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篮球中的组织后卫指什么角色?有什么作用?

2.NBA史上有名的组织后卫有那些?

3.组织后卫和得分后卫的区别在哪

4.组织后卫需要哪些基本的身体素质?

5.能否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介绍一下篮球里中锋后卫等的作用呢

6.篮球中的组织后卫指什么角色?有什么作用

篮球中的组织后卫指什么角色?有什么作用?

形容好的篮球组织后卫的句子-形容好的篮球组织后卫

控球后卫(PG)

控球后卫(Point

Guard)是球场上拿球机会最多的人。他要把球从后场安全地带到前场,再把球传给其他队友,这才有让其他人得分的机会。如果说小前锋是一出戏的主角,那么控球后卫便是这出戏的导演。

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控球后卫。首先,他的运球能力是绝对少不了的,他必须要能够在只有一个人防守他的情况下,毫无问题地将球带过半场。然后,他还要有很好的传球能力,能够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将球传到球应该要到的地方:有时候是一个可以投篮的空档,有时候是一个更好的导球位置。简单地说,他要让球流动得顺畅,他要能将球传到最容易得分的地方。再更进一步地说,他还要组织本队的进攻,让队友的进攻更为流畅。

对于一个控球后卫还有一些其它要求。在得分方面,控球队员往往是队上最后一个得分者,也就是说除非其他队友都没有好机会出手,否则他是不轻易投篮的。或者以另一个角度说,他本身有颇强的得分能力,而以其得分能力破坏对方的防守,来替队友制造机会。总而言之,控球员有一个不变的原则:当场上有任何队友的机会比他好时,他一定将球交给机会更好的队友。所以,控球员的出手经常都是很好的投篮时机,自然我们对他的命中率要求也就比较高,一般而言应该要在五成以上,要比小前锋和得分后卫高。而在得分能力方面,外线和切入是他必备的两项利器。

NBA史上有名的组织后卫有那些?

13位专家投票选出了他们心目中的史上十大组织后卫,排名计分方式与MVP评选方式相同,满分为130分,第一名选择计10分,第二名计9分,以此类推,直到第十名。其中魔术师的第一名得票高达11票,另外两票也都把他排在了第二名,几乎得到满分。另外还有一些组织后卫获得了选票

十大组织后卫排名如下:

1 魔术师约翰逊(总分128)

球队:洛杉矶湖人(1979-1991,1996)

总冠军:5次(1980,1982,1985,1987,1988)

荣誉:12次入选全明星阵容,3次常规赛MVP(1987,1989,1990),3次总决赛MVP(1980,1982,1987),名人堂成员

生涯数据:职业生涯13个赛季,场均19.5分,7.2个篮板,11.2次助攻,PER均值24.1。

评价:第一个大个组织后卫。NBA历史上唯一可以统治场上5个位置的球员,不仅仅是能打,而是统治。他是快攻中表现最好的球员。他可以随心所欲的用传球或者一条龙上篮来瓦解对方的防守。他很无私,但是并不过分,在需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会马上得分并接管比赛。他的传球方式让人眼花缭乱。

20岁的他在新秀赛季就打入总决赛,对手是J博士率领的76人队,在决定总冠军归属的第六场比赛中,他顶替受伤的“天勾”贾巴尔出任球队中锋,砍下42分15个篮板7次助攻和3次抢断,率领球队夺得1980年的总冠军,这恐怕是NBA史上最出色的个人表演。在NBA的历史上他和乔丹谁更好的话题一直存在争议。

2 奥斯卡-罗宾逊(总分109)

球队:辛辛那提皇家(1961-1970),密尔沃基雄鹿(1970-1974)

总冠军:1次(1971)

荣誉:12次入选全明星阵容,1961年最佳新秀,1964年常规赛MVP,名人堂成员

生涯数据:职业生涯14个赛季,场均25.7分,7.5个篮板,9.5次助攻,PER均值23.2。

评价:全能球员的楷模,比他所处的年代领先了20年。

他是有史以来最聪明的球员之一。低位技巧最好的后卫。外号“大O”的他曾经在1961-1962赛季场均三双,但是实际上应该是5个赛季(1960-65),因为当时的比赛排在一起的。在那384场比赛里,他场均得到30.3分,10.6次助攻以及10.4个篮板。

3 伊赛亚-托马斯(总分84)

球队:底特律活塞(1981-1994)

总冠军:2次(1989,1990)

