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一个节目

2.北京奥运会中的科技有哪些

3.各位,谁有关于奥运会开幕式缶震的介绍?

4.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______产生的,然后通过

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一个节目

观看视频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谈谈你的感受!-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而歌

《击缶而歌》。2008年北京奥运会20时整,第一个节目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吟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对世界各地奥运健儿和嘉宾的欢迎,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一个节目是《击缶而歌》。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Beijing 2008; Games of the XXIX Olympiad),又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08月08日晚上8时整在中国首都北京开幕。2008年08月24日闭幕。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青岛为协办城市。香港承办马术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28个大项、302小项,共有60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创造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新奥运纪录,共有87个国家和地区在赛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北京奥运会中的科技有哪些

(一)开幕式挺科技的:

1. 开场的「击缶而歌」,2008个「缶」上都安装了一个触碰感应LED发光面,当表演者敲击时才会发光。

2. 表演的中心舞台——纸(卷轴),是由4万4千组LED模组组成的长147公尺、宽27公尺的大萤幕。

3. 在夜空中闪闪发光的梦幻五环,则是由4万5千颗LED组成。

4. 表演者身上也有LED灯,透过变化,其排列出和平鸽图桉与各种变化。

(二)场馆设计很科技

(三)奥运村的设施:

奥运村中的很多细节都体现出科技奥运理念。就拿奥运村最基本的功能——睡觉来说,为了让村民睡得舒心、安稳,奥运村的所有建筑外窗都具有保温、防噪功能。奥运村内的大巴车、电瓶车,都具有低噪音的特点。有了这些贴心的服务,相信各国运动员能睡个安稳觉。

(四)场馆内的设施也很科技:体操比赛出现动作问题了可以有最先进的回放设备

跳水也是,还有鹰眼

(五)兴奋剂检查上

开幕式

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就是“科技奥运”,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以科技手段辅助,北京向世界呈现的,是一场精彩的文化视觉盛宴。 视觉和感官上的震撼,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了“同一个梦想”。

开幕式技术制作组组长于建平说,震撼来自创新方案和高新技术的大量结合。开幕式总共用了几十项高新技术,涉及多个领域,航天材料也运用到开幕式上。地面升降舞台、多媒体、地面LED(发光二极管)系统、指挥系统、通讯系统……多种装置都采用了高新技术。除通讯系统是引进技术外,其他核心技术全部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

非凡的光影效果为本届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被广泛应用于演出的LED在这里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创历届之最。

开场的画轴打开在一个巨大的LED屏幕上。屏幕长147米,宽22米,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一个巨大平台,构成历届开幕式面积最大的一个舞台,上面铺了4.4万颗LED。LED制造的光影效果和表演密切结合,幻化出各种图案,将观众引入梦幻般的世界中。

演出核心的中心舞台,是一个直径20米的升降台,藏在体育场中央的巨大“地坑”中,“地坑”顶端的盖板可以平移。

卷轴和“地球”都从这个“地坑”升起。而“地球”是先压缩在地下的,也就是说,球体结构必须是柔性的。而用升降台升起球体之后,演员需要在球体的立面上表演,因此升起后又要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才能保障演出的安全和效果。感谢高科技的铝合金感光材料,让“地球”能屈能伸。

“地球”的创意十分新颖,也是最能表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亮点。“地球”上装有9个轨道,58名演员用钢丝拉着,像失重般进行倒立行走及空翻等高难度动作。这项技术是国内首次使用,国外也不多见。

“活字印刷”的表演也是一大亮点。舞台上凸显的巨大“活字”并不是由机械操控的,而是由上千名演员表现的。技术人员在他们的“演出套”上设计了各种节点,提示里面的演员能找到坐标,找到队形,提高了节目的准确性。

开幕式上的焰火表演给全世界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负责人赵家玉,是本届奥运会主火炬点火团队的主要成员。从2007年起,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奥运科技专项课题“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焰火关键技术研究”,目前已申请了10多项专利。

赵家玉说,以往奥运会也有奥运标志被应用到焰火的燃放中,但基本上都是在地面固定好烟管,装好焰火弹,同时点火,以便在天空中制造出奥运五环效果。“我们通过科技攻关,掌握了动态空中焰火组图技术,让五环动起来了。”

据介绍,用于“奥运五环”的特效烟火弹分三层,最外层为黯然点火药,也就是说,烟火弹从发射到升至100米高空时,远距离观赏者是看不到的。烟火弹上升到100米高空后,第二层点火药开始燃烧,这层火药燃烧速度非常快,观众会在这一刻突然看到烟火弹,震撼效果强烈。随着烟火弹快速上升,第三层高亮度银白色火药开始燃烧,焰火图形变大变亮,一个直径70米的巨大的环形图案最终形成。

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笑脸”也属于不规则动态焰火。赵家玉说,“笑脸”发射器类似人脸图形:外环有32根发射管,形成脸部轮廓;内环上部有两个发射管,就像眼睛,下部是8个发射管,类似微笑时的嘴巴。42个发射管同时发射,在距地面180米的高空呈现出最大长度80米的“笑脸”,全程5秒钟。

