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决赛法国门柱-欧洲杯决赛法国胜意大利
1.欧洲杯1/4决赛对阵:法国vs冰岛哪队能胜出
2.请教:明天凌晨的欧锦赛决赛的两个主角-德国和西班牙双方的经典战役和交战记录
3.法国队主力是那些?
4.以足球诠释"古典境界" 五大经典前腰从济科到鲁伊
欧洲杯1/4决赛对阵:法国vs冰岛哪队能胜出
北京时间7月4日03:00(法国当地时间3日21:00),2016欧洲杯第4场1/4决赛在法兰西大球场开始争夺,法国5比2取胜冰岛,吉鲁梅开二度,打入一球的格里兹曼先后助攻博格巴和帕耶破门。法国将在半决赛对阵德国。
法国历史上11次对阵冰岛取得8胜3平,冰岛6次客战法国全遭败绩。最近一次交锋还是2012年5月的热身赛,最近一次正式比赛交锋还是1999年欧洲杯预选赛,两次法国均以3比2胜出。这是法国在法兰西大球场的第80场比赛,此前79场取得49胜20平10负,在重要杯赛中取得4胜1平保持不败。拉米和坎特停赛缺阵,乌姆蒂蒂和西索科轮换进入首发,前者成为自1966年以来首位在大赛中首次代表法国国家队出场的非门将球员。冰岛继续排出创造历史的首发阵容,其中9人身背黄牌。
比赛在雨中进行。开场仅3分钟,格维兹门松传中,吉尔维-西古德森禁区右侧低射被洛里斯轻松没收。随后西索科传球,帕耶外围远射被哈尔多松扑挡后没收。双方开局具有开放性,西博尔松头球摆渡,B-比亚尔纳松禁区弧顶的凌空扫射偏出左侧立柱。法国第12分钟取得领先,马图伊迪直传,吉鲁禁区左侧10码处小角度凌空抽射反弹球,皮球从哈尔多松双腿间穿过入网。
法国在36场欧洲杯决赛圈比赛中有17场率先破门,法国在这些比赛中仅一次被逆转,其余16场取得14胜2平。塞瓦松传中,伯兹瓦尔松头球攻门被洛里斯轻松得到。法国第20分钟扩大比分,格列兹曼开出角球,博格巴小禁区边缘力压伯兹瓦尔松头球破门,封堵后门柱的塞瓦松在门线上未能拦堵皮球,2-0。首度在欧洲杯决赛圈面临2球落后局面的冰岛加强攻势,西博尔松的外围射门偏出。
帕耶禁区左侧传中,马图伊迪禁区弧边缘第一时间的凌空抽射离谱偏出。吉尔维-西古德森任意球传入禁区,洛里斯门线前扑挡后没收。法国半场结束前3分钟连入2球锁定胜局,第42分钟,萨尼亚右路传中,吉鲁头球争顶,格里兹曼回敲,帕耶禁区弧边缘低射右下角入网,3-0。第45分钟,吉鲁脚后跟妙传,反越位成功的格列兹曼突入禁区内单刀挑射入网,4-0。
法国下半场依旧控制比赛。格里兹曼禁区内停球稍大错过机会,帕耶随后第一时间的射门打偏。博格巴35码外远射偏出。格维兹门松的远射同样偏出。冰岛第56分钟扳回一城,吉尔维-西古德森战术任意球右路传中,无人防守的西博尔松前点小禁区边缘铲射近角入网,1-4。但法国第59分钟再次拉开差距,帕耶任意球传入禁区,吉鲁小禁区边缘力压后卫并抢在门将之前头球破门,5-1。
打入2球的吉鲁被吉尼亚克换下。洛里斯神勇扑出了因加森角球混战中的近距离头球攻门。埃弗拉禁区内被反弹皮球打在手上,裁判拒绝判罚点球。吉尼亚克反击中并未传给位置更好的西索科,他在禁区左侧的射门被塞瓦松封堵。科斯切尔尼被曼加拉换下。帕耶也被科曼换下,法国球迷起立鼓掌。37岁老将古德约翰森替补出场。冰岛第84分钟扳回一城,斯库拉松左路传中,无人防守的B-比亚尔纳松10码处头球顶入右下角,2-5。冰岛球迷在赛后仍整齐为球队怒吼助威。
请教:明天凌晨的欧锦赛决赛的两个主角-德国和西班牙双方的经典战役和交战记录
历史上,两队在正式比赛中总共交手过19次,德国以8胜6平5负的成绩占优。在决赛开打之前,德国人在心理上先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德国与西班牙在欧洲杯中的上一次交手,还要追溯到1988年的联邦德国欧洲杯,日耳曼人占据着主场优势。小组赛最后一轮,两德合并前的联邦德国依靠沃勒尔的两个进球,在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以2-0轻取西班牙,不过在半决赛中,联邦德国1-2负于了最后夺冠的荷兰。而西班牙则在小组赛中就以1胜2负的成绩遭到淘汰。
1984年,联邦德国与西班牙在法国举行的欧洲杯赛中相遇,同样是在小组赛最后一轮,西班牙依靠比赛第90分钟时马塞达-弗兰塞斯的进球1-0绝杀联邦德国,随后西班牙一路闯进了决赛,在最后的决赛中输给了普拉蒂尼率领的法国,屈居第2。而德国队则是以1胜1平1负的成绩折戟小组赛。