荣誉:12次入选全明星阵容,1990年总决赛MVP,名人堂成员

生涯数据:职业生涯13个赛季,场均19.2分,3.6个篮板,9.3次助攻,PER均值18.1。

评价:他是“坏小子军团”里最聪明的也是最坏的人。他的心理,意志和强悍程度和球技一样出众,在场上是绝对的杀手。

他的意志驱使球队达到了总冠军的高度。他是典型的季后赛球员。1984年季后赛对阵纽约的第五场,他在94秒内连得16分把比赛带入加时。

4 约翰-斯托克顿(总分81)

球队:犹他爵士(1984-2003)

总冠军:0次

荣誉:10次入选全明星

生涯数据:职业生涯19个赛季,场均13.1分,2.7个篮板,10.5次助攻,PER均值21.8。

评价:他的耐久力,强悍程度,领导力,各方面的均衡,场上绩效,视野以及运动寿命都是现象级别的。他还是史上最有欺骗性的组织后卫。在NBA总助攻榜和总抢断榜上都排名第一,职业生涯平均命中率高达51.5%,效率很高。

持续稳定的高水平表现掩盖了没得到总冠军戒指的遗憾。他和马龙的经典组合成为了后人的楷模。

5 鲍勃-库西(总分76)

球队:波士顿凯尔特人(1950-1963),辛辛那提皇家(1969-1970)

总冠军:6次(1957,1959-1963)

荣誉:13次入选全明星阵容,1957年常规赛MVP,名人堂成员

生涯数据:职业生涯14个赛季,场均18.4分,5.2个篮板,7.5次助攻,PER均值19.8。

评价:他的控球能力和传球技巧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

他是获得总冠军次数最多的组织后卫,也是得过常规赛MVP的四个组织后卫之一。NBA最伟大王朝的重要缔造者。

6 沃尔特-弗雷泽(总分60)

球队:纽约尼克斯(1967-1977)克利夫兰骑士(1977-1979)

总冠军:2次(1970,1973)

荣誉:7次入选全明星阵容,名人堂成员

生涯数据:职业生涯13个赛季,场均18.9分,5.9个篮板,6.1次助攻,PER均值19.1。

评价:也许是史上最会防守的组织后卫。同时也是个伟大的得分手,篮板手,助攻手以及场上指挥官。

一个真正的团队球员,但是需要他挺身而出时他会接管比赛。1970年的总决赛第7场,面对杰里-维斯特率领的湖人队,主力中锋威利斯-里德又是带伤上场的情况下,他砍下36分19次助攻和5次抢断,率领球队夺得总冠军。当时他打球的风格是联盟中最有观赏性的。

7 杰森-基德(总分57)

球队:达拉斯小牛(1994-1997),菲尼克斯太阳(1997-2001),新泽西网(2001年至今)

总冠军:0次

荣誉:8次入选全明星阵容,1995年并列最佳新秀

生涯数据:职业生涯13个赛季,场均14.5分。6.7个篮板,9.2次助攻,PER均值18.9。

评价:才华横溢的助攻手-场均9.2次助攻仅落后于魔术师,斯托克顿,和大O三人。

他是个卓越的领袖以及聪明的对手。可以不用的得分方式而通过其他很多方式来击败对手。他总是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

8 内特-阿奇巴尔德(总分37)

球队:辛辛那提皇家(1970-1972),堪萨斯城-奥哈马国王(1972-1975),纽约网(1976-1977),波士顿凯尔特人(1978-1983),密尔沃基雄鹿(1983-1984)

总冠军:1次(1981)

荣誉:6次入选全明星阵容,名人堂成员

生涯数据:职业生涯13个赛季,场均18.8分,2.3个篮板,7.4次助攻,PER均值18.0。

评价:NBA史上最具统治力小个子球员奖的候选人之一。作为第一个得分型组织后卫,

他是史上唯一一个在一个赛季里同时排名得分榜和助攻榜第一的球员(场均34分,11.4次助攻,1972-1973赛季)。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他就是艾弗森一样的人物。

9 史蒂夫-纳什(总分34)

球队:菲尼克斯太阳(1996-1998,2004年至今),达拉斯小牛(1998-2004)

总冠军:0

荣誉:5次入选全明星阵容,两次常规赛MVP(2005,2006)。

生涯数据:职业生涯11个赛季,场均14.0分,2.9个篮板,7.6次助攻,PER均值19.9。

评价:他上两个赛季在太阳队的表现使他进入了这个排行榜。他是除了魔术师之外的唯一一位连续两年获得常规赛MVP的组织后卫。

把使队友变得更出色的能力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有能力让整支球队都照着他的方式打球。

