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2.2019年湖北商贸学院新生在哪个校区及新生开学报到时间

3.湖北工业大学真的很糟吗

4.湖北商贸学院是本科还是专科院校?

5.湖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的竞赛规程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第22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湖北赛区-湖北省大学生篮球赛

一、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邮编是多少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科技学院的邮编为442002,该校地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车城西路167号,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是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基层单位。

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简介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科技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坐落于世界著名道教文化圣地武当山北麓、汉江秀水之滨、南水北调源头、中国商用车之都的湖北省十堰市。自2003年建校以来,紧紧依托东风汽车公司大工程背景和举办院校的人才与学科基础,发展比较优势,笃志、创新、务实,践行教学、管理育人的理念,秉承“求是创新”校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严格管理,坚持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工程意识和综合素质,为区域经济建设和汽车产业发展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专业特色鲜明。学院注重围绕“汽车产业链”优化学科结构,发展特色专业,形成以汽车、材料、控制、机械为主干,以管理、信息、人文为支撑的学科专业布局。现有机械与材料工程系、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人文艺术与外贸系等5个教学组织单位,设有22个本科专业、4个专科专业,其中“车辆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省级重点培育专业。学院面向全国25个省份招生,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近5000人。

办学理念先进。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东风汽车公司和地方企业的智力资源和工程环境优势,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具有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瞄准未来职场的竞争要求,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设计最佳专业学习路径。构建了“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监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人才的培养质量。重视本科教学建设和改革工作,2017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获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获批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4项。

学科竞赛成绩斐然。学院积极搭建平台,推进项目化运作,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实践与创新、文化与素质的交融。着力打造“汽车特色”系列学科竞赛,支持在校大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智能汽车竞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等83项竞赛。尤其是我院“飞翼车队”在2016、2017年大学生巴哈大赛均取得了本科组三等奖的好成绩,2017年12月25日,登上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和英翼文化科技联合出品的大型全球高校极客挑战节目《极客出发》。近五年,学校学生获得省部级奖励649项,其中国家一等奖39项、二等奖72项,获奖学生达1407人次。

德育硕果满枝头。学院在内涵式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持续推行以“自尊、自强、自立”为内涵的三自教育,厚德育人。以“科海扬帆”文化节为主线,打造系列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了校园十佳歌手大赛、运动会、辩论赛、篮球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寓德育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中;以学风建设为抓手,不断开展“文明课堂”、“文明寝室”、“以赛促学”等活动。学工部(团委)曾两次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基层单位”,2017年,我院两名新生获省级“最美新生”荣誉称号,K汽车152班团支部获湖北省“百生讲坛”活力团支部创建单位。

桃李芬芳香满园。学院先后与神州数码、Infosys、中兴通讯以及东风公司等著名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拓展毕业生就业平台。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迄今已为汽车行业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万四千多名毕业生。毕业生以其大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显著、职业稳定性强深受社会欢迎。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科技学院是一所工程能力突出、专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在哪里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有几个校区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教务处电话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招生办电话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是几本 学生评价怎么样好不好(10条)

2019年湖北商贸学院新生在哪个校区及新生开学报到时间

湖北商贸学院(原 湖北工业大学 商贸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校区占地1300多亩,建筑面逾42余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学习与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是一所经、管、艺术、文、工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在校学生11000余人。

优越的地理位置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湖之滨,位于武汉光谷中心地带,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七0九研究所等多所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毗邻,学术氛围浓厚;紧邻地铁出口和BRT快速公交车站旁,交通十分便捷,与大学生活动中心地带--光谷广场仅一站车程,为学生出行节约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是极少几所位于武汉中心城区的同类院校之一。