在两队历史上,德国队曾经5次打进欧洲杯决赛,算上本届欧洲杯已经是第6次,其中3次德国捧得了最后的冠军,分别在1972年比利时欧洲杯,1980年意大利欧洲杯以及1996年英格兰欧洲杯。而西班牙只有2次打进过决赛,1次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那已经是1964年的事情,在马德里的伯纳乌球场,西班牙2-1战胜前苏联获得冠军。
在世界杯的历史上,两队一共有3次交锋。最近一次是1994年的美国世界杯,在芝加哥,两队在小组赛中战成1-1,上半场14分钟,西班牙队7号戈耶科切亚率先破门,随后克林斯曼在第48分钟扳平比分。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首轮淘汰赛,联邦德国2-1战胜西班牙,利特巴尔斯基和费舍尔先后建功,西班牙则由萨莫拉扳回一球。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联邦德国同样是以2-1战胜了西班牙。
总交手次数 胜 平 负 进球 失球
德国 19 8 6 5 27 21
西班牙 19 5 6 8 21 27
欧洲杯交手纪录
时间 地点 比分 进球者
1988年6月17日 慕尼黑 联邦德国2-0西班牙 德国:沃勒尔(2球)
1984年6月20日 巴黎 联邦德国0-1西班牙 西班牙:马塞达-弗兰塞斯
经典战役
——1966年世界杯小组赛:西德VS西班牙
圣战背景: 1966年,新的圣战开始了.该战役是小组赛中的第三次决斗,此前西德5:0胜瑞士,0:0平阿根廷,而狂热的西班牙野牛两战全胜,因此西德队非胜不足以出线.
圣战简介:西德2:1胜西班牙
决斗地:英格兰利物浦安菲尔德球场
西德进球:埃梅利希 40分钟 席勒 85分钟
西班牙进球:福斯特 24分钟
圣战功臣:
(1) 绍恩(主教练)
尽管他从老师赫伯格那里接任新的圣域教皇之位仅仅两年,指挥大规模圣战的经验尚有不足,但他有着德国人从不缺乏的勇气和睿智,他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必杀绝招.绍恩告诫他的队员们:足球比赛中要把注意力最高度的集中在每个半场的最初和最后五分钟里,在这个时间入球和失球对双方的心理影响都将被难以估量的最大化,而本场比赛他的弟子恰恰是在这个时间段的入球使球队逆转取胜.在德国足球的历史上,他是正式提出此理念的第一人.
(2) 席勒(队长)
这是继瓦尔特之后又一位最能代表德国足球风格和日耳曼精神的国家队员,也是贝肯鲍尔共事过的最令他尊敬的足球运动员,称他为"性格巨人"和"天才领袖".他在意志,毅力,胆略,勇气,体能,足球技艺等方面都堪称绝佳.他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必要时会为了造福全队而牺牲自己.即使在日常的训练中他也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允许队友们有任何的失误和松懈,其要求之严格可用苛刻形容.但由于席勒做任何事情总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所以大家对他的指挥总是心服口服,没有任何人能违抗.总之,他是足球场上一位绝对的统帅.而正是他这种强大的领导能力使德国队再次上演了一场后发制人的好戏:上半场比赛第24分钟,由于裁判员的失误令对方以1:0领先(福斯特非常明显的是用手把球停下来后射门中地),这令西德队员们极为恼火,蜂拥而上与裁判进行无谓的争论,此时席勒却十分冷静的要求甚至是命令他的队友们压下心中的不满与愤怒继续比赛.于是,在他的率领下,遭受不公平的待遇的西德队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表现中的理智和严谨令每一个观战的非德球迷都不寒而栗,球队再一次展现了世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和强大,丝毫没有一丝的凌乱和泄气.席勒本人更是力挽狂澜,打入制胜一球.