10 加里-佩顿(总分23)

球队:西雅图超音速(1990-2003),密尔沃基雄鹿(2003),洛杉矶湖人(2003-2004),波士顿凯尔特人(2004-2005),迈阿密热火(2005-2007)

总冠军:1次(2006)

荣誉:9次入选全明星阵容,1996年最佳防守队员

生涯数据:职业生涯17个赛季,场均16.3分,3.9个篮板,6.7次助攻,PER均值18.9。

组织后卫和得分后卫的区别在哪

组织后卫和得分后卫的区别:

一、主要任务的不同:

1、组织后卫以组织进攻为主。

组织全队的防务,工作包括控制篮球,确保能在适当时机有适当人物控制大局。

2、得分后卫以得分为主。

主要是负责射球,同时兼顾阻止对方关键球员取得射球。在场上经常是由队友帮他找出空档后投篮的。

3、并不是说组织后卫不能得分,而得分后卫不能组织。这个就是一个主次的问题,组织后卫因为一些先天的情况导致他得分的能力肯定没有得分后卫优秀,而得分后卫在运球传球组织能力上肯定没有组织后卫强。

二、队员的体型特点所有不同:

和得分后卫相比,组织后卫往往都是各队阵容中身材最小巧的球员,也比其他位置具有更多特殊性。

三、打法和特性有所不同:

1、得分后卫的外线准头与稳定性要非常好。几乎都是差不多的打法。由此可知得分后卫的特色蛮明显的,不像其它位置经常会有打法迥异的类型。

2、组织后卫往往是全队进攻的组织者,并通过对球的控制来决定在恰当的时间传球给适合的球员。典型的进攻模式就是在对手得分之后,由控球后卫在底线发球,开始一轮新的进攻。

扩展资料:

一名好的组织后卫和得分后卫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首先要有良好的场上洞察能力,能够做到该传球的时候传,不该传的时候不瞎传。

2、其次是要多练习突破的能力,因为一旦在外围传不出球的时候可以选择突破进去后再分球或者得分。

3、必须要练好基本功,比如说突破,运球,过人等,没有好得基本功,就算你身体再好也没用,因为你不会灵活运用技术,就无法传好球,组织好进攻。

4、要有一个冷静的心态,因为组织后卫是发起全队进攻的人,是十分重要的,进攻能不能有效,往往取决于组织后卫这个环节,所以,遇到夹击或者对方防守很严时,一定不要慌张,要想办法冲过去。

5、身为组织后卫一定不能太黏球,有好的传球机会就一定要传,切勿逞英雄独来,要时刻记住自己的位置是组织后卫,是负责传球和组织进攻的,而不是主要来得分,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百度百科——后卫

百度百科——得分后卫

百度百科——控球后卫(又称组织后卫)

组织后卫需要哪些基本的身体素质?

任何一支高水平的篮球队,除了要有一个高水平的教练之外,更需要一、二个高素质的组织后卫。组织后卫是篮球场上的核心人物,是整场比赛中的主要组织者和指挥者 ,故有“场上第二教练”、“发号施令”、“一个后卫半个教练”之称;古云“千兵易得,一将难求”,可谓组织后卫在赛场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根据自己的专业、所见所闻、结合实践经验,对篮球组织后卫必备的主要素质,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精湛的技术技巧:组织后卫除了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和扎实的基本功外,特别是运、传、突、投技术更是娴熟自如、高深莫测。如速度、力量、灵敏、耐力、柔韧俱佳;各种传球、运球技术熟练高超,包括传球、投篮时机掌握恰到好处。其综合表现为“稳、准、快、变”。只有在“稳、准、快、变”的基础上,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为同伴组织创造有效果的进攻机会。同时自己应该是一位远投能手和突破(上篮、分球)好手。