 完善的办学条件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实训楼、体育馆等相关配套设施;建有50多个专业实验室和近百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全校教室多媒体化;馆藏图书百余万册,图书、期刊、数据库种类齐全,设施与管理手段先进,是同类院校中最美图书馆之一;在同类院校中学生公寓率先全部安装空调、热水器、网络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一流的师资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人员精干、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近7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40%。仅,学校获批国家级教科研项目2项、省级教科研项目10余项。在同类院校,率先每年选派批量青年教师到美国、新加坡等国高校培训学习,同时常年聘请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优秀教师来我校授课,校际学术交流活跃。

 优良的学科专业

 学校共设有二级教学单位七院一部一中心,开设54个本、专科专业。学校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实施品牌战略。“艺术设计”2010年被确立为湖北省重点培育本科专业;“设计学”2012年遴选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环境设计”2012年被列入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动画”专业入选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学校2010年顺利通过了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2012年一次性通过了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授权专业的审核评估,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由湖北商贸学院授予学士学位。

 上乘的教学质量

 学校遵循“以人为本,以质取胜”的办学宗旨,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彰显办学特色。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毕升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办公软件核心技能世界大赛、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湖北省工程测量大赛、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湖北省优秀学位论文”等多项科技竞赛和教学成果评比中频频获奖。艺术与传媒学院被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认定为湖北省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规范的教学管理

 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学校制订了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在独立学院创办之初,我们在同类院校中率先探索出一套符合学校师生状况的独特考评制度---听课学生、同行教师、教学督导“三合一”的奖优罚劣的考核制度,有效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近年来,学校在此基础上率先试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明显提升。

 广阔的就业渠道

 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每年举办校园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两百余场,提供近千家单位、一万余岗位的招聘信息。为适应市场需求,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与全国20多家人才中心及数百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00多家就业基地;同时,学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我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历年来一次性就业率均稳定在90%左右。

 丰富的校园活动

 现有60多个学生社团,第二课堂生动活泼,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人才的全面发展。学校先后于2006、2008年两次成功举办了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女子组)全国总决赛,2010年举办了中国排球联赛(湖北主场)比赛等重大赛事。我校学生在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大赛、中部大学生竞职挑战赛、湖北省大学生象棋锦标赛、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大众跆拳道邀请赛、湖北省大学生运动会等各类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开展了YLP(卓越青年培养计划)夏令营项目、学生赴美带薪实习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奖学金形式的赴美创业大赛等。 ;

湖北工业大学真的很糟吗

院校专业:

