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办奥运会,举办国家赚钱还是赔钱

2.奥运会赚钱了没?听说中国花了460亿啊 !!

3.中国在奥运会中是如何赚钱的

4.奥运会中国是赔钱了还是赚钱了

举办奥运会,举办国家赚钱还是赔钱

中国奥运会挣钱了吗-中国奥运会挣钱了吗现在

举办奥运会办场地这些虽然花了很多钱~但是中国这次不一定赔钱。有以下几个收入项目

1.奥运会门票

2.全国世界品牌赞助

3.奥运比赛直播转播费

而且奥运会的举办还位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好的机会

奥运会赚钱了没?听说中国花了460亿啊 !!

举办奥运会是各国人民的梦想,通过举办奥运会,除了能向世界全面展示自己的发展成就之外,还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国人在欣赏精彩绝伦的奥运饕餮大餐之外,不由得就会想起一个问题,那就是北京奥运会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少直接的、可见的经济利益呢?或者北京奥运会能够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曾经在国际媒体研讨会上向外界透露,经过调整,北京奥组委确定奥运会预算如下:收入总规模为195.4亿元人民币(折合23.63亿美元),支出总规模为194.1亿元人民币(折合23.47亿美元),盈余为1.3亿元人民币(折合0.16亿美元)。也就是说,到2008年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曲终人散,北京坐下来盘点收支时,会发现自己挣了1.3亿元人民币。

但是,也有业内专家认为,1.3亿元只是一个初步的预期,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拥有13亿之多民众对奥运会的热情比以往任何一个奥运会举办国家都高,2008年奥运会的市场开发将会比预期好,因此赢利会更大。那么,北京奥运到底能挣多少钱呢?

上届雅典奥运会的亏损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舆论都认为雅典奥运会耗资百亿美元,形成巨大亏空。但是有业内专家分析说,百亿美元里很大一部分属于雅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的开支,而真正直接用于奥运会组织工作的费用并不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改善是长久的举措,也是造福于百姓的好事,不能简单地认为这部分费用也是奥运会的开支。实际上雅典奥运会已完成结算,共支出24亿美元。

蒋效愚认为奥运经济是一个大概念,涵盖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可打的“牌”挺多。首先是“运动会经济”,就是直接和举办奥运会相关的投资和消费。第二是举办城市经济牌。第三张是举办国家牌。举办奥运会将从整体上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第四张牌是中华牌和世界牌。包括文化热、经济热、旅游热、餐饮热等。

奥运会能不能挣钱,如果主要是指组委会的收支,那只是运动会经济中的一部分。我们通常所说的2800亿元的奥运经济大蛋糕,大部分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而组委会的经费主要用于奥运会的组织运营。北京奥运会能不能挣钱,对组委会来说,重点是要做好奥组委的市场开发工作。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财务,在申办时候就有一个预算,收入16.25亿美元,支出16.09亿美元,盈余0.16亿美元,也就是1600万美元。当时是这样的,我们现经过财务预算调整后,安保与公共卫生等会相应增加一些,但预计我们的市场开发收入将比原来的预测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所以我们依然能够确保‘略有盈余’。”蒋效愚认为。

奥运经济既是注意力经济,又是品牌经济。奥运会为一些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为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舞台。自2003年9月1日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启动以来,目前,中国银行等10家已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今年3月底正式启动的赞助商征集工作日前也已结出果实———UPS公司等6家企业已经成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近期还将有几家企业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

蒋效愚说:“鉴于企业赞助的积极性很高,北京奥运会的市场开发前景相当乐观。”外界传言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赞助金额甚至大大超过了国际奥委会的全球合作伙伴(TOP赞助商)的赞助金额,将会给北京奥运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除奥运会本身的市场开发收益外,北京奥运会预算收入中的约50%由国际奥委会拨给,1/10来自门票和纪念品收入,国际奥委会赞助商提供约2亿至3亿美元。

“北京奥组委赢利1600万美元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蒋效愚说,但这绝对不是说,北京办一个奥运会,就只能挣1600万美元。这不是同一个概念,因为企业的收益、政府的收益、社会的更大范围的收益都没有统计在组委会的账上。

2008年奥运会将对北京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明显推动作用。申办成功后的7年间,北京奥运会每年拉动北京经济增长1至2个百分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0.3至0.4个百分点。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说,对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转型中的大国来说,更应该算经济长远发展的大账。体育和经济相通,不只意味着商业上的利益,奥运经济的得失也不仅仅是主办方在一届奥运会上的赚与赔。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能够在奥运会后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届真正完美的奥运会。