(3)埃梅利希 (中场)
这位小个子队员用一次超出正常思维以外的射门为这场比赛增添了眩目的光彩,他向世人宣告:"德国队也有天才!"第40分钟他接到一个界外球,转身晃过一头西班牙野牛,突破至底线,此时按照正常的思维本应起脚传中,但埃梅利希确在毫无射门角度的情况下用左脚射门,球斜线上升,擦着近门柱向球门远上角飞去,最后打在远门柱上弹入网窝,再有一点偏差球就会出界.个人意见,此球的精彩程度绝不逊色于范巴斯腾在88年欧洲杯上的零角度射门,甚至尤有过之.只是因为年代的久远,射门球员名声的差异,比赛重要性的不同以及当时尚不发达的体育媒体令此球有所埋没.当年射门一进,全场观众立即掌声雷动,难以相信眼前的事实!
圣战点评:
席勒伟大的个性魅力与实力,埃梅利希灵光闪现的天才表演验证了绍恩理论的正确性与实用性.德国足球从此诞生了一种全新的足球理念,它使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德国足球传统进一步升华为总是在关键时刻取得关键入球,从而给敌人以决定性的打击的足球风格.我将它总结为十六字诀:"先发制人-一招制敌,绝地反击-败中求胜".总而言之,这种理论是要求队员们在对手尚未进入角色或是认为比赛即将结束而有所松懈,精力不集中时,用百分之二百的精神全身心投入,抓住对手任何一点小小的错误,施以毁灭性的打击,让对手再也难以翻身.
绍恩的这套理论给从总体上来说仍然缺乏天才的德国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特殊方法,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浅显的道理:即,全情投入胜于一切,精神意志压倒一切!或许这有些唯心化,但如果每一个人都能真正做到这一点,那么个人的成就都会不可限量.遗憾的是,世上大多数人都缺乏勇气,决心和毅力去实行它,而这也正是德国人的高明可敬之处!
从此以后,靠着这种独特的足球理论,德国队在随后30余年里发生的多次圣战中都总能立于不败之地,取得了黄金般灿烂的成就!!!
法国队主力是那些?
亨利,首次代表国家队参赛:1997年10月11日 法国VS南非国家队出场纪录:120场(51球 29助攻)截至2010.06.05世界杯参赛次数:3 (1998,2002,2006)世界杯参加场次:17(5 次替补)总出场时间:1298分钟进球总数:6红牌:1国家队荣誉: 1996年代表法国队获19岁以下欧洲青年锦标赛冠军 1998年、2000年代表法国队获哈桑二世国王杯冠军 1998年代表法国队夺得世界杯冠军 2000年代表法国队捧起欧锦赛冠军奖杯 2003年代表法国队获第6届联合会杯冠军 2006年代表法国队夺得世界杯亚军俱乐部荣誉: 1997年在摩纳哥队获法甲联赛冠军 2002年代表阿森纳队夺得英超联赛冠军 2002年代表阿森纳队夺得足总杯冠军 2002年代表阿森纳队夺得社区盾杯冠军 2003年代表阿森纳队夺得足总杯冠军 2003年代表阿森纳队夺得足总杯冠军 2004年代表阿森纳队夺得英超联赛冠军 2004年代表阿森纳队夺得社区盾杯冠军 2005年代表阿森纳队夺得足总杯冠军 2006年代表阿森纳队夺得欧洲冠军杯亚军 2009年代表巴塞罗那队夺得西班牙国王杯冠军 2009年代表巴塞罗那队夺得西甲联赛冠军 2009年代表巴塞罗那队夺得西甲联赛冠军 2009年代表巴塞罗那队夺得欧洲冠军杯冠军 2008-09赛季帮助球队成为了足球史上第四支,西甲第一支三冠王球队. 2009年代表巴塞罗那队夺得西班牙超级杯冠军 2009年代表巴塞罗那队夺得欧洲超级杯冠军 2009年代表巴塞罗那队夺得了世俱杯冠军 2010年代表巴塞罗那队夺得了西甲联赛冠军。个人荣誉 2003年欧洲足球先生第二名 2003年和2004年世界足球先生第二名 2000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法国足球先生 2003年联合会杯获金球奖和金靴奖 2004年和2006年英超最佳球员 2003/04赛季和2004/05赛季欧洲金靴奖国家队表现 1997年,亨利还以欧洲青年锦标赛冠军的身份与队友一起参加了在马来西亚举行的20岁以下世青赛,当时的法国青年队中还包括特雷泽盖、阿内尔卡、西尔维斯特、萨尼奥尔等人,如今他们都已经成长为各自俱乐部队中的主力。不过,在那届世青赛上,法国队在1/4决赛中被乌拉圭队点球淘汰。在那一年,亨利还第一次入选了雅凯的国家队,完成世界杯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便是让亨利终生难忘的法兰西之夏,在98年的世界杯上,锋线乏力的法国队被认为“没有牙齿”。