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覆盖工、文、理、艺、经、管、法、教、医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 1952年,1984年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和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湖北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学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在湖北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水平较高的骨干大学”;拥有丰富的办学层次,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4年,学校整体进入一本高校行列;2012年、2016年连续两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6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入选教育部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21年入选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学校占地面积 1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文体和后勤服务设施,以及门类齐全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学生公寓均配有空调和开水、热水供应设施。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级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92万余册,电子图书163万余册,电子期刊153万余册。学校建有安全通畅的校园网络、智慧快捷的校务平台。,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计算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芯片产业学院)、体育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国际学院、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17个教学单位;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信息技术中心、档案馆、期刊社、农机工程研究设计院、农机鉴定站、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校医院10个直属单位。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近2万人,研究生近7000人,国际学生近1000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专职博士、硕士生导师8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65%以上。现有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专家人才188人。学校还先后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事业单位聘请了包括9名国内院士和8名国外院士在内的兼职教授400余人,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现有 56个本科专业招生。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95项,湖北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湖北省品牌专业8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等专业27个;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4个,湖北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2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4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湖北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一流课程38门,省级各类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绿色工业发展和传统工业绿色化的战略需求,持续深入实施以绿色工业为主导的 “135+”学科发展战略。现有1个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5个湖北省特色学科,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力电子工程、生物工程”3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工程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校建有 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研究生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5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5个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平台、1个湖北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中试基地、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7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省级校企研发中心、41个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5家产业研究院等各类科研平台。2012年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0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50多部;收录高水平论文2700余篇,其中SCI论文1400余篇;专有授权专利25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44项,其中国家奖1项、省级一等奖26项。学校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和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开展科学研究,与500多家大中型企业有长期合作,科技服务湖北位居省属高校前列;2020年10月,学校作为湖北唯一试点入选国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受到央视《新闻联播》等重要媒体的关注和专题报道。,学校主办、承办有《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等科技期刊。其中,《中国机械工程》入选 EI源刊目录,连续12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了 “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学生为本,教师至上,自由发展,国际视野”的治学思想,凝练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健全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科技服务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近五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优异、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中,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省部级奖 2100余项,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数学建模、结构设计竞赛等国家级重大竞赛中均获有重要奖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排名第64位、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71位。学校体育赛事获得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十六强、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超级组男子单打冠军和女子单打冠军。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创意集市、省级众创空间,并入选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先后涌现出“全国创业英雄十强人物”“全国创业英雄百强人物”等成功创业典型。,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实施 “教师国际能力提升工程”及“学生国际视野拓展工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是湖北省扩大开放先进单位。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13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在读学生近1700人。学校举办的“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中美4+0双学位模式)是全国唯一专注于培养国际化绿色工业人才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聘任外籍院士8人,现有常任外籍专家、教师30余名,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师生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资格高校,师生年均出国(境)交流研修人数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获批设有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111基地”)2个,另获批设有湖北省引智创新示范基地3个、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获批全省首个省级国际化示范学院。学校成立有“中英超快激光加工技术研究中心”“中法岩土力学与混凝土材料研究中心”等20余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国家科技部授权学校举办有“TEFL in China”外籍教师执业资格培训项目武汉中心。,学校多次获得各类表彰,被授予 “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美誉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外事(侨务)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委先进党委中心组”“省属高校‘五好’领导班子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当前,学校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水平,全面贯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要求,坚持以师生为中心,以特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协同发展为重要途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 “三步走”发展战略为努力方向,以争创“双一流”为强力抓手,确立一流发展目标、建设一流学科专业、打造一流师资队伍,明确“四个聚焦”“四个融合”“四大工程”和“四个走在前列”的“四个四”发展思路,坚持“立足湖北、服务工业”,积极融入“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绿色理念、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上形成特色,奋力开创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建设新局面,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贡献。

其他信息:

首先,这一点希望大家清楚,教育部门并没有说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是几本只是民间说法,到底是一本还是二本要根据所在省份招生批次确定(目前高考是按照省份招生,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既有一批又有二批招生的大学,通常也认为是二本大学)。

湖北商贸学院是本科还是专科院校?

湖北商贸学院是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学校简介:

湖北商贸学院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创办于1995年,2015年4月由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转设为湖北商贸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宏鑫现为学校名誉校长。学校前身可追溯至成立于1995年的武汉涉外服务学校,后先后更名为湖北工学院商贸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转设为湖北商贸学院。2016年湖北商贸学院正式举办普通专升本考试,热门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金融学等。

一体两翼打造智慧化精致校园环境

学校现有武汉、咸宁两个校区,地理环境优越,莘莘学子拥有“出则尽享便利、入则潜心学习”的花园式生态校园。武汉校区位于武汉二环光谷核心区域,四周名校环绕,南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依华中师范大学,与华中农业大学隔湖相望,人文科技氛围浓郁。咸宁校区距离武汉市区1小时车程,地处有“中国魅力之城、温泉之城”美誉的湖北省咸宁市,依山傍水,占地千余亩。学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先进,建有高尔夫练习场、网球场、**院以及集多功能篮球馆、健身房、恒温游泳馆、千人大礼堂等为一体的文体中心。智能酒店式的学生公寓里,空调、网络、热水器、洗衣机一应俱全。“学生之家”、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事务中心等为广大学子提供高效便利服务。

