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懂球的胖子梗是怎么来的

2.张怡宁手握19个世界冠军,自称奖牌该拿的都拿了,为何选择退役呢?

3.张怡宁放水的具体对话是什么

4.张怡宁曾评价伊藤美诚20岁以后对中国女队没有威胁,正确吗?

不懂球的胖子梗是怎么来的

奥运会张怡宁解说是谁-奥运会张怡宁解说

不懂球的胖子这个梗来自于里约奥运会,中国台湾省球迷给刘国梁起的。

当时张继科对战丹羽孝希,由于张继科比赛前还在睡觉,一开始比赛就很懵,在输掉第1局的时候刘国梁就喊着让他清醒一下,已经是奥运会了别懵啊。叫醒之后张继科就发威了,连赢4局。这个也是一个笑料。

因为并不像其他教练一样讲战术而是叫起床。导致有些台湾球迷甚至开始怀疑:刘国梁是不是不懂乒乓球。有的不懂乒乓球的观众还觉得刘国梁只是一名工作人员。刘国梁一点都不介意这个称号反而还挺喜欢的,还自我调侃。

其他乒乓球运动的梗:

王楠和孔令辉有一次开会被当成男队和女队的典型批评了,然后他们就击了个掌 。后来再到开会只有孔令辉被当成典型批评了,孔令辉要跟王楠击掌,王楠就不干,说现在只有对方是典型了,自己是乖孩子。

王楠和张怡宁以前每次在领奖台上都不住的聊天。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央视请了王楠做嘉宾在北京演播室解说,张怡宁去鹿特丹现场做的解说,两个人当时做了连线。

用央视爸爸的电话聊了五分钟的天,才聊到比赛的正题,张怡宁还吐槽说邀请方1给的时间太短了,旁边人吐槽说给能聊三天三夜。

张怡宁手握19个世界冠军,自称奖牌该拿的都拿了,为何选择退役呢?

张怡宁选择在巅峰期退役,张怡宁这么厉害,为什么那么早就退役了,估计这是很多乒乓迷的疑问,一段张怡宁早年的采访视频曝光,通过这段视频,我们终于知道张怡宁退役的原因了。

她说:“让我选择退役,是觉得所有的冠军都拿到了,真的是没有任何的挑战。对于我来说,因为大满贯已经拿到两次,奥运会冠军也拿到了四个了。”网友看后纷纷评价道:“大魔王退役是因为没有与其匹敌的对手了,无敌是多么寂寞…”“大魔王就是大魔王,退役因为没有对手也是绝了,凡尔赛本凡!”“大魔王是真的牛,任何凡尔赛对她来说都是普通级别 ”。

张怡宁的经历

张怡宁,一九八一年十月五日出生在中国北京市,其极其擅长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在役二十年各类奖项拿到手软,曾击败数位乒乓球界的翘楚,因此被奉为“大魔王”。

前日本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曾经这样评价张怡宁:“与她一起比赛是个悲剧,张怡宁不仅球打得好,而且人还很谦虚,是我的偶像。”关于张怡宁的成长,其实有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在她还小的时候,和所有孩子一样需要参加不少兴趣班,譬如舞蹈、武术和游泳等等。但她对于舞蹈的兴趣薄弱,时日不长就退了班;武术又因为个子不高年龄不够,最终遗憾放弃;后来接触了游泳,又因为肩太靠前这个先天条件的限制,只能无奈离开游泳池。

一九八七年,张怡宁五岁。此时她跟着酷爱打乒乓球的舅舅,踏进了北京东单业余体校乒乓球队。谁知这一次的来临就一见如故,并由此拉开了乒乓球历史上,隶属“张怡宁时代”的帷幕。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但外界因素或多或少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想来张怡宁也十分感激父母,因为她后来的成就,离不开张启源夫妇的爱和陪伴。

张怡宁的教练是赵建国,不得不说,伯乐总是具备发现千里马的慧眼。已然中年的赵建国很看好张怡宁,像个操劳的老父亲,并日日警醒穷追不舍。张怡宁也没让教练赵建国失望,九岁那年,她生平第一次代表东城区出战,更是不负众望拿到了北京市冠军。但是这次比赛,却令张怡宁终生难忘。