但是亨利却让法国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尽管只是作为吉瓦什的替补,但是亨利却成了法国队中进球最多的球员,他在同南非和沙特队的比赛中打进了三个球并由此一举成名。在同巴拉圭队的1/8决赛中,亨利还差点攻破齐拉维特的大门为法国队打进制胜一球,但可惜的是,球被门柱拒之门外。尽管在同意得不敢直面罚点球的过程,但轮到他自己主罚时,他仍然冷静地一蹴而就,对于21岁的亨利来说,这样的经历足以让他受益终身。尽管帮助球队捧起了大力神杯,不过亨利的心中仍有一丝遗憾,那就是在决赛中他没能上场,在品尝到世界冠军滋味的同时,亨利年轻的心中也立下了誓言,那就是有一天他要靠自己的进球帮助法国队再次夺取世界冠军。 2000年夏天对亨利来说又是一个收获的日子,在欧锦赛中,亨利再次向人们展示了他惊人的速组成的锋线再次横扫欧陆。他的表现令丹麦门神舒梅切尔也感到无可奈何,只能慨叹岁月的无情。在这届比赛中亨利总共打进了3个球,并且入选了最佳阵容,帮助法国队成为第一支在获得世界杯后接着赢得欧洲杯的球队。不过,对待好不容易才到手的冠军奖杯,亨利似乎并不太珍惜,他顽皮的天性再次显现无疑。 然而,当踌躇满志的亨利出现在2002年世界杯赛场上的时候,没想到却遭遇到了沉重的打击,拥有英超最佳射手亨利和意甲最国队,许多必进之球都鬼使神差般地打在了门柱上。在第二场同丹麦队的比赛中,亨利还领到了一张红牌,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韩日世界杯之旅。亨利的这张红牌创造了世界杯的一个纪录,它恰好是世界杯决赛阶段的第100张红牌,不过,对亨利来说,这样的纪录他还是希望由别人来书写。 2006年世界杯上,亨利率领法国队连克强敌,最终获得亚军。
以足球诠释"古典境界" 五大经典前腰从济科到鲁伊
文/鄢卫华
古典境界,这是一个什么定义?优雅?还是闲庭信步般缓慢的节奏?这都不关键,重要的是骨子里对足球本真的执着,超然的气质,奔放的想象力以及成为一支球队灵魂和枢纽并最终决定一场比赛结果的能力,那种惊鸿一瞥灵光一闪就足以改变比赛的走向。
从普拉蒂尼、济科到齐达内、里克尔梅、鲁伊·科斯塔,他们千人有千相,但骨子里的共同点让他们同时成为了这个专题的主角——古典主义的唯美以及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与浪漫情怀。他们不似小罗,属于魔幻,斑斓绚烂地左右着比赛结果;他们也不似亨利,属于精致,拥有着令人艳羡的现代化身体素质。他们只做一件事,将比赛带入自己的节奏,且行且慢,且行且快,一切的快慢变化、对大局的掌控都在自己的脚下。他们以大师般的优雅在球场上自信而娴熟地盘带,看似闲庭信步,却随时都可能迸发出火花点燃球场,只需要一次天外飞仙般的美妙,就足够成为经典。他们演绎着美仑美奂,在一击得手后,轻摇羽扇下,露出难以察觉的笑容。这种境界,是一种内省、一种风致,是高手中的高手、极品中的极品。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这是杜甫当年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不禁发出的由衷赞叹。如果诗圣活到现在,再如果恰恰还是个球迷,说不定就会奋笔疾书为几位古典境界的艺术大师题上一首首不朽的诗篇。
他们将足球升华为艺术,他们是上帝宠爱的舞者。遗憾的是,他们正在变得越来越稀少。是的,古典境界的足球,现实存在的生存空间并不广阔,它依然是一种理想,是一种不世出的自我表达。幸运毕竟只是浪漫的偶然,正所谓驴饮非品,古典也不可能量贩。无论时光如何流逝,他们为足球历史留下的经典,为所有球迷制造的欢乐,都不会被我们遗忘……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九歌-东君》
普拉蒂尼
阳光的微笑、微卷的头发、风流儒雅的外型,这位身披法国队10号、长得有点像拿破仑的传奇球星是法国浪漫足球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实践者。他气定神闲的指挥、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一针见血的穿针引线、一招致命的任意球和凌波微步似的过人无不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艺术足球的魅力。