二、一流的心理素质:现在的篮球比赛日趋紧张激烈。高速度、高效率、高比分是当今篮球运动的最大特点。场上表现为:争得凶、逼得紧、打得活、顶得、投得准。而比赛的输赢往往决定在比赛最后的几分钟、几十秒钟、甚至几秒钟。所以,一个成熟的、出色的后卫最能表现出他(她)一流的心理素质:斗志旺盛,作风顽强,勇猛果断;头脑清醒,沉着冷静,临危不惧,临阵不乱;善于控制整个队比赛节奏,才能激发士气,战胜对手。良好心理素质是一个组织核心的最起码的要求。作为一个组织者,如果浮躁冒进,急于求成,意气用事,就会导致本队的组织打法紊乱无章,队员无所适从,丧失斗志,何谈取胜?因此一个优秀的组织核心后卫就是全队的一面旗帜,在比赛中表现出顺境谨慎,逆境坚强的良好心态;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三、出色的组织能力:作为核心后卫,除了在场上能很好地贯彻执行教练员的战略战术意图,起穿针引线和桥梁纽带作用外,更重要的是经验丰富、应变能力、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强,视野开阔,感染力和号召力强;一个声音、手势、眼神,一举一动都包含着某种战术或意识的默契配合,如队员的跑动穿插、策应、掩护、落位等,起到场外教练员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善用“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如在对方防守阵容未形成之前,应尽快组织强有力的进攻;如在对方防守阵容已形成之后,应指挥队员多穿插、跑位、掩护、落位牵制;在什么情况下打外围什么情况下打底线;或内外结合;用己之长克敌之短,千方百计,想尽办法打乱对方的防守,达到投篮得分的目的。在本队队员急躁慌乱的情况下,应放慢进攻节奏稳住“军心”,耐心组织,寻找机会突破防守,实施有效进攻;又如球最后应落在那个队员身上出手投篮要心中有数。

四、丰富的战术理念:赛场如战场,战况瞬息万变。因而作为一个核心后卫自己还要多积累经验,要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善于隐蔽自己的战术意图,学会运用灵活多变的打法,在战略上藐视对手,在战术上要重视自己;善于运用各种战略战术,如“声东击西”、“里应外合”、“以多打少”、“ 以大打小”、“单打独斗”、“以强胜弱”等;如在对方得分暂时领先的情况下采用何种战术打法?在本队得分暂时领先的情况下采用何种战术打法?犯规战术的运用?对方队员的体力、精神状态、犯规次数、防守意图如何?都要了解清楚,如数家珍;要善于根据不同球队的不同风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攻防战术,以行之有效的方法方式,去击败对手,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同伴、为集体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

全队贯彻教练员的战略战术意图比赛,场上队员围绕核心后卫的组织“打球”,这是每个比赛球队的基本要求。当今国内外篮球运动沿着“高对抗、强接触、快转换”的趋势发展已成共识。因此,作为一个组织核心人物,只有在技术技巧、组织能力、心理素质、战术理念方面有成熟超人的表现,才能很好地完教练员赋予的各种任务,挑起率领全队打好胜仗的大梁。

能否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介绍一下篮球里中锋后卫等的作用呢

一、大前锋(big forward):又称强力前锋,通常可打中锋,但比正牌中锋更灵活,能强力冲撞又能掌握篮板,能在低位或高位禁区发挥得分与箝制效用。

二、小前锋(small forward):又称快速前锋,要能与更高大的敌人争篮板,又要能运球切入与投篮,快攻时经常是第三人,且是进攻篮板好手。

摇摆人

90年代以近,由于大量身材高大球员投入职业篮球运动,于是乎专项位置更起了非常异类的综合化,因应而起的是:一、锋卫全能的摇摆人(swingman)屡见不鲜,如Michael Jordan。二、80年代已够资格中锋身材,90年代后居然打起控球后卫如Magic Johnson。三、因应竞争与身材优势,控球前锋顺势而生如Scottie Pippen与新近Grant Hill等。

锋卫全能的摇摆人(swingman)最俱代表性的人物,毫无疑问首推在空中飞来非去,除了经常吃定对方矮小的得分后卫外,没事更闯闯禁区,身高六呎六寸的篮球之神Michael Jordan,其次是六呎七寸的Clyde Drexler,最近则有六呎六寸Kobe Bryant与六呎七寸Vince Carter等。以上就是2、3号球员的介绍。

4、5号球员内涵(8-1)角色定位

谈到4号大前锋、5号中锋球员,惯例先谈两者角色问题,以NBA名教头Dick Motta认为大前锋(Big Forward)又称强力前锋,通常可打中锋,但比正牌中锋更灵活,能强力冲撞又能掌握篮板,能在低位或高位禁区发挥得分与箝制效用。