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12000余人,下设11个教学单位,37个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工学、教育学等6个学科门类。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现有教师600余名。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金专、金课、金师”等质量工程建设成效凸显,设计学入选湖北省属高校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艺术设计类、信息类专业群入选湖北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专业领域),艺术设计为湖北省重点培育本科专业,现有3个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金融学、环境设计、产品设计),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财务管理、视觉传达设计),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商务英语》、《综合设计—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Python语言程序开发及应用》、《综合英语-2》、《线性代数及其实验》、《财务共享》、《嵌入式系统结构与接口技术》、《创业认知与实践》、《职业能力训练与实践》),3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文化创意设计教研中心、计算机工程教研室、金融专业教研室),5个省级教学团队和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产教融合健全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学校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专注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提升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全力打造各学院“品牌”。经济学院“金融科技创新班”、管理学院“华为云学院鲲鹏班”、人工智能学院“中软国际订单班”、艺术学院“一专业一工作室”、外语外事学院“儿童英语校内双元定制班”等示范引领作用明显,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学生在“挑战杯”“中华会计网校杯”“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国家级、省级学科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370余项,每年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40余项。学校大学生创业基地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武汉市创业学院”。

学校强化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华为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与长江证券、易迅电子、财新数据、中软国际、京东、学而思、猿辅导等近百家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建有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及近百个校级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依托现代服务经济中心、智能系统及软件研发中心、乡村振兴研究院3个科研服务平台和湖北高校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教科研项目推进科教协同育人。

学校与湖北大学合作开展英语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深化国际合作,先后与美、英、德、澳、加、日、韩等国及港台地区20余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和里奇蒙大学、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塞浦路斯欧洲大学等多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已有赴美国、新加坡带薪实习和赴韩、英、美、日等国校际奖学金访学交流项目。

人才培养:

截至2020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省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4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重点培育本科专业1个,省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集群2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校级实习实训基地44个。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省级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1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

国家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湖北商贸学院金融学交叉复合型人才中软国际协同师资培训项目》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电商创业实践课程建设》《湖北商贸学院·中软国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合作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财务共享中心模式探究》等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重点培育本科专业:艺术设计校园风光

省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金融学、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省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集群:艺术类专业、信息类专业

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软件实习实训基地

省级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动画

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实习实训基地: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商务英语》

省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新工科背景下跨学科交叉复合型金融商务智能人才培养实践》《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等

文化养成第二课堂精彩纷呈

学校积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卓有成效,获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着力打造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英语文化节、商贸论坛、艺术大讲堂等校园文化品牌,成功举办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女子组)全国总决赛、中国排球联赛(湖北主场)比赛等重大赛事。校龙舟队、武术队在中华龙舟大赛、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等顶级赛事中屡创佳绩,在央视、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展现学子风采和湖商精神。

近年来,湖商学子海内外读研深造学生逐年增多,毕业生先后被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诺丁汉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多名学生荣获“长江学子”“湖北省大学生创业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称号。

文化传统:校徽

校徽整体造型为复古风格,主体为“盾型”,寓意“坚持坚守”的精神。主体分为四格,是以校训为原型设计的四个纹样。顶端图形为“星形”代表“梦想”,寓意学校的商贸梦如星光熠熠。右侧图形为“帆船”代表“行动”,表现出商贸学子扬帆起航,乘风破浪的行动能力。底部图形为“猫头鹰”代表“智慧”,体现学校在教学科研上的出色成绩。左侧图形为“太阳”代表“快乐”,展现商贸的校园生活如阳光一般快乐温暖。

校徽采用复古配色,外圈的蓝色象征大海的气势磅礴,浅金色为旧书古籍的颜色比喻沉淀的经典。盾牌的红棕底色代表成熟稳重,中心的嫣红取自古诗“海棠炫昼绕栏槛,细声嫣红遍繁枝。”表达学校桃李满天下,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美好愿景。

栉风沐雨26载,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错位发展、提质培优、开门办学、彰显特色”理念,努力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应用型财经类高等院校。学校连续5年位居艾瑞深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前30名,入围校友会网“中国一流民办大学”,获评“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平安高校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

