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吕伟“飞天”凌空的六要素是什么

2.飞天凌空的导语是什么?

3.亚运会项目有跳水吗

4.谁知道吕伟是哪年的冠军呢?

吕伟“飞天”凌空的六要素是什么

1982亚运会跳水-亚运会高台跳水

飞天凌空六要素是吕伟、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跳水台、跳水、为夺冠、完成“5136”高难动作,五部分是跳水台准备、起跳、入水前完成技术动作、入水、完成入水并得分。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记者夏浩然、樊云芳写作的新闻,最早见于《光明日报》。这则新闻实时地记录了前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冠的情景。通过把前跳水冠军吕伟的5136这个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身临其境,情不自禁为他喝彩。突出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

飞天凌空的导语是什么?

《飞天凌空》的导语是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主体是前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

《飞天凌空》是记者夏浩然、樊云芳写作的新闻,文章主要记录了前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冠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冠军时的完美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表现出了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斗的精神。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飞天凌空》创作于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女子10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夺魁不成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

二、赏析

文章的第一部分写记者利用特写镜头,重点描绘了吕伟跳水夺冠的一瞬间;第二部分从侧面描写了外国记者、观众等对吕伟精彩的跳水动作的赞赏。动静结合,以飘浮的白云、飞鸟掠过之动态,与吕伟的“沉静自若”的静态,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衬托出她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

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 画卷,从“轻轻一蹬” 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吕伟整个跳水动作的完美、精彩,令人难忘。

百度百科-飞天凌空

亚运会项目有跳水吗

亚运会有跳水项目。

亚运会跳水项目包括跳台跳水和跳板跳水两大部分,其中跳台跳水包括10米跳台和高台跳水;而跳板跳水主要为1米跳板和3米跳板。比赛时,运动员在顶端固定另一端有弹性的平台上起跳完成跳水动作称跳板跳水(跳板距水面的高度规定为1米和3米);在平直加固的平台上起跳完成跳水动作称跳台跳水(跳台距水面的高度规定为10米)。

跳水从1951年第1届亚运会开始,就是正式的比赛项目。跳水项目起源于游泳运动的发展过程中。现代跳水运动始于20世纪,1900年瑞典运动员在第2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跳水表演。1904年在圣路易斯奥运会上,男子跳水首次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1912年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女子跳水运动员首次被允许参加比赛。

亚运会跳水项目比赛规则

1、参赛选手:每个国家或地区代表团可派遣最多两名选手参加每个项目的个人比赛和一个队伍参加每个项目的团体比赛。

2、比赛项目:跳水比赛项目包括3米跳板、10米跳台、10米跳台混合双人以及团体自由组合。

3、比赛形式:个人比赛每人有6次跳水机会,团体比赛每队有5次跳水机会。每次跳水只有一次机会,没有重跳的机会。

4、评分标准:每次跳水的评分标准是根据动作的难度和技术的完美度来评定的。评委会由7位评委组成,每位评委的打分为0到10分,其中不计入最高分、最低分,剩余分数相加得到选手的总分。

5、排名与决赛:个人比赛的排名是根据选手所有跳水的总分确定的。团体比赛的排名是根据团队所有跳水的总分来确定的。在前两轮跳水之后,成绩排名前12位的选手晋级决赛。

谁知道吕伟是哪年的冠军呢?

飞天”凌空 一一跳水姑娘吕伟夺魁 中国跳水姑娘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 。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吕伟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这位年方十六岁的中国姑娘, 技压群芳,一举夺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