我国战国时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曾在他的作品《九歌-东君》中写道:“青云衣兮白霓裳……”这与普拉蒂尼是那样的相似。穿上法国队的蓝白色战袍,他就是浪漫优雅的化身,他在球场上总是那么从容不迫。皮球在他脚下时,球场中嘈杂的呐喊声安静了,然后就看他翩翩起舞。这种舞蹈有别于南美球员那种节奏明快、充满了狂放野性的桑巴或是探戈舞步,普拉蒂尼式的舞蹈是一种充满了贵族气质的浪漫而抒情的华尔兹,一种宫廷舞步。凝眸、微笑、旋转,潇洒而又飘逸,似乎在不经意间,他已经轻易躲过了对手一次又一次的疯狂逼抢与围追堵截。几乎已经到了随心所欲,无所不能,收发自如的境界。四两拨千斤,举重若轻,普拉蒂尼的功力实在是太过深厚!足球场上的普拉蒂尼就好比是一位中国历史中唐伯虎式的大才子,才高八斗,冠绝天下。对手的任何刁难与考验都只当是小菜一碟,轻描淡写地就化解于无形。
作为一代大师级人物,在球场上错综复杂的局势下,普拉蒂尼总是能够迅速理出一个头绪,找到一条清晰的脉络,勾画出一条致命的攻击线路。有时,甚至是用自己超人的能力去创造出一个原本并不存在的空当,开辟出一条原本并不存在的进攻通道。而其他球员往往要在他的精彩表演已经完成之后方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在刚才那样的情形下,还可以作出这样的处理。当场上两军交战,局面不定的时候,他就会出现灵性的一脚,改变局面,这就是帅才。才华横溢的艺术气质和争强好胜的战斗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普拉蒂尼享有“任意球之王”的美誉。每次比赛前,对方的教练都会叮嘱队员千万注意普拉蒂尼的任意球,不要在禁区前20米到30米的地方犯规,否则意味着给普拉蒂尼送分,当他发现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时,球就会从他的脚下向着既定的目标准确前进,“举长矢兮射天狼”正是他定位球能力突出特点的写照。
从足球美学的角度来看,普拉蒂尼在球场上的演出非常富于观赏性,带给了球迷们极大的视觉享受,另外,他还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在关键时刻往往会爆发出一种惊人的能量,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就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奇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84年欧洲杯,这届杯赛是普拉蒂尼一个人的天下,从小组赛到决赛,每场比赛他都有进球,最终他在五场比赛中攻入破纪录的9球,包括两个帽子戏法,法国队也气势如虹地轻松夺冠。直到今天,在任何一届大赛上,都不曾出现过像普拉蒂尼那样,以个人气魄,每场比赛都彻底震慑对手,并最终主宰整个赛事的情景。 然而有时失败远比胜利动人,1986年世界杯与西德队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之后,他高举双手向伤心的球迷们鼓掌示意,泪水在蓝色的眸子中闪烁的长镜头,给人留下了最强烈的震撼。那双眼,如海水般湛蓝深邃,让人想起了泰坦尼克号催人泪下的绝响。虽然普拉蒂尼将法国人夺取世界杯的悬念一直留给了12年后的齐达内,但他史无前例地连续三次夺得欧洲足球先生以及荣膺欧洲杯最佳射手和最佳球员的殊荣都足以证明他无愧为法国最传奇的10号。
最经典进球:1984年欧洲杯决赛对西班牙,下半场57分钟,普拉蒂尼在禁区前沿左侧主罚任意球,一脚强劲的下旋球划过一道弧线飞向远门柱,西班牙门将阿科纳达原本已经抓住了球,但急速旋转的球还是从掌中滑脱,缓缓滚过了球门线。
最得意射门:1985年丰田杯上,当时他在对方两名后卫的夹击下,用右脚将球挑起,然后身体横卧在空中用左脚将球打入球门。只可惜裁判认定此球无效。
“我之所以踢球,是因为我对足球的热爱。不过,从某个时期起,我对四处奔波打比赛感到厌倦。”--普拉蒂尼
“他是个了不起的对手和人物。不过,他给我产生了这样的印象:他踢起球来并不感到快乐,他太冷冰冰了。”--马拉多纳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济科
足球,是职业还是娱乐?一个桑巴舞者的回答是:“艺术!”