因为后半场比赛她是哭着打完的,对手是她比较熟悉的人,日常切磋从来没有输过。前两场比赛一比一,双方平局。可是第三场比赛却是十五比十三,对方领先。像张怡宁那样的天之骄子,肯定很难接受自己的失误,所以一时之间情绪波动变大,竟然落下了委屈的泪水。之后很多媒体对这件事进行报道,不乏有人借此戏谑,说张怡宁的第一个冠军是哭回来的。事实上,是我们的要求略显苛刻了。我们能够接受普通人碌碌无为,但却对于天才选手斤斤计较。我们似乎不愿意承认自己潜在的完美情结,可完美真的存在吗?

后来张怡宁去了什刹海业余体校,她的教练变成了王涛启蒙教练王西天的女儿——王碧玲。 王碧玲师出名门,球技精湛。她教导张怡宁一年半,促使她的反手技术突飞猛进,首次参赛就斩获个人第六、团体第四的优异成绩。王碧玲之后,唐鑫森接管了张怡宁的教练事宜。他看到了张怡宁瘦削的身体里,蕴藏着无限潜能,因此对她格外严苛。

一开始张怡宁对唐鑫森苛刻地训练有些抗拒,但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懂事了,她知道教练的良苦用心,所以抵触情绪没有持续多久。最后张怡宁偏慢的整体速率显著提高,逐渐具备与高水平选手比赛的实力。在什刹海业余体校的四年倏忽而逝,那是一段蓄力的日子,也为张怡宁后来冲击世界冠军夯实了基础。一九九四年,张怡宁进入北京市体工大队,也是在那里,她遇见了乒乓球生涯中最关键的人物——李隼。李隼对张怡宁的评价是:气质很好,输赢都不动声色,身体条件一般,但手感很好。

大抵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需要厚积薄发,如同张怡宁,让众人始料未及。这个九岁时哭着打完比赛的女孩,十八年后,竟坚毅自信地站上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不同的是,这一次她没再流一滴眼泪。她坦荡干脆,随后凭借高超的球技,以压倒性的比分,完胜瓷娃娃“福原爱”。令人猝不及防倒也不出所料的是,这一次福原爱泪洒现场了。

张怡宁手握19个世界冠军,选择退役

张怡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时候这么一握手,那个人就觉得自己输了。”不关注体坛的人,可能只知道“大魔王”张怡宁,但却不知道她为什么被奉为“大魔王”,甚至会对她说过的话百思不得其解。她在一生中拿了19个世界级别的冠军,这样的实力与成就,在乒乓史上一直都是一个神话的存在。

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其实天赋这种东西,从来就不是单凭努力能持平的。张怡宁是全满贯冠军,基本上运动员能够获得的金牌,她都早已悉数收入囊中。但就是这样一个凭一己之力,令乒乓球界闻风丧胆的“大魔王”,却选择在自己最璀璨的时候,卸掉那身南征北战的盔甲,穿上一袭洁白无瑕的婚纱,成为心上人的小公主。

2011年,正值巅峰期的张怡宁正式宣告退役,这消息一出,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没有人想到巅峰期的张怡宁本还可以拿更多的冠军,却就这样选择退役,让人简直无法理解。

在退役采访上,她说:“我虽说技术已经到了很好很好的地步了,但有什么用呢?跟对方一握手,对方就知道自己输了,我想把更多的机会留给新人,让新人也有夺冠的机会。”这话一出,也是震惊了无数人,让大家都看到了大魔王的自信,这时,大家才渐渐知道张怡宁退役的真实想法。

如今的她

无敌是多么的寂寞,荣耀的背后刻着一道孤独,凡是大型比赛,她基本上没有输过,金牌稳拿。有人说她的退役,是因为难逢对手。的确,在那个属于张怡宁的时代,除了张怡宁,没有人能打败张怡宁。她的实力与状态调整,快得让人可怕,虽然有过低谷,但这只是一小小的风浪与荆棘,也成就了更好的张怡宁。