帆正风劲潮头立,砥砺奋进正当时。站在“十四五”新征程起点上,湖北商贸学院正以“建设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应用型财经类高等院校”为目标,铆足干劲、阔步前行,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奋斗!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图书馆有图书100万余册,电子图书120万余册,期刊800余种、报纸60余种;开通了中国知网、读秀学术搜索平台、起点自主考试学习系统、中经网统计数据库、超星移动图书馆、歌德电子书借阅机等多种数据库资源。

学术交流

截至2020年5月,学校先后与美、英、德、澳、加、日、韩等国及港台地区2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里奇蒙大学、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等多所大学签订了“专升本”和“本升硕”合作协议,拥有赴美国、新加坡带薪实习和赴韩、英、美等国校际奖学金访学交流项目。

精神文化

校训:梦想、行动、智慧、快乐

释义:寻梦需有志,逐梦需有行,启迪人生智慧,人生要快乐。

湖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的竞赛规程

一、主、承、协办单位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省体育局、荆州市人民政府,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民宗委、省公安厅、省农业厅、省总工会、省残联

协办单位:各有关单位、各行业体育协会及单项体育协会、新闻单位、赞助单位

二、竞赛日期和地点

2014年10月在荆州市举行(具体日期待定)。部分项目分散在省内市、州、县和学校、企事业单位举行。

三、参加单位

以各市、州、直管市、林区、高等院校、省直体校、产业行业、大型企事业为单位组团(队)参赛。

四、竞赛项目

(一)竞技体育青少年类(18项):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操、跳水、赛艇、皮划艇、田径、游泳、射击、足球、篮球、排球、举重、摔跤、柔道、跆拳道、武术

(二)全民健身类(47项):

1、高等院校(13项):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毽球、武术、健美操、桥牌、定向越野、游泳、体育舞蹈

2、少数民族(6项):蹴球、陀螺、高脚竞速、押加、民族式摔跤、三人板鞋

3、公安民警(2项):射击、游泳

4、农民(4项): 中国象棋、舞龙、钓鱼、农趣田径

5、职工(16项):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桥牌、围棋、中国象棋、体育舞蹈、门球、健美、健美操、巴山舞、柔力球、健身气功、健排舞、大众体育创编

其中乒乓球、健排舞、大众体育创编由省总工会负责组织竞赛;其它项目由省体育局负责组织竞赛。

6、残疾人(6项):田径、游泳、举重、乒乓球、羽毛球、中国象棋

五、表演项目

特色展示:全民健身类设置表演项目,参赛单位根据“一地一品”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组队展示,具体展示办法见单项规程。

六、运动员资格

(一)竞技体育青少年类:

1、经医务部门检查证明身体健康、适合参加体育竞赛、具有湖北省籍且在2012年12月31日以前注册(以第二代身份证为依据)的适龄青少年儿童。骨龄检测按照各单项规程规定执行。

2、非湖北籍运动员必须是2013年1月31日以前在国家体育总局代表湖北注册的运动员(协议有效期为2017年12月31日)。

3、凡省优秀运动队正式聘用运动员不得参加竞赛。

4、参赛运动员必须按照《省十四运周期运动员资格注册管理办法》(鄂体青少〔2011〕5号)文件及有关规定进行注册。

5、市州输送到省直体校的运动员实行双重注册,可代表输送单位参加省运会。

6、运动员资格注册由省体育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并组织实施。

(二)全民健身类

1、参赛运动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高等院校:必须持有参赛所属学校学生证、学籍证明。

(2)少数民族:必须持有所在地县级以上民族宗教事务局出具的少数民族身份证明和公安部门颁发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3)公安民警:必须持有参赛所属单位工作证和公安部门颁发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4)农民:必须是本地区的农民、渔民、农业三场(林场、茶场、果场)、国营农场、乡镇企业就业人员(含乡镇个体经商者),并持有公安部门颁发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5)职工:除体育舞蹈项目的部分组别外,其它项目参赛职工必须年满18周岁(出生限定日期见各项目竞赛规程),并持有参赛所属单位工作证和公安部门颁发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在2013年10月1日以前进行资格注册(如有争议的须提供一年以上所在单位的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体育舞蹈按单项规程的规定分年龄组进行资格审查。