他叫济科,为艺术而生,为艺术而狂。
足球有胜负、有成绩、有策略、有计谋。而桑塔纳则诠释为足球是表演,是展示。桑巴学校出身的济科是他精心雕琢的璞玉。
很少有人知道亚瑟·安图内斯·科因布拉是谁。但是说起有“白贝利”美誉的济科,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他的名字这么冗长拗口。济科是他的昵称,含有敢斗常胜的“小公鸡”的意思,久而久之,济科就成了他最为人知的大名。1982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巴西队3∶1胜玻利维亚一战,世界杯前曾先后在中国各地播放。济科以一个点球,一记凌空补射和一脚直接任意球上演帽子戏法,确定了他在中国球迷心目中的地位。为中国球迷献上首粒美妙的倒勾进球的球员也是济科,在中国球迷最早接触的1982年世界杯赛第一阶段4∶0胜新西兰的小组赛中,第28分钟巴西队后卫莱昂德罗沿边路突破后在右侧起脚传中,球落在门前8米处,济科背向球门跃起后漂亮的凌空倒勾,将球打入左侧网底。看台上一片沸腾,瞬间成了**的海洋。中国球迷从那一刻开始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种美妙的射门方式。
看济科踢球绝对是一种享受,他技术出类拔萃,走位飘忽,视野开阔,突破能力非凡,进攻和射门意识极强;他足智多谋,可踢多个位置,攻守俱佳,临场经验丰富;他轻盈灵巧,左右开弓的射门脚法神鬼难测,尤其是香蕉球和凌空反弹球令人叫绝,从后场带球砍瓜切菜般过人破门,与地面平行飞身横扫破门,脚后跟挑球过人后破门,连续颠球后转身破门……同济科相比,现在的巴西队除了小罗,其他所谓的一些“技术流球星”应该感到汗颜,罗纳尔多和里瓦尔多们的技术似乎并不敢言精湛,而德尼尔森夸张而不实用的假动作则更像是街头马戏班子走江湖的把式。当时,全世界球迷都被他的轻灵优雅的艺术足球所倾倒,人们认为巴西足球的复兴重任将由他来完成。
遗憾的是,虽然才华出众,球技超群,但济科的足球生涯充满了痛苦与辛酸,充满伤感。最经典的1986之痛成为了这种遗憾与伤感的缩影,在1986年世界杯前,巴西人并没有认为自己的足球需要有什么变化,防守不佳只是注意力的问题,因此提高了注意力的巴西人在1986年世界杯上5场比赛里只丢了1个球(即便是和1994和2002年的冠军队比,这个数字也是惊人的),但是世界杯仍然离他们远去了。小组赛和1/8决赛,巴西队虽然一路顺风,四战全胜一球不失,但实际上只是没有碰上强手,问题才没暴露。接下来的1/4决赛大家都知道了,巴西队与法国队进行了一场世界杯战史上最壮美,最富有魅力的激战,最终在互射点球中败下阵来。世纪大战最考验人的精神意志,而济科,苏格拉底,普拉蒂尼这些古典艺术大师们都先后垮了下来,还有吉雷瑟被卡洛斯禁区外拉倒的单刀,佩龙击中右柱再弹卡洛斯后脑进的点球,塞萨尔又一次中框,和费尔南德斯的最后一射。这些音符,让这场比赛成为了史诗般的乐章。济科赛后泪水涟涟,连他的宝贝儿子也劝不住。是的,他的失败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世界杯悲剧,同时也是他那一代巴西艺术足球大师包括法尔考、苏格拉底、儒尼奥尔等人的世界杯悲剧。尽管济科曾经为弗拉门戈队夺取过南美解放者杯和丰田杯,并且当选过1981年世界足球先生,但是世界杯的经历将是他胸口永远的伤痛。
济科的风度已不再,他知道自己的足球生涯已经结束,他不需要听人说什么安慰的话,身披10号球衣的他却总是被不幸缠绕,他率领的巴西队总是在最后的时刻与胜利擦肩而过,他的痛苦是那样深刻,世界上本没有一种痛苦可以比这更深刻!
多年以后,当你目睹许多丑陋的比赛和跌跌撞撞的进球时,你无法不怀念济科时代。不管足球走到多远,在灵魂深处,都跃动着一个足球的通灵者,我们无须呼唤一个新球王,但却必须时时重温那原初的灵性——那种不需要任何理由任何阐释的单纯快乐。如同苏轼词中写道,在一场夜雨后,落花的痕迹都已经不复存在,那柳絮也都已经落成了满池的漂萍。春色难留,且随时光逝去,荣誉亦难强求,到头来那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虚凡物什。
“第一眼看见济科,我就意识到这是个旷世奇才。他凭直觉踢球,控球精准,有一种动力驱使他前进。他是个100%的足球艺术家。”--前巴西队主帅桑塔纳
“普拉蒂尼是伟大的球星,但我更愿意与济科相比,对我来说,济科是历史上最佳的球员,我乐意模仿他在球场的每一种动作。”--罗伯托·巴乔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齐达内
50年代斯蒂法诺,60年代贝利,70年代克鲁伊夫,80年代马拉多纳,这不是什么评选,已经是历史常识。90年代呢,齐达内!过去10年里,齐达内得到了足球运动中所能得到的所有荣誉——世界杯、欧洲杯、联合会杯、欧洲冠军杯、意甲和西甲等等比赛的冠军。
