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知道有哪些在冬奥会上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吗?

2.北京冬奥会上哪一刻让你热泪盈眶?

3.北京冬奥都让你认识到了哪些宝藏运动员?

4.让韩国男人疯狂的是什么朝鲜人?

你知道有哪些在冬奥会上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吗?

平昌奥运会中国金牌得主-平昌奥运会代表团领队

在冬奥会上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有很多,比如:叶乔波、杨扬、王濛、申雪、赵宏博、张虹、周洋。

叶乔波:1964年6月3日出生于吉林春市,祖籍广西贺州,客家人。前中国女子速滑运动员。10岁进入长春市业余体校速滑班,12岁入选八一速滑队。1991年首次夺得500米短道速滑世界冠军;1992年获第十六届冬奥会两枚银牌,为中国冬季项目实现冬奥会上奖牌零的突破。同年在挪威举行的世界短距离速滑锦标赛上,获女子1000米速滑冠军,并夺得女子全能世界冠军,成为中国和个短距离速滑全能世界冠军;至1993年春季赛事结束,她共获得14个世界冠军,其中包括全部女子500米速滑金牌,创造了世界冰坛的“大满贯”战绩;;1994年带伤夺得第17届冬奥会女子1000米速滑铜牌;冬奥会后因伤退役。1994年结束运动员生涯。

杨扬:1975年8月2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奥运冠军,前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1984年,杨扬开始接受滑冰训练。1988年,杨扬进入哈尔滨体育运动学校,练习短道速滑。1995年,杨扬由黑龙江省队进入国家队。2002年,杨扬夺得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赛的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位冬奥会冠军;并在女子1000米比赛中以1分36秒391的成绩获得金牌。。2002年,杨扬在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上,一举多夺得短道速滑500米、1000米、1500米以及个人全能四枚金牌,并实现了个人全能项目上的六连冠。整个运动生涯里,杨扬一共获得过59个世界冠军,是获世界冠军最多的中国运动员。2006年8月17日,杨扬在北京举行了退役仪式。

王濛:1984年7月9日出生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国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国家队教练组组长。2006年都灵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冠军,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1000米、3000米接力冠军。毕业于哈尔滨体育学院。

1998年,王濛进入黑龙江省体校开始了职业生涯。2000年,16岁的王濛夺得全国九运会的短道速滑1500米比赛的铜牌,而后被上调到国家队。2002年,王濛第一次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就获得了女子500米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位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2003年,王濛第一次参加世界锦标赛,与队友合作获得3000米接力冠军。2004年,王濛在世界杯上崭露头角,夺得了国内外数项比赛冠军。2006年2月,王濛参加第二十届都灵冬奥会,并以44秒345的成绩夺得短道速滑女子500米金牌。2008年,王濛接连创下奇迹,成为短道女子500米世界第一人,开创了一个“濛时代”。2010年2月,在温哥华冬奥会上,王濛先后在500米赛事的预赛及半决赛两度刷新奥运纪录,并在决赛王濛实现了对女子短道速滑500米金牌的蝉联(冬奥500米两连冠),之后在重感冒的情况下获得女子1000米以及3000米接力的冠军,成为中国短道历史上第一个三冠王。

韩晓鹏:1982年12月13日出生,江苏徐州沛县人,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首位在冬奥会雪上项目夺冠的中国运动员,也是首位在冬奥会夺冠的中国男子运动员。韩晓鹏2006年2月23日晚在都灵冬奥会上一鸣惊人,在决赛中以250.77分力挫群雄,以完美的两个动作获得了都灵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金牌,也是中国第一枚自由式滑雪项目的金牌 。

申雪、赵宏博:中国首枚冬奥会双人滑金牌得主、世界花样滑冰名人堂成员。2010年2月16日,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上,申雪/赵宏博以总分216.57分〔短节目得分76.66分〕,两次打破世界纪录〔短节目得分和总分〕的最佳战绩夺得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 这是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首枚金牌,也改写了中国花样滑冰冬奥会无金牌的历史。他们打破了俄罗斯人46年来连续12届冬季奥运会对花样滑冰双人滑的垄断,圆满地完成了最后一次奥运会之旅。2010年2月18日,申雪,赵宏博二人正式宣布退役。