(6)残疾人:必须持有所在地残联核发的残疾证和公安部门颁发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凡不符合最低残疾等级标准者,无参赛资格。

2、参赛运动员必须经医务部门检查证明身体健康,并办理比赛期间的意外伤害保险。

3、参赛运动员必须符合本届运动会单项竞赛规程规定。

4、现役运动员不能参加全民健身类项目的比赛。

5、资格注册及审查将按以下办法进行:

(1)全民健身类运动员资格注册由各项目承办单位负责。

(2)运动员资格审查由各单项竞委会采取赛前检查与赛中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审查和抽查不合格者,取消比赛资格。

(3)运动员参赛资格异议的申诉实行实名申诉制。

七、参加办法

(一)各代表团团部工作人员人数规定

1、凡进入荆州市参加开闭幕式期间比赛的运动员总人数在30人(含)以下的单位,其代表团团部工作人员不得超过6人(其中团长1人,副团长4人,工作人员1人)。

2、凡进入荆州市参加主赛场比赛的运动员总人数在30人以上、60(含)人以下的单位,其代表团团部工作人员不得超过10人(其中团长1人,副团长7人,秘书长1人,工作人员1人)。

3、凡进入荆州市参加主赛场比赛的运动员总人数超过60人的单位,每增加10人(不足10人按10人计算)即增加1名工作人员。

4、 参加全民健身类职工企事业组比赛的单位,必须参加8个(含)以上竞赛项目的比赛,方可组成代表团(团部人员不得超过4人,其中团长1人、副团长2人,工作人员1人)。未达到规定参赛项目的单位,允许参加所报项目的单项竞赛。

5、省大学生体协、省少数民族体协、省前卫体协、省农民体协、省大型企事业体协、省残疾人体协可组团(团部人员不得超过2人,其中团长1人,工作人员1人)进入荆州市参加主赛场的活动。

(二)竞技体育青少年类

1、各单位必须组队参加与省体育局签订的责任项目竞赛。

2、运动员参赛年龄,按照各项目规程规定的年龄(以第二代身份证为准)执行。

3、参加本届省运会的运动员本周期必须参加不少于2次(按年度计算)全省青少年正式年度竞赛。

4、参赛运动员只能代表一个单位参加一个年龄组的竞赛,不得跨年龄组、跨项目竞赛。

5、荆州市直接参加篮球、排球、足球项目的决赛。

(三)全民健身类

1、职工比赛分地方组(市、州、直管市、林区)和企事业组(各产业行业、大型企事业单位)进行。

2、全民健身类各承办单位至少安排一个项目进入荆州市主赛场进行比赛。

3、参赛运动员只能代表一个单位参加一个大项的比赛,不得跨项目、跨类别竞赛(如:报乒乓球不得兼报羽毛球、报农民中国象棋项目不得兼报职工中国象棋项目)。

(四)各代表团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领队人数按各项目单项竞赛规程规定执行。

八、竞赛办法

(一)各项目竞赛均执行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最新竞赛规程和有关补充规定。

(二)各项目竞赛规程必须符合本届省运会规程总则。

(三)竞技体育青少年类:

1、各项目正式报名参赛不足4队,单项不足6人,团体(接力)不足6队,取消该项目竞赛。

2、篮球、排球、足球必须报满规程规定人数,其它项目按照各单项规程规定的人数报名。

3、篮球、排球、足球项目正式报名参赛(含荆州)在8队以下(含8队),不进行预赛,8队以上则进行预赛。

4、各市州按获得成绩依次录取名次,进行排名;省直体校、武汉体院获得录取名次,与市州单位分别排名并计相应名次。

(四)全民健身类比赛项目不足4队的,则取消该项目比赛。

(五)各项目竞赛必须决出全部名次,不得出现并列

(六)各项目正式报名参赛的运动队、运动员不得无故弃权,如无故弃权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九、计分办法