不是谁都能起舞的,如果没有舞技。即便有舞技,也不是谁都能如李白诗中那样畅快着起舞的,如果没有那些辉煌的成就,如何能这样傲然张狂而尽兴舞之?齐祖舞时,如酣酒之后的太白,和着古韵,在法兰西或是伯纳乌的月光下腾转挪移,身影四周留下对手呆若木鸡的尴尬。
翻着他的传奇就如同连绵的夏日一般,悄悄地却是火热般渗透到了心里来。你要寻他?那可难找!在场上,他犹如灵动的白狐,策划进攻时在禁区前沿一直徘徊,一时没留神,就被他连球带人滑了过去,醒过神来想要截球,人虽然好好在你跟前站着,球却早已一溜烟到了最适合的位置上去了。他仿佛有着白狐特有的生存嗅觉,控制比赛的欲望让他在赛场上更加傲然,有时真不禁纳闷,这个头顶微秃的男人哪里来的一身浑然天成的好球技呢?看着他,不用大起大落,也没有剑拔弩张,就是微微的一动,对了,就好似被微风吹起的水晶帘,还没等落下,已经被满架的蔷薇熏着陶陶然了。
他给人的印象一向是温文尔雅,与世无争。一边在球场上踢着自己的艺术足球,一边享受着皇马的高薪,实在没有必要和别人计较些什么。法国人浅浅的微笑是他平和心态最完美的体现。作为一名古典艺术足球大师,齐达内的综合素质近乎完美。他的双脚能够在任何位置、任何情况下,采用任何一种方式控球。当然,再全面的人也有自己的独门绝技,齐达内的拿手好戏就是“马赛回旋”。这是一个华美而又实用的摆脱技巧,是指正向带球过程中踩球后紧接着360度旋转顺势转身摆脱防守者,再或传或射,一气呵成。齐达内的“马赛回旋”屡屡在实战中绽放光芒,尤其在双方看似均等得球机会的情况下,能出其不意地占据主动。
即使在他最安静最黯淡的时刻,他在技术上的才华也永远不能低估。最好的例子莫过于2002年冠军杯决赛。当时他刚结束停赛,并且还在1997年、1998年在尤文图斯连续两次决赛失利的阴影下挣扎,然而正是他在中场哨声即将响起之际,以一记超自然般的左脚凌空抽射攻破勒沃库森大门,带领皇马在百年大庆之际夺得了第九座冠军杯。从此后,即便是那些最吹毛求疵的皇马球迷,那些斯蒂法诺时代的忠崇拜者也只能拜伏于齐达内面前了。
一种谦逊的大气,一种内敛的霸道,一种纯真的深邃,一种瞬间的永恒,一个法兰西的齐达内,一个逐渐远去的经典。在世界足球日益功利化的今天,在粗野与粗糙泛滥赛场的今天,他的纯粹是否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内成为我们的回忆?那份属于齐达内的优雅与伟大,那种依附于齐达内的从容与潇洒,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回到我们的身边。
有3场法国队的比赛注定成为齐达内的传世经典——因为在这些重大而又群星汇萃的巨献中,齐达内一个人发出的光芒却让整个苍穹为之黯淡!一场本来应该是针尖对麦芒的对抗,但一个人发出的能量却制约了整场战役的走势。
1)1998年7月12日 法国3:0巴西(1998世界杯决赛)
在经历了那张郁闷的红牌之后,齐达内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在90分钟内完成了从罪人向英雄的转变,也将法国的名字第一次镌刻在了大力神杯之上。两粒头球谱写了法国足球最辉煌的篇章,香榭丽舍大街上空飘扬着的“齐祖,齐祖”的欢呼声为齐达内的功勋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2)2000年6月28日 法国2:1葡萄牙(2000欧洲杯半决赛)
法国队在90分钟内起回生般地逼平葡萄牙队,加时赛第117分钟,法国队获得点球,齐达内用他那静若止水的心态和无所不能的右脚将球送入网底,率领法国队杀入决赛并一举夺取德劳内杯。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曼妙的舞步也许能够被模仿,洒脱的技术也许能够被超越,坚强的意志也许能够被复制,但将这些素质完美地结合在一个人的身上却是极其难得的,而齐达内做到了这一点。
3)2004年6月13日 法国2:1英格兰(2004欧洲杯小组赛)
齐达内的领袖气质又一次在危难时刻被激发出来,卫冕冠军法国队首场比赛中便遭到了来自于英格兰队的有力挑战。比赛在邻近尾声的时刻法国队仍然一球落后,但齐达内一个精彩绝伦的任意球将卫冕冠军从失败的悬崖边拉了回来。3分钟后他又顶住压力打入决定胜负的一个点球,帮助法国队完成了一次经典的绝地反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人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齐祖,即使在你足球生涯倒计时的日子里,请继续为我们制造经典!