张虹:1988年4月1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速度滑冰运动员。2014年索契冬奥会冠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16届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哈尔滨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获得者。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2008年1月,张虹从一名短道速滑选手改行成为一名速度滑冰选手。2012年1月,张虹获得第12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度滑冰女子短距离全能冠军;12月16日,张虹获得速度滑冰世界杯哈尔滨站女子1000米第二次比赛冠军;12月30日 ,张虹获得亚洲锦标赛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冠军。2014年2月13日,张虹夺得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比赛冠军,拿下中国速度滑冰冬奥历史首金。2015年2月1日,张虹获得第11届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评选颁奖盛典年度突破奖;11月24日,张虹在速度滑冰世界杯盐湖城站比赛中两次夺得500米冠军,同时与队友合作摘下女子团体竞速金牌。2016年1月,张虹在第13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度滑冰比赛上,获得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三项冠军;2月,张虹获得速度滑冰短距离全能世锦赛女子500米第一次比赛冠军。2017年2月20日,第八届亚洲冬季运动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张虹以1分15秒75夺得铜牌。

周洋,1991年6月9日出生于吉林春市,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中国首位短道速滑1500米冬奥会金牌得主、中国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冬奥会历史上成功卫冕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的第一人。2006年11月,15岁的周洋被选进国家队。2008年2月9日在短道速滑世界杯美国站女子1500米决赛中,周洋以2分16秒729夺冠,并且大幅刷新了2分18秒861的世界纪录。2009年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运会上,周洋获得1500米金牌、1000米银牌和3000米接力金牌。2009年3月在世锦赛上,周洋获得1500米银牌、3000米第一、3000米接力金牌和全能季军。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周洋获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金牌,并且以2分16秒993刷新冬奥会纪录,随后在女子3000米接力中,周洋和队友以4分06秒610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夺得冠军。2013年11月周洋获得短道速滑世界杯意大利都灵站女子1500米季军。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周洋以2分19秒140卫冕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军。2016年1月22日,周洋以1分28秒742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冠军,并打破全国纪录。2017年10月,周洋获得短道速滑世界杯荷兰多德雷赫特站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2018年2月出征平昌冬奥会,周洋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幕式旗手。

北京冬奥会上哪一刻让你热泪盈眶?

2022年奥运会在北京开幕,运动健儿纷纷从全世界各地来到这里,齐聚一堂,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和一个非常好的心态迎接着心中的梦想。这是全世界的赛事,也是人类的又一次超越。

说实话,在这之前我是不经常看冬奥会,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东北妹子,对于冰天雪地都已经成了审美疲劳。什么滑冰、滑雪我都是屡见不鲜了。但是这次的奥运会不知道为什么有着很大的魔力,我不仅看了,更为里面各位大神的精彩表现而动容。因为这届运动会真的有很多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兴奋和激动,还有更多的感动。

羽生结弦

一个执着于超越自己、超越人类极限的人。花滑运动在此之前其实没有我们现在那么的火的,但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个神奇的人,让这项体育运动变得熠熠生辉。

神仙打架”般的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于10日落下帷幕。在比赛中,倒数第8个出场的羽生结弦登场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4A”,遗憾的是挑战失败,不少现场观众发出叹息。随后的跳跃动作,羽生继续出现失误摔倒,但很快找回状态,观众也及时送上掌声鼓励。不过,由于先前短节目的分数与第一名差距太大,他最终以总分283.21分获得第四名。现场不少观众对勇于尝试和突破自己的羽生送上掌声和欢呼。后者在完成结束动作后久久望向天花板,然后深深鞠躬,似乎是在向赛场告别。

我记得当时陈滢对羽生的浪漫式解说:“看着让人心疼”,当时一下就触动了我的心。你知道吗,这种心情绝对不是同情,而是说一个人他不再是单纯的为了成绩和奖杯而来,而是就为了要挑战这个阿克塞尔4A的极限是这让人最动容和感动的。当然了,我不是说其他的运动员就是为了奖杯而来,我没有这个意思。就是因为这样,所以,羽生更加的突出。

谷爱凌

其次让我感动的就是谷爱凌。在今天的北京冬奥会大跳台决赛中,谷爱凌差点输了,因为谷爱凌在前两跳的难度系数并不能让她自己满意,特别是第二跳的难度影响到她的得分只有88.5分,而反观对手泰丝勒德,无论是场上的状态还是表现出来的难度,都是极具精彩,自然而然前两跳也只能让谷爱凌排名第三!就当大家快要放弃谷爱凌夺冠时,谷爱凌却完成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最后一跳,用难以置信的难度系数绝地反杀泰丝勒德,不负众望拿下本次大跳台比赛的金牌!

