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远东运动会-国家队远东运动会开幕式
1.新华社:什么是中国足球该有的样子
2.中国足球曾经最好时期是什么时候?
新华社:什么是中国足球该有的样子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题:团结协作、充满斗志的中国足球,何时能展现出“该有的样子”?
在2019年女足世界杯上,中国队表现出色,1胜1平1负,小组出线,淘汰赛憾负意大利。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探讨中国足球如何补齐短板、加快发展。
中国女足本届杯赛上的表现引来外界一片喝彩。“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场上是战友、场下是兄弟的团队氛围。”中国足协主席说,“团队之间互相信任、互相支持,这是团结协作的表现。希望这种氛围带到男足国家队,形成场上场下互相信任的团队氛围。”
与意大利一役,中国队射门12次、射正5次,角球6次,控球率39%。“这些数据并不落后于意大利队,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把握住机会。”中国足协主席说,“与世界强队相比,我们还存在差距。但只要我们团结协作、充满斗志,即便面对强敌,也不会轻易缴械投降。”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获得的历史性胜利
1、1915年的远东运动会中国1:0菲律宾
这是中国队的首场国际比赛胜利,从1915~1934年中国队连续九届夺得远东运动会足球比赛冠军。
2、1984年12月12日亚洲杯半决赛中国1:0科威特
在半决赛上中国队遭遇了科威特队,这场比赛双方斗的难分难解,90分钟战成了0比0,进入到加时赛快要结束的时候,李华钧抓住一个机会单刀赴会帮助中国队打入金子般的进球,最终中国队淘汰科威特首次进入决赛。不过遗憾的是在决赛中国0比2不敌沙特错失了登顶的机会。
3、2001年10月7日世预赛亚洲区十强赛中国1:0阿曼?
本场比赛的胜利不在于对手,而是这场胜利让中国队提前两轮出线获得了参加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资格,圆了国人44年的世界杯梦。
中国足球曾经最好时期是什么时候?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足球的黄金时代。
众所周知,现代足球运动的鼻祖是英国。中国的土地上最早出现的足球运动就是由鸦片战争后的英国水兵带来的。香港也因此成了中国现代足球的桥头堡。由香港至内地,外国人最多的广东和上海也是足球运动最为普及的地方。
我国现代足球第一次国际比赛是1906年,在北京东单附近的足球场上进行的,由通州协和书院足球队对英国兵足球队,结果协和书院足球队以2:0获得胜利,并荣获”九龙杯”。在此以后,通州协和书院足球队和北京江文书院足球队多次击败了美兵、法兵、德兵等足球队,大大鼓舞了我国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并推动足球运动在华人中的开展。
1908年,成立了我国现代足球运动的第一个组织——南华足球会。同年,上海和香港两地共同发起举行埠际足球比赛,这是我国城市间足球比赛的开端。
1911年,中国、日本、菲律宾三国发起成立了“远东运动协会”。最后两届又先后有印度、印尼和越南参加,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洲际国际竞赛,也成为了“亚运会”的前身。当时的运动会内容还比较简单,足球成了远东运动会为数不多的比赛项目之一。1913年到1934年前,远东运动会共举办了10届足球比赛。除第一届屈居亚军外(比赛球队只有两只),在21年间中国队共获9届足球冠军。当时与日本队的比赛,经常打出赢四五个球的大比分,压得日本足球几十年抬不起头,日本媒体纷纷报道感慨:“既生瑜,何生亮。”
1923年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在日本大阪举办。日本人想借东道主之利洗雪前耻。不料18岁小将李惠堂加入中国国家队,中国队实力大增。中日决战中,中国队五比一再次横扫日本队。又惊又气的日本媒体,纷纷印发号外,沮丧之情溢于言表。上海的《申报》将日本媒体的号外传回国内,把标题翻为“中国足球铁军,堂堂十年连胜”,大胜日本的喜讯流传甚广,使中国足球队在亚洲体坛内获得“铁军”的称号。李惠堂的加盟大大提高了中国队的实力,中国足球此后披荆斩棘,迎来了黄金时代。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李惠堂(1905-1979),字光梁,号鲁卫,中国著名足球运动员。李惠堂在各类比赛中破门1000多次,获国内国际各种奖章近百枚,奖杯120多个。1923年被评为“亚洲球王”。
李惠堂1905年出生于香港。父亲李浩如系广东省五华县人。李惠堂4岁那年,随母亲回到家乡五华县锡坑乡老楼村居住。在那里,这个天性喜爱足球的孩子,把家门口的狗洞当成了练习射门的目标。1921年,李惠堂考入足球运动比较普及的皇仁书院,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足球训练。
1922年,年仅17岁的李惠堂被选入香港最有名气的足球劲旅———南华队,出任主力前锋。他身高1.8米,速度快,动作敏捷,控球技术尤为出色。球在他的脚下,对方两三个人围上去也难抢走。他的射门技术更是令人叫绝,不管什么位置、什么角度,都能左右开弓,球出如矢,力拔千钧。他的倒地卧射更是一大绝招。
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华队参加香港甲级足球联赛,因其球艺娴熟刁钻,出神入化,常有惊人之举,香港球迷称之为球怪。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随中国足球队参加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获冠军。18岁的李惠堂在4场比赛中初露锋芒,名声大振。从此开始了他献身足球的光荣生涯。
1925年后,李惠堂在上海迎来自己的巅峰时刻,由于球艺出众,22岁即被上海复旦大学足球队聘为教练。随后,又参加上海乐华足球队,战绩显赫。1926年,李惠堂率乐华足球队参加上海举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赛,以4∶1的悬殊比分大胜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首开上海华人足球队击败外国球队的纪录,使李惠堂威望大增。
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队如日中天,相继荣获西联甲组联赛、首届高级杯赛和中联甲组联赛的冠军,李惠堂成为大名鼎鼎的“一代球王”。同年,李惠堂率乐华队在远征东南亚国家中,屡建奇功,特别是率队出战菲律宾,战绩出色,满载而归。
1939年,李惠堂随香港南华队远征南洋,在和马来西亚槟城联军队的首战中,南华队以11比0大胜。在此役中,34岁的李惠堂雄姿依旧,频频运球过人开弓劲射,独入7球。
1946年,41岁的李惠堂“挂靴”退役。在长达25年的足坛生涯重,李惠堂获得过包括“亚洲球王”在内的50多个荣誉称号和120多枚奖章。曾4次代表国家队参加远东运动会获足球冠军。1966年他担任亚洲足球协会和世界足球协会的副会长。1976年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世界五名球王之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