“你永远指望得上的家伙,真正控制局面的人。”--亨利评价齐达内
“他是人类的文化遗产,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2003年10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亲临伯纳乌观看了冠军杯皇马迎战贝尔格莱德游击队的比赛后,如此评价齐达内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里克尔梅
有一种人,他天生就是归属于绿茵场的精灵,哪怕只有邮票大小的一方舞台,他也可以随意地驻足其上悠然舞蹈。如果要为小罗在2006年世界杯的舞台上,寻找一位对手上演足球版的《绝代双骄》,里克尔梅一定会当之无愧地被推上PK台。即使是在2005年小罗几乎遮蔽一切的光芒下,罗米的魅力还是能够穿透比利亚雷尔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照耀到世界各地崇尚艺术足球的球迷心中。
情歌球场因为他的到来而繁茂异常。这是个有些尴尬的事实,尽管拥趸者甚众,但里克尔梅的成功之路一直有些荒凉,曾被巴萨发配的伤痛让这个阿根廷人总有些不甘。但那段经历其实不是失败,因为足球之于罗米,是一种理想,是一种张狂,是征服世界拜倒在自己脚下,是特立、坚持以及偏执。
他的球风一直以和缓见长,这好似春日的明丽。曾有人赞他说:“他保持了20世纪70年代球星的那种令人沉醉的风格,尤其是令人拍案的低弧度传中球”。他的华美让他的脚法无人匹敌,他的天生直觉让他的视野贯穿整个球场。
而欣赏这一切的代价只需要一个:缓慢的节奏。几乎有他在的每一场比赛都显得诡异,合了他的节奏,你能被眼花缭乱的短传与中路争抢的繁花似锦而迷惑;不合他的节奏,你又仿佛陷入时间与空间的错乱,一个人在场上闲庭信步,而周围却兵荒马乱。时而无措,时而狂放,这两种尴尬的特质奇异地结合在他的身上。无怪乎他就如一泓涧水一般,从东到西寻寻觅觅的,不仅在找伯乐,还需要配合他的队友与对手们。贝尔萨放弃了里克尔梅,同时也放弃了传统的阿根廷足球,四年前的世界杯我们可以看到他不停在场边烦躁地踱步,小组赛后便踱回了老家。巴塞罗那也不欣赏罗米,因为小罗来到了诺坎普,然而魔幻到了情歌球场也未必能够全身而退,那里是里克尔梅的领地。罗米不是张狂的人,但李白诗中弃其之人与乱其之人却是真没有理解他是如何在控制比赛的,某一天明白了,那已经晚了。
阿根廷媒体早已指出,里克尔梅的所谓慢其实是一种节奏的掌握,看似迟缓,但是实际上它的每次分球都恰到好处,妙到巅毫,“慢”是在为“快”做准备。当里克尔梅选择“快”的时候,这也就是阿根廷的刀出鞘的时候。2000年的丰田杯,里克尔梅两次由慢转快的变化让帕勒莫攻进了两球,博卡青年也因此2∶1力克当时如日中天的皇马。2005年11月阿根廷对英格兰的热身比赛里克尔梅两次由慢转快的变化也带来两个进球,尽管最终输掉了比赛,但里克尔梅个人是胜利的,因为在他下场之前,英格兰一直都被他玩于股掌之中。快慢之间转变的奥妙实际上也就是对节奏的把握,里克尔梅无疑是当今世界上节奏感最好的球员。他完全是靠自己的天赋在踢球,他的动作从来不会花哨,只有实用,无论是个人控球还是控制比赛,里克尔梅的节奏感都美妙绝伦。去年那场对英格兰热身赛后,英格兰队主力中后卫里奥·费迪南德就由衷地赞叹说:“和他交手时,我看到的比我听到的和想象到的还要好,在欧洲很少有球员具有他这样的特点,现在能够经常看到他比赛也可以让我学习到很多的东西。他的个人技术无可挑剔,同时他还能够非常聪明地为队友做球。尤其喜欢他在进攻中展现的速度,还有大局观,他是一名具有决定比赛能力的球员。”
里克尔梅是一个性格极其独特的人。独特的性格,独特的技艺,让他只能成为一支球队的领袖,而不能充当配角。巴萨的经历说明了这一点,至于贝尔萨时代的阿根廷国家队不用他,也是战术上不相吻合的结果。起用里克尔梅是佩克曼与贝尔萨最大的不同点,从而也使球队风格发生了根本转变。佩克曼选择了里克尔梅的才华,其他位置的安排则是为了协助里克尔梅发挥,比如双后腰。“罗米不是一种依赖,而是一种需要。”很显然,在盛产前腰天才的阿根廷国家队,佩克曼是铁了心要将“罗米路线”进行到底了。
里克尔梅与佩克曼之间的惺惺相惜,不像是一般教练和球星之间的关系,却总是让人嗅那么一股子高山流水的气息:“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就好比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与钟子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