我非常了解那种明明已经命运被定格了,失败已经在眼前的感觉。但是能够凭借极强的决心去反败为胜真的是让人浑身汗毛都在立起。除了感动就是说不出的开心。

这些驰骋于运动场上的英雄们,因为有你们才让这个世界多了更多的感动,多了更多的完美。

北京冬奥都让你认识到了哪些宝藏运动员?

北京冬奥会开赛至今,已经数不清上了多少次“热搜”。从美轮美奂的开幕式,到国际顶流“冰墩墩”,从精彩纷呈的比赛,到频频刷新的纪录。我认识了短道速滑的武大靖、任子威,认识了花样花滑羽生结弦、金博洋,再到我们最近关注的滑雪冠军谷爱凌、苏翊鸣等宝藏运动员。

克服疫情挑战,如期举行的北京冬奥会,每一天都在创造惊喜,带给全世界各种“没想到”。在这一群挑战自我的宝藏运动员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中国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选手金博洋,还有那句“金博洋战胜了金博洋。”

“当金博洋战胜了金博洋,这就是他所呈现的完美演出。”这是电视转播嘉宾在中国男单名将金博洋完成北京冬奥会男单自由滑比赛后给出的评价。没错,或许第9名的成绩远不如平昌冬奥会的第4名,但就论自身的发挥来说,金博洋拿出了最近这个奥运周期内少有的出色表现。因此当赛后接受采访时,再次听到这个“战胜自己”的问题时,腼腆的他也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尽管已经24岁,但金博洋仍有梦想,他还想继续在花滑舞台上去不断地挑战自我,还要继续展现中国花滑的艺术之美。

金博洋从12岁获得全国冠军,到14岁完成了四周跳,15岁便夺得世界花滑大奖赛总决赛青年组冠军,中间经历了无数的比赛和磨炼。再到平昌冬奥会和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他挑战的都只是他自己。

而金博洋也曾说:“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不是拿奖牌来证明自己,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拿自己精神上的奖牌。追求自己、超越自己、挑战自己、突破了自己,这是你自己最满意的结果。”

我们看到的都是运动员在竞技场上的失败或者是成功,但是无法深刻理解他们背后的付出。一个运动员最高的目标当然是获得最高的成绩和荣誉,但那毕竟是山巅,众人仰望的高度。我觉得像金博洋这样,不是注重物质上的奖牌而是精神上的奖牌。因为一个人只有努力才可以保持成长和向上,享受成绩只会让自己骄傲自满。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金博洋才是我们的人生目标,超越每一个阶段的自己,方能成长。

金博洋送给自己的一句话:“失败的时候一定要再坚持一下,挺一下,再挺一下,总会看见有一丝光亮的。我希望这种精神能够一直给我滑下去的动力,能够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爱上冰雪运动。” 我在金博洋身上看到了最好的体育精神,也是我们追梦人的榜样。

让韩国男人疯狂的是什么朝鲜人?

1月9日韩朝高级别会谈举行,持续10多个小时的会谈取得的成果包括两项,朝鲜派团参加平昌冬奥会和韩朝举行军事会谈。

根据会谈内容,朝鲜将派遣高级别访问团、民族奥运组委会代表团、体育代表团、拉拉队、艺术团、参观团、跆拳道示范团及记者团访韩参奥。

这几天与此相关的磋商持续进行。韩国国防部官员称,等平昌冬奥朝鲜体育代表团的规模、访韩路径敲定后,韩国军方将推进韩朝军事会谈。

政知道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些后续事宜。

朝鲜代表团怎么去韩国?

从2000年以来,朝鲜曾经4次派团前往韩国参加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四次都是乘坐高丽航空飞抵韩国,只有釜山亚运会,代表团兵分两路,一路依然乘坐飞机,另一路乘坐万景峰号游轮抵达。

△万景峰号

那么这次的平昌冬奥会,朝鲜运动员准备怎么去?