(一)竞技体育青少年类:

1、各项目获得1-3名计金、银、铜牌;获得1-8名分别按9、7、6、5、4、3、2、1计分。

2、奖励计牌计分

(1)各单位凡报名参加竞赛,按参赛项目数,每项1枚金牌、9分(实行累计)计入代表团成绩。

(2)凡在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向省优秀运动队、解放军队(与我省实行双计分)输送一名运动员计2枚金牌(实行累计)。

(二)全民健身类

1、职工篮球按实际录取名次的2倍计牌计分。 其它各项目比赛按9、7、6、5、4、3、2、1计分。

2、职工青少年组体育舞蹈和项目的比赛成绩计入地方组。

十、奖励办法

(一)竞技体育青少年类:

1、设金牌总数奖。按获得金牌总数多少排列名次,金牌多者名次列前;金牌相同,银牌多者名次列前,如此类推。

2、设团体总分奖。按获得总分总数排列名次,总分高者名次列前;总分相等,金牌多者名次列前,如此类推。

3、设奖牌总数奖。按获得奖牌总数多少排列名次,奖牌多者名次列前;奖牌相等,金牌多者名次列前,如此类推。

4、对获得金牌总数奖、团体总分奖、奖牌总数奖前八名的代表团颁发奖杯。

5、我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游泳、赛皮艇的计牌计分奖励由各单项规程确定。

(二)全民健身类

(1)全民健身类设等级奖排名(全民健身类分地方组和企事业组)。按获得等级奖总数多少排列名次,一等奖多者名次列前。若一等奖总数相等,则二等奖多者名次列前,以此类推。获前八名(不足8队减一名次录取)的颁发奖杯一座。残疾人比赛的等级奖按10%的权重纳入等级奖总数排名。

(2)全民健身类设团体总分奖(全民健身类分地方组和企事业组)。按得分总和排列名次,得分多者名次列前。若总分相等,则一等奖多者名次列前,以此类推。获前八名(不足8队减一名次录取)的颁发奖杯一座。残疾人比赛的团体总分按10%的权重纳入团体总分总数排名。

(3)全民健身类设地方组、企事业组赛会团体总分和等级排名。获前八名的代表团颁发奖杯一座。

(4)表演项目根据参赛单位“一地一品”健身活动的展示,给予不同特色的奖励。表演项目获奖不纳入等级奖排名,但对参加表演项目的单位均记9分,并计入团体总分。

(三)其它奖项(具体办法另定):

1、省运会承办贡献奖;

2、体育道德风尚奖;

3、省运会最佳赛区奖。

(四)获得竞技体育青少年类各项目单项比赛前三名的运动员,分别颁发金、银、铜牌;获得全民健身类各项目单项比赛前三名的运动员,分别颁发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得录取名次的运动员分别颁发奖励证书。

十一、兴奋剂和性别检查(竞技体育青少年类)、处罚

(一)兴奋剂和性别检查。采取赛前、赛中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必须按本竞赛规程总则规定的参赛资格和年龄组别报名参赛。凡属雇佣军,虚报年龄,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者,一经查实,将取消所获成绩。竞技体育青少年类比赛出现以上现象扣罚本项目获得的金牌和总分(1例扣罚一枚、并取消相应总分,实行累计;如本项目未获得金牌,则在所属代表团获得金牌数中扣罚金牌和相应总分);全民健身类比赛出现以上现象扣罚该代表团所获得的等级奖和总分(1项扣罚一个相应等级奖和取消名次所得总分,实行累计);如违纪违规运动员未获得成绩,将扣罚该代表团所获得的三等奖和总分(1项扣罚一个三等奖和该项目规程规定录取名次最后一名的分值,实行累计)。取消代表团参加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资格。