如今的张怡宁家庭美满,生活幸福,儿女双全,她虽然不再打比赛了,但依然活跃于幕后,继续为中国乒乓球事业做贡献。在某些乒乓球赛事上,依然可以看见她在幕后解说的身影,指导教练也会把选手的视频发给她,指导帮助我们中国乒乓球的新生代力量,张怡宁说她义不容辞。

张怡宁放水的具体对话是什么

具体对话格如下:

李隼:“不是说好让两分吗。”

张怡宁:“忘了!你不是让我对拉吗?”?

李隼:“这球你得撇过去。”?

张怡宁:“撇过去干吗?我怕她接不着。”

横滨世乒赛上张怡宁4比0横扫匈牙利老将托特比赛中,张怡宁的优势远不止4比0横扫对手这么简单。在第四局,张怡宁早早就以9比0领先,但她却在发球时故意下网,赛后张怡宁的解释是:“比赛获胜就行了,没必要让对手陷入11比0的尴尬。”

扩展资料:

2009年,日本横滨世乒赛上,张怡宁成功卫冕女单冠军,同年在全运会中帮助北京队获得女团冠军,并在女单决赛中击败郭跃,成功卫冕女单冠军。这一年,她用两枚金灿灿的单打奖牌,为自己的乒坛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张怡宁的巅峰时刻,应该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自那以后,张怡宁就很少参加各种比赛了,直到2011年,张怡宁正式宣布退役,令无数的人感到惋惜。

巅峰期的张怡宁没有了任何追求,该拿的冠军一个不落, 当年的张怡宁时代,其他的选手参加比赛,都是来争第二名的。

就连蔡振华就曾经担忧张怡宁的绝对实力,会影响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而张怡宁自己也意识到高处不胜寒,最终决定在巅峰期退役不是因为不能打球了,而是因为实在找不到对手了,这也应该算是中国乒乓史上最牛的退役了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张怡宁让球事件

张怡宁曾评价伊藤美诚20岁以后对中国女队没有威胁,正确吗?

张怡宁在2015年世乒赛解说李晓霞与伊藤美诚的比赛时说:?这个小孩在20岁以后,对中国队造成不成太大的威胁。?根据当时的情况,伊藤美诚年仅15岁刚刚出道,反手弹击的稳定性不足,正手拉弧圈的能力也有限。而中国队在相持环节的功力要远远强于伊藤,张怡宁作出的论断基本还是正确的。但随着大球的改革,这一论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张怡宁曾把同样生胶打法的福原爱虐到哭,她对伊藤做出判断完全有资格。

张怡宁对生胶法是十分熟悉的,当年险些把福原爱打出11:0,在最后一个发球故意让球时,还被球迷笑称演技差。张怡宁作为那个时代的?大魔王?,她也曾吃过生胶弹击的亏,像香港队的姜华珺就曾送张怡宁5连败。但同样生胶打法的福原爱,她反手弹击的力量与姜华珺就有明显的差距了,以张怡宁的防守功力,福原爱很难弹穿?大魔王?。

1.放在小球时代,伊藤会重走福原爱的老路。如果不是大球的改革,张怡宁对伊藤的论断依然不会有任何改变。小球时代由于旋转较为强烈,中国队的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兼具速度、旋转、力量,像生胶的弹击往往会旋转太强而造成更多的失误。中国队之前的曹臻、木子等选手一直难在国家队打出来,取得更好的成绩,甚至到退役都是做陪练,就是速度压制不住旋转。如果现在继续使用小球的话,那伊藤弹击绝对没有现在这样的连续性、稳定性,伊藤虽然在弹击的力量上比福原爱更狠、更坚决,但她在小球时代绝对不会打出现在这样的成绩。?