韩国总统给他们规划了一条路径,朝鲜代表团可以经金刚山走陆路或者铁路去往韩国。韩朝两国之间有三大经济合作项目,金刚山旅游区、开城工业园区和南北铁路公路连接工程,目前三个项目都陷入停滞,给规划的这条入韩路径,涉及了其中两个项目。

朝鲜半岛在朝鲜战争爆发前,有两条贯通南北的铁路大动脉,即西部的京义线和东部的东海线。其中东海线经过朝鲜金刚山,金刚山旅游区是朝鲜境内首个正式对韩国开放的旅游地,启动于1998年11月。直到2008年7月,一名韩国女子在金刚山旅游区附近的军事禁区被朝鲜士兵开枪打,韩方中断了该旅游项目。此后朝鲜多次要求重启金刚山旅游,韩国都没有答应。

2007年,因为朝鲜战争中断56年之后,东海线试运行。一趟从朝鲜金刚山站开往韩国猪津站的列车在东海岸地区抵达军事分界线,韩国士兵打开大门,让列车通过。

所以,如果此次朝鲜代表团是通过陆路进入韩国,沿途都需要朝韩双方军方的密切协助和配合。

作为平昌冬奥会主办地的主政官员,江原道知事崔文洵还给出了另一条路径。在参加中国国际足球锦标赛期间,崔文洵与朝鲜代表团领队文雄(音)会面,他表示愿意派轮船前往朝鲜东部的元山港,接朝鲜代表团到韩国,这艘轮船可以容纳1000人,船上有将近400个房间,还可以作为朝鲜代表团在冬奥会期间的住宿地点。

“朝鲜半岛旗”能否再飘起?

在会谈中,韩方提议,在冬奥会开幕式上朝韩代表团共同入场,这样的场景曾经出现过9次:

2000年,悉尼奥运会

2002年,韩国釜山亚运会

2003年,韩国大邱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2004年,雅典奥运会

2005年,澳门东亚运动会;釜山亚运会

2006年,都灵冬奥会;多哈亚运会

2007年,长春亚洲冬季运动会

9次里面,有一次需要特别提及。

△朝鲜和韩国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

在2000年9月,朝韩代表团挥舞着“朝鲜半岛旗”、唱着朝鲜有名的民谣“阿里郎”步入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现场,朝鲜柔道教练朴正哲和韩国女篮运动员郑银顺打着长1.8米、宽1.2米白底蓝图的朝鲜半岛旗帜入场,紧跟着的是当时的韩国奥委会主席金云龙和朝鲜奥委会副委员长张雄,他们两人手挽着手不断向场内观众致意。

这是奥运会历史上的经典场面,也开启了朝韩体育代表团在大型国际运动会开、闭幕式中共同入场的先例。

其实,韩国和朝鲜关于体育的会谈从1963年就开始了,当时两国计划组队参加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当年的南北体育会谈是在国际奥委会的总部瑞士洛桑举行,讨论两国联合代表团的团旗和团歌等事宜,但双方没有达成共识。

直到1991年,两国达成协议,共同组队参加日本千叶世乒赛,队名确定为Korea United/KOU,团旗为统一旗,团歌为阿里郎,这支韩朝联队以3:2战胜了以邓亚萍、乔红领衔的中国女队,结束了国乒女队考比伦杯的八连冠。同年,在葡萄牙进行的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上,朝韩再次合体参赛,最终打进8强。

这也是两个国家“唯二”的两次共同征战体育赛事经历。

朝鲜拉拉队会不会去?

从朝鲜表示想团要参加平昌冬奥会开始,他们的拉拉队是否会和运动选手代表一同赴韩就成为关注点之一。

直到1月9日上午,朝鲜明确表示,拉拉队也在访韩参奥的名单中,众多吃瓜群众纷纷踏实了不少。韩国冬奥筹委会发言人宋百裕说:“这有助于门票销售,也将实现我们对一场和平奥运的期望。”如果顺利的话,下个月将是朝鲜拉拉队时隔13年再次来到韩国为朝鲜选手加油助威。

2002年,朝鲜首次派遣288人的拉拉队参加釜山亚运会;2003年,朝鲜派遣303人组成的拉拉队参加在大邱举行的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这也是朝鲜派出拉拉队员规模最大的一次;2005年9月,朝鲜再次派遣124人的拉拉队,参加在仁川举办的第十六届亚洲田径锦标赛,这次不再是清一色的女性,而是男女混合拉拉队。

话说回来,为什么拉拉队去不去韩国,比哪位朝鲜运动员去韩国还要引人关注?