赵家玉说,“笑脸”分红白两种颜色,但眼睛部位的药剂分不同颜色,颜色的变换,让观众看起来就像在眨眼微笑。

各位,谁有关于奥运会开幕式缶震的介绍?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在“鸟巢”造型的国家体育场中央,随着一声声强劲有力的击打,2008尊中国古代打击乐器缶发出动人心魄的声音,缶上白色灯光依次闪亮,组合出倒计时数字。 在雷鸣般的击缶声中,全场观众随着数字的变换一起大声呼喊:“10、9、8、7、6、5、4、3、2、1”在一片欢呼声中,迎来了开幕式正式开始的时刻:20时整。 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吟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对世界各地奥运健儿和嘉宾的热烈欢迎。 从缶的发展演化来看,奥运会开幕式上运用的“缶”与“缶”的原貌有着一定的差别。不过从现场效果来看,集合了声光电高科技的缶阵,效果是很出彩的。尤其是以缶面灯光打出数字倒计时,有些神来之笔的味道。 开幕式上气势恢宏的2008人的缶(fǒu)阵,听声音很像是在敲鼓,而这种乐器的形制,则源于1978年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铜鉴缶。中国古代“八音分类法”,按材质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八类。作为中国古代土乐器的缶,其音绝不会与作为革乐器的鼓雷同,而其形制也与上述铜鉴缶完全不同。“鉴缶”不是缶,古乐文献中亦未见有“缶阵”的记载。 作为古乐器的缶,究竟是什么模样呢?近年的考古发现已经给出了答案。在2004年无锡鸿山的越国贵族墓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大墓甬道壁龛中发现了由五百多件组合乐器组成的陪葬坑,其中有三件盆状的青瓷乐器。经功能分类和专家认定,这便是秦王渑池会上被迫一击的“缶”。中的古乐器青瓷缶口径40厘米,通高24.2厘米,内外施青**釉,口沿和上腹部饰细蟠虺纹,两兽首状宽耳,另两侧有一对称的蜥蜴匍匐在口沿,蜥蜴的两前肢攀在沿上,口衔缶沿,造型夸张生动。 “缶阵”中那2008件乐器的原型——曾侯乙铜鉴缶,实为组合器,是由青铜鉴和青铜缶套合而成。外套为鉴,缶在其中,缶的外壁和鉴的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具有冰镇、加温酒浆的双重功能,有专家将其称为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古"冰箱"(当然也应是“暖箱”)。这种特制的青铜酒器,无论从形制到材质,都与陶土乐器缶风马牛不相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击缶是什么意思: 缶就是瓦罐瓦盆,在先古时期本来并不是乐器,后来成为一种最低级的乐器。中国古乐器有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土就是陶类乐器,有埙、陶笛、陶鼓等,缶甚至都不能正式入其类,可见地位之低。 长期以来,“击缶”或者说“鼓盆”,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个主要涵义:一是下层人民最下等的娱乐,二是葬礼场合表示悲伤的礼节。 从第一个意思说,据《墨子·三辩》中记载:“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殓冬藏,息于瓴缶之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击缶”“鼓盆”只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娱乐。到汉代,桓宽《盐铁论·散不足》载:“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而已。”《淮南子·精神训》载:“今夫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为乐矣”。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击缶这种娱乐形式逐渐式微,大概只有叫花子要饭时的特殊表演形式——敲钵,还能略见当年下层社会人民击缶之遗韵了。 从第二个意思说,《周易·离》九三爻辞载:“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耄之嗟,凶。”意思是说,在太阳西沉时的光辉下,不叩击瓦器而歌唱,那么垂暮老人会嗟叹的,这是一个凶兆。这反映了当时一个民间习俗:对即将去世的老人,人们要鼓缶唱歌,以安抚老人,祝愿将者顺风顺路。战国时期的庄子妻,鼓盆而歌,则进一步将鼓盆走向丧礼。这个习俗一直流传下来,北齐颜子推在《颜氏家训勉学》中说:“荀奉倩丧妻,神伤而卒,非鼓缶之情也。”宋代岳珂在《宝真斋法书赞》载:“闻有鼓盆之戚,不易派遣。”在元、明、清的文学作品中,“鼓盆歌”、“鼓盆悲”、“鼓盆之戚”之说,更为常见。这一习俗流传至今,即今天许多农村的丧葬仪式中,那个孝子出殡时的摔瓦盆。 由于缶这个乐器具有上述两个特点,因此它在中国历史中扮演了很多政治角色,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也因此而流传至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战国时的“渑池会”: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於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於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这个故事的政治要害,是秦王强迫赵王为其弹瑟,并命史官记录下来以辱赵王,蔺相如遂以血溅五步逼秦王击缶,相应地使秦王的身份更降一级,以回击赵王鼓瑟之辱。

麻烦采纳,谢谢!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______产生的,然后通过

缶声是由于缶面振动产生的,然后通过空气以大约340m/s的速度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人们利用超声波制成的声呐,可以测量海洋的深度,还可以发现鱼群.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340;超声波;声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