福地说:“我追张山10年了,能倒在她的枪口下,真是无比陶醉啊。” 1993年,在西班牙举行的一次射击比赛上,张山和巴恩斯相识了,他们一见如故,但两个人当时都有各自的家庭,所以他们就像好朋友一样相互问候。巴恩斯虽然多次入选澳大利亚国家射击队,但成绩都不尽如人意,他非常钦佩张山的精湛技艺。1995年后,两个人再也没有在国际大赛中碰到过。

巴恩斯的两个女儿相继出生后,他退役经商,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一直无法割舍对射击事业的钟爱,所以又重新回到了射击场,2000年悉尼奥运会,巴恩斯和张山再一次见面了,巴恩斯已经成为了一名裁判。张山回忆说:“印象最深的是他挺着大大的肚子,但动作却非常灵活,他跳过来送给我们每个队员一个熊猫之类的小玩具,其中也给了我。”

从此以后,张山开始注意巴恩斯了,而已经离异的巴恩斯听到张山离异的消息后,便送给张山两个特殊的礼物——带有澳洲特色的袋鼠和考拉玩具。“我要你把它们带在身边,它们随时会把我的祝福送给你!”张山接受了巴恩斯的礼物,高兴地说:“我叫你‘巴哥’,好吗?以后我就把你当成我的哥哥。”而“山妹”则是巴恩斯对张山的昵称。 从2003年张山和巴恩斯“坠”入爱河,到2004年喜结连理,再到现在,两个人一直过着幸福而又甜蜜的生活。张山说她自己很幸福,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参加北京奥运会,然后生一个可爱的小孩,做一个贤妻良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