中锋(Center)意指队上主打禁区进攻球,近又称Post,在现代强势篮球中,中锋要不就像一根柱子一样屹立,要不就要能够在禁区接球后策应供输。

中锋的评估,概略有以下几种:得分、投篮命中率、罚球命中率、控球能力、传球能力、防守能力、防守篮板、阻攻、无形贡献等。

从以上一些观点不难看出,所谓4、5号球员,基本上都是以禁区、内线为主的攻击或防守,也包含了在高、低位的策应传输,而另谓的4号大前锋,则多出了中距离的攻击,包括跳投与切入等;所以,若把4、5号球员角色定位,个人则认为,他们应该是主宰各队禁区里的攻击与防守主要枢纽,攻击包含了个人的、团队策应,防守也当然有个人的、团队的防守。

谈及至此,那么,4、5号球员有何差异,如何区隔?比较简单的区别应该在于4号大前锋球员,除了禁区内线的攻、守技巧外,应该还要具备有中距离的攻击技巧,像Tim Duncan、Karl Malone之流;5号中锋球员,则单纯在禁区内线的攻击与防守,尤其他是团队防守的最后一道防线,像Shaquille O’Neal、Patrick Ewing等人。

从现今NBA的趋势来看,有人或许会质疑,那像小牛队的Dirk Nowitzki,或者塞尔蒂克队的Antoine Walker等人,像这种不三不四的球员(不像3号,也不像4号球员)又如何妥善的界定他们的角色?以他们出场登记来看,他们在球队所属是前锋没错,问题是,他们这种球员到底是小前锋还是大前锋?

比赛时,Nowitzki和 Walker防守对象都是大前锋居多这没问题,进攻上,他俩又有一半左右都在禁区低位单打、搅和,可是,也有一半左右时间,他俩的进攻都拉到三分线位置,几乎是小前锋的进攻型态;所以,以现代篮球趋势,个人将之大前锋界定、扩大为包含长距离的攻击与防守技巧能力称之,而不仅是前述的中距离的攻击、防守而已,也就是,像Nowitzki和 Walker在队上,理所当然尔是4号大前锋!

那为什么,个人在谈及4、5号球员内涵时,要将两者合并在一起讨论?这可从三方面思考,一是他们都需拥有禁区、内线攻击与防守技巧,这共同点在叙述上有些方便性;其次4、5号球员都必须拥有策应、掩护再走位能力,叙述4、5号球员内涵这是重点,因此合并在一起也有必要;最后是,在发后场球、发前场边端线球、对方在后场做紧迫盯人时等等状况,4、5号球员都需拥有相同责任与技术,所以才将两者合并叙述。

回过头来谈国内4、5号球员,或许另有人怀疑认为,国内真有纯种或够格的内线球员吗?我个人是这般认为,内线4、5号球员虽然身材条件是首要之务,但以国内目前所有球员身材,拿到国际水准评比,几乎找不到身材合格的4、5号球员,若依此标准,我们基本上就不用参加国际比赛了对不,实际上不然。

如果您看过本届世界杯男子篮球赛第四名的纽西兰队,该队4、5号球员充其量,身材也不过二公尺多一点点,这是因为篮球运动本来就讲究团队合作,身材并不是绝对的;纽西兰这样内线球员和国内4、5号球员身材是不相上下,因此,若在球队球员身材有所缺失下,适合担任4、5号球员的,不一定非得高到国际水准才能担任这样角色。

这在一般国内菜市场杯赛,或者大专二级、三级球赛,甚至高中乙级比赛里,球队并没有身高190以上球员状况,如此就不能有4、5号球员吗?道理一样,在篮球场上,只有适不适合担任什么角色,没有能不能担任什么角色的问题;看NBA许多有名中锋,如前火箭队Hakeen Olajuwon、热火队Alonzo Mourning等人,身材也不过六尺十寸左右,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还不是拥有一片天地。

因此,4、5号球员角色定位总结,他们必须拥有禁区内线的攻击与防守技巧,包括个人中长距离与禁区得分、进攻篮板、进攻策应与掩护、帮忙防守、封阻、防守篮板等各方面能力,并且需要能够协助控球后卫将球安全送过半场、在我方快攻时担任保护者与拖车、我方发边端线球的发球与接应等等。

引用第20楼iOrange于2004-10-03 13:56发表的

向老徐请教个问题:

球员的身高(height),原地摸高(reach)和臂展(wingspan)这三个数据中,哪一个是职业球队在评估中最最看重的?他们的重要性和球员位置相关么?

许多人说对于内线球员reach比height重要,但我觉得在背筐单打和抢篮板的时候,个子高的球员容易用上身重量压制对手(即使两人摸高相同),是这样么?