朝韩两国有句俗语,“南男北女”,意思是朝鲜多出美女,韩国多出俊男。朝鲜的拉拉队一般由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女孩组成,无论是出身还是学历都是朝鲜年轻人中的佼佼者。2005年,年仅17岁的现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夫人李雪主,就成为拉拉队一员来到韩国仁川,当时她还是高中生。在韩国网上,还出现过朝鲜拉拉队的粉丝俱乐部。

《体坛周报》曾刊文描述过朝鲜拉拉队在釜山亚运会为朝鲜男篮运动员加油的场景:

姑娘们身穿天蓝色上装,天蓝色短裙和圆顶帽,金色坎肩,扎着白色镶花的宽腰带,人人蹬一双银灰色皮靴,左胸别一枚徽章,气派飒爽,兼之化妆淡雅得体,不失风流妩媚。

美女拉拉队的这些姑娘们都是朝鲜各个歌舞团千挑万选出来的,所有的加油方式也像是训练过。甫一落座,她们别致的节目就开始了,人人手里拿两块竹板,戴着白手套哗哗哗地打起来,身体像波浪一样左晃右晃,非常整齐,身后是三面朝鲜国旗在起劲挥舞。

每逢朝鲜队得分,她们就挥起小竹板,哗哗声像炒豆子一般响。

一会儿变戏法儿一样每人拿出一朵大红花,红彤彤一片晃着,一会儿每人拿出一面鲜红的折扇,还是红彤彤一片。比赛结束了,美女拉拉队还捧着大红花晃啊晃,细嫩的歌声缭绕不绝。

突然一声令下,姑娘们迅速收起所有东西,放进一个塑料口袋,从转播席一侧开始鱼贯而出,行动整齐得像军队一样。她们目不斜视,没人出声,一边的韩国记者像是看得呆了,没有人上前采访。有一个韩国记者说:“问不问都一样,她们的回答不是‘是’就是‘不是’,非常简短。”(原文有删节)

会跨过分界线吗?

关于板门店,政知道也想多说几句。

板门店的名字取自村落的一间由木板临时搭建而成的杂货店,因为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在这里签字,而被世界所知,距离首尔约60公里,距离平壤约215公里。

停战协定中划定了一条南北军事分界线,双方由此后退2公里,建立非军事区,板门店正好横跨军事分界线,方圆800米的圆形地带为“共同警备区”,由联合国军与朝鲜军队共同把守。在共同警备区内有24栋建筑,朝鲜一方有“板门阁”“统一阁”等建筑,韩国一方有“自由之家”“和平之家”等建筑。

在军事分界线上,有7间木板房分别是军事停战委员会的会议厅和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工作场所,其中在军事停战委员会的会议厅内,一条长桌位居正中,正好横跨军事分界线。房子外面,是一条具象的军事分界线——宽50厘米,高5厘米的水泥线,双方警卫人员相视而立,不得越过分界线一步。

如果你是游客,跨过这条水泥线的后果用非即伤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也有和平的跨越方式,比如双方会谈。鉴于朝韩两国在板门店的会谈大都是在韩方一侧的“和平之家”举行,朝鲜代表每次参加会谈都要以步行方式跨过水泥线。

韩国总统有没有可能跨过这条水泥线呢?

1月10日的新年记者会,表示,只要条件成熟,可随时举行韩朝首脑会谈,而且是“任何形式”的会谈。在他之前,韩国有两任总统跟朝鲜最高***进行过会谈,一次是2000年金大中和金正日,一次是2007年,卢武铉和金正日,两次会谈都在朝鲜平壤进行。

卢武铉以的“亲密朋友”著称,他还是首位跨越军分线入朝的韩国总统。会谈当天,在距离韩国首都首尔以北约52公里、连接韩国坡州和朝鲜开城的京义线公路上,卢武铉和夫人权良淑步行跨越了朝韩军事分界线,朝鲜官员在军事分界线朝鲜一侧欢迎。

破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