(三)竞技体育青少年类比赛中,凡各单位对责任项目未报名参赛的,按缺项数(大项)每项扣罚所属代表团2枚金牌及相应分数。

(四)违反资格规定者取消比赛成绩,集体项目取消全队比赛成绩。

(五)对正式报名后无故退出的,取消代表团参加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资格,并按照项目竞赛规程有关处罚规定执行。

十二、公布获奖单位和代表团名次

(一)公布省运会“承办贡献奖”、“体育道德风尚奖”和“最佳赛区奖” 获奖单位并进行颁奖。

(二)公布竞技体育青少年类团体总分、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奖前八名的代表团并进行颁奖。

(三)公布全民健身类地方组、企事业组团体总分和一等奖排名前八位的代表团并进行颁奖。

十三、报名和报到

(一)竞技体育青少年类:

1、报名

(1)第一次报名必须于2014年3月31日前将《第十四届湖北省运动会参加项目报项表》和参加人数书面报省体育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荆州赛区。项目一经确认,不得无故更改和调整。

(2)第二次报名在各项目开赛前30天进行,具体按各项目竞赛规程规定执行。报名截至后,不得变更(各项目竞赛规程和规则有特殊规定除外),逾期以弃权论处。

2、报到

(1)各代表团团部工作人员开幕式前3天开始报到,并于闭幕式结束后1天内离会;

(2)各项目运动队在本项目竞赛开始前3天报到,竞赛结束后1天离会。

(3)裁判员及仲裁委员在本项目竞赛开始前4天报到,竞赛结束后1天离会;需要提前报到的,须经组委会和省体育局批准。

(二)全民健身类

1、第一次报名:各项目参赛单位务必于2014年8月31日前将参加比赛的项目分别报送各项目省直承办单位。第二次报名:各项目参赛单位应于赛前30天将正式报名单报送各项目省直承办单位。

2、各单位按各单项规程规定的日期,按时到赛区报到,提前报到经费自理。

十四、设资格审查部(竞技体育青少年类设资格审查委员会)(办法另定)

十五、仲裁委员会和裁判员

(一)根据项目特点和需要,设立仲裁委员会,执行有关条例。

(二)竞技体育青少年类各项目裁判长和省派裁判由省体育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提名,报组委会和省体育局审核后选派,其他裁判员由承办单位提名,报有关项目中心审核后进行补充。全民健身类各项目比赛裁判长和主要裁判员由省体育局和省直承办单位共同协商选派,裁判员均按分配名额选派。

十六、经费 (竞技体育青少年类)

(一)各项目领队、教练员、运动员按照省运会竞赛有关规定标准自交基本伙食费,其他经费由组委会承担。

(二)如个别项目在竞赛规程中明确运动队可以提前报到的,按具体规定执行。提前报到的所有费用全部自理。

(三)省运会期间组委会提供裁判员及仲裁委员工作服装,并负担食宿费、差旅费、市内交通费、酬金等相关费用。

十七、代表团团旗和服装

(一)各代表团自备团旗一面,颜色、字体自定,旗上标明单位名称(如武汉市),规格统一为2×3米,旗杆由大会统一备制。

(二)竞技体育青少年类比赛服装要求按照各项目竞赛规程、规则及其它有关规定执行。

十八、其它

(一)各项目单项竞赛规程是竞赛规程总则的配套性文件,由省直承办单位 制订,报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筹(组)委会办公室审定后统一下发执行。(二)参加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选拔、集训、比赛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均属公差,不影响其参加评选先进、考核、工资晋级和奖励。

(三)各项目比赛均可冠以“杯名”(具体办法另定)。

(四)各赛区比赛结束后,承办单位应在10天内将竞赛秩序册、成绩册和工作总结各一式两份报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组委会办公室。

(五)竞赛经费开支由各类别承办单位按省财政规定的经费开支标准执行。

十九、附则

(一)本规程总则由省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二)本规程总则从颁布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