首先必需向你厘清的是,就我所学谈运动员选材(select athlete),它是以科学的方法,用较客观、准确性高的方法,选出具备运动潜能的青少年、或青年选手,然后加以培训称之;那,这和你谈的职业球队在评估选手的方法上虽然局部雷同,但是小细节上则有些出入,尤其以学术界主持的运动员选材,那是相当繁琐、严谨,不是像职业球队的简单测验、经验式评估。

为此,所谓学院派(像我、我学弟邱大宗、李云光等人)观点就和球员出身的教练或球探等,还没有接受过学院式洗礼的人适观点,有小部分的差别,因此,以下我的观点,并不一定能具体代表职业球探观点。

其次,我请你思考一下,球员的身高较高、他的原地摸高和臂展一定较优秀吗?百分之一百未必对不?你看全BNA或CBA身高好的球员里满街都是,但原地摸高和臂展就未必如人所愿;反过来说,球员原地摸高较好的、他臂展、身高有没有可能较好?绝对有,对不?但是,此部分的球员就不多见了对不?所以,那一种人较难找,好像是后者。

不必举例说森林狼的Kevin Garnett这种异类球员,就以现转到湖人队的Lamar Odom来说就好,像他这样弹跳能力好,又拥有这样身材与臂长的,在NBA那就少之又少了。所以,要选身材比较快、容易,还是选弹跳能力好,又拥有身材与臂长的选手较容易,当是前者对不?因此,你必须有个先入为主的「选材」观念是,像Lamar Odom这样的选手已经少之又少了。

再者,谈到内线球员,就我所知,他(指内线球员)的专项素质评估里,就有一项是连续弹跳能力测验,项目名称是1分钟托板,这是看他在1分钟内,可以把篮球托往篮板最高点的方格里的次数测验;谈到这测验让你想起谁?Ben Wallac还有先前公牛王朝的Dennis Rodman;除此之外,你思考一下,连续弹跳能力较好的球员,防守能力与机动性是不是较强?学术研究是高相关;因此,原地摸高较优秀的较有潜力还是,身高较好的较有潜力?由此讨论答案好像是前者。也就是以「选材」讨论,身材不一定是多数教练所认同的。

最后讨论背筐单打和抢篮板时候,个子高球员容易用「上身重量」压制对手问题时,没错,「个子高的球员容易用上身重量压制对手」实务上是如此,但是,你是不是忽略了身高好的,不一定上半身强壮,也不一定上半身练的强壮,而且,你是否忽略了另外球员可以「移位」的事?然后以背框单打讨论,假如以Rodman或Wallac的身体抗压性来说,高他俩两寸以上球员,在准备背框单打的竞争卡位(posting)过程,基本上已经很少有球员可以占有便宜的,若再考虑他俩的弹跳封阻能力,这准备背框单打球员,就算身材高个两寸,所占优势就所剩不多了。

还有谈抢篮板问题,身高好的、又有雄厚上半身的球员是不少,但是,你不要忽略的是,抢篮板球概略来说60 % 是依靠心态,20 % 是依靠观察判断与统计,20 % 才是卡位与移位抓球时机与技术;因此,这身材好的球员,应该只在抢夺篮板球的内涵里,占有约10%甚至于较少的优势吧,那其它就不相上下或居劣势了,所以,这比较好吗

篮球中的组织后卫指什么角色?有什么作用

控球后卫(Point Guard)又称组织后卫,是篮球比赛阵容中的一个固定位置。

控球后卫往往是全队进攻的组织者,并通过对球的控制来决定在恰当的时间传球给适合的球员,是球场上拿球机会最多的人。他要把球从后场安全地带到前场,再把球传给其他队友,这才有让其他人得分的机会。

一个合格的控球后卫必须要能够在只有一个人防守他的情况下,毫无问题地将球带过半场。然后,他还要有很好的传球能力,能够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将球传到球应该要到的地方:有时候是一个可以投篮的空档,有时候是一个更好的导球位置。

鲍勃·库西曾说:“如果字典里有组织后卫这一词条,那它的解释一定是——约翰-斯托克顿。”控球后卫在球场上必须担任指挥队友进攻的攻击发动机的角色。组织后卫总是不贪功不以自己得分为目的,而是利用精准快速的传球,制造队友的得分机会为首要的任务;当组织后卫在攻击时,以运球技术突破对手的防守阵营,在防守时则需要以精准的判断抄截对手的球,阻挡对手的进攻,几乎所有的进攻都是从组织后卫的手中开始发动的,在战术运用上总是称PG( point guard,组织后卫 ) 为1号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