2.旋转变弱之后,力量、速度成为得分主要因素。正因为中国队的打法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甚至是长期以来处于垄断地位。国际乒联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也一直在积极推行器材的改革。而将球变大、旋转减弱就是增加回合、拉近选手之间水平差距的最好方法。大球的使用,让伊藤美诚这种生胶近台快速弹击,有了非常大的搏杀空间。

再加上伊藤练习生胶是?童子功?,在性格上也非常适合这种搏杀打法。鉴于生胶在接发球环节不是很吃旋转,伊藤上来就玩命的弹击之后,给中国队造成了非常大的抢攻压迫感,而大球的使用让中国队靠旋转压制速度的打法,也没有之前那么大的作用。?

3.相持环节仍占优势,伊藤前三板变化增多。张怡宁做出伊藤20岁后,难有太大威胁,很大程度上是鉴于中国队强大的相持能力。无独有偶,大满贯选手李晓霞也在接受采访时说:?伊藤打球是属于特别狠的那种,但她这种打法对中国队来说,交手次数越多她就越难打动我们。只要我们自己不出问题,那获胜的还是中国队。?2位大满贯的论断基本一致,她们提到的就是一个环节中国队仍占据绝对优势,那就是相持!

生胶不具备摩擦性,本身就是一种爆冷、搏杀型打法,用专业教练的话来说:?生胶对反胶你一定要敢于搏,这种搏用一般的搏杀还不行,一定是要往里搏才有出路。?比起2015年与李晓霞交手,伊藤在相持环节占不到上风之后,她也潜心研究了一些发球、接发球的抢攻套路变化,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战绩。但变化不是无限的,总有规律可循的。?

伊藤美诚反手生胶弹击已达极限,正手弧圈能力仍是最大短板。

如果想成为一流顶尖选手,没有强大的正手攻击力、杀伤力是不行的。像陈梦、孙颖莎犀利的正手进攻,就成为女子技术男性化的代表。正手使用率越高,你得分能力越强大。而对于日本队来说,正手拉弧圈一直是她们最大的短板。?

1.反手弹击只是创造机会,正手能力才是最高上限。伊藤的技术特点就是反手弹、正手拍,但这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先靠反手生胶弹起来之后,她正手才有拍的机会。伊藤自己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她才在发球上下了那么多功夫。如果是正手位的强烈下旋球,伊藤直接用正手拍的话,那不下网失误才怪呢。中国队目前在限制伊藤反手弹击上,也采取了发底线急下旋长球、正手位短球等多套的发球策略,来限制伊藤用生胶弹击起板。

但由于伊藤反手生胶接发的手段比较多,搓、磕、兜拐等综合运用我们一直还不能完全限制住她反手弹击。但在相持环节,我们在正手相持上增加旋转的话,伊藤正手拍的失误就会大大增多起来。不可否认,伊藤正手也能够拉一板小弧圈,但这种小弧圈的杀伤力与陈梦、孙颖莎、王艺迪等人还是有明显差距的。反手弹击伊藤已经成为当今女子乒坛第一人,而正手的反拉最终会限制她登顶的高度。

2.发球变化不会无限,接好伊藤发球其功力自毁一半。伊藤能够与中国队在前三板上形成抗衡,甚至是在速度上占据优势,就在于她自2019年亚锦赛?闭关?之后,研究了一系列比较夸张的发球。这些发球先不说违不违规,但在实际效果上却是出奇地好。朱雨玲一场比赛下来,竟吃了伊藤14个发球,相当于超过一局的比赛分数,这是十分罕见的。但自此之后,中国队加紧了对伊藤发球的研究,伊藤在后期与陈梦、孙颖莎等人的比赛中,夸张的发球招式已经明显弱化。如果能够处理好伊藤的发球,那她前三板抢攻的机会就相应减少,伊藤生胶搏杀打法的功力也自毁了一半。?

生胶不是实力型打法,它能够在一定阶段造成对反胶的冲击。这么多年,中国队的生胶一直处于陪练状态,不是没有道理的。只不过,相对于何卓佳、孙铭阳等国家队现役选手,伊藤搏杀的更凶狠、更坚决,套路和变化也更多。相信,随着中国队与伊藤交手次数的增多,以及对她的适应,伊藤在未来赢中国队反而会越来越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