因此,北京奥运会究竟能挣多少钱,我们不能仅仅盯着北京奥组委的收支,还要看到整个奥运经济对北京乃至全国经济的拉动以及人文环境和技术手段的进步。

中国在奥运会中是如何赚钱的

京奥砸大钱,恐难回收成本

史上规模最大、耗资超过400亿美元(1320亿令吉)的奥运会,已在北京掀开序幕,各界都不看好会有盈余,但主办国中国却声称有赚头。

关于奥运成本的问题再度浮出水面,有媒体质疑中国为一场仅持续两周的体育秀,支付了过高成本,而有些中国国内媒体,则针对性地批评了这种对中国的偏见。

据北京奥委会的资料显示,此次奥运会预算支出为23亿美元(75亿9000万令吉),由于市场开发的成功,盈利目标将为1600万美元(5280万令吉),由此中国可能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盈利最多的国家。

但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名为「为奥运算算账」的文章,提到中国为奥运会的投入「总计420亿美元」。23亿与420亿,这是个巨大的差别,直接影响对奥运会奢侈与否的判断。

《华尔街日报》引用的奥林匹克研究中心的估算数据中,奥运的成本包括了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投资、奥运场馆建设、运营成本及安全保卫成本。

对此,北京奥组委专家张清表示不能把奥运会筹备之外的城市基础建设、改善交通和环境的费用全算在奥运会预算中。因为即便不举办奥运,按照北京的十一五规划,相关的城市建设、交通和环境的改造都是要进行的。如此一来,剔除掉了将近400多亿美元,420就是20了。

建设规模大难维护

然而,借用会计上的说法,这20多亿美元的预算只不过是一种账面成本。

根据奥组委发布的信息,奥运场馆的建设总支出控制在130亿人民币(62亿4000万令吉),按照现行汇率,也就是19多亿美元。

如果按照奥组委的算法,那么中国只需要提供出部分奥运硬件,以及小部分运营资金,就可以成功举办一次奥运会。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现实情况,20多亿美元实在是难以让人信服!

其实,将奥运的运作看成一个项目,其最真实的成本还应另外考虑那些看不见的成本。

首先,在奥运场馆建设成本方面,本次奥运会建造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鸟巢、水立方等等。

这些虽然是「必须」的建设,但它们通常只是为了单一的奥运而建立,赛后如何能持续经济地利用是非常困扰的问题,奥运会的历史也表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另外,北京奥运会的许多相关设施的建造规模都比历届奥运会的大得多。过大的规模不仅加大了后续利用的难度,也加剧了相应的维护成本。

为环保增运输成本

其次,在环保投资方面,政府为了尽快达到奥运承诺书所要求的环境标准,采取的短期措施蕴含了很大的隐性成本。以提高空气质量为例,北京及其周边6省区市协同实施的加强汽车管理,由此导致的运力资源的短缺大大提升了运输成本。

这个管制的领域,还广泛存在于如建筑、钢铁、市容整治等其他领域,企业的强制被迁徙和短期停产,也对经济造成了短期冲击。

另外,在安全保卫方面,由于近年来恐怖主义的氾滥,这方面开支的增加,也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最后,奥运会的成本还涉及到了如火炬传递、各地喜迎奥运的相关庆祝活动的等。

奥运会中国是赔钱了还是赚钱了

根据2009年6月19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北京奥运会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显示,北京奥运会是赚钱了。

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北京奥运会财务收支和奥运场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结果》显示:

(一)北京奥组委财务收支情况。

北京奥组委系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同时组织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组委会,其收入和支出分为奥运会和残奥会两部分。

1.奥运会部分。

根据截至2009年3月15日的实际收支数、后续应实现收入和待结算支出的统计结果,北京奥组委收入将达到205亿元,较预算增加8亿元;支出将达到193.43亿元,较预算略有增加;收支结余将超过10亿元。

收入的主要构成包括国际奥委会开发的市场收入和电视转播权收入中按协议分配给主办城市的部分,此部分收入约占组委会收入总额的40%;北京奥组委根据主办城市合同,在国际奥委会授权下实施的市场开发收入98.7亿元,主要包括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等不同级别的赞助收入以及特许经营收入;门票、住宿、收费卡、利息、资产处置等其他收入19.6亿元,其中,门票收入12.8亿元,财产处置收入2.4亿元。

按国际奥委会开支范围的有关规定和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中部门职责和项目划分的实际情况,北京奥组委共设有28个预算支出科目,按性质和用途划分为8个方面,分别是:根据国际奥委会对于主办城市举办奥运会的场馆及周边环境的“硬件”设施要求,安排的场馆改造补贴以及赛时使用的帐篷、活动板房、围栏、隔断、管线等临时设施投入和租赁支出39.62亿元;依据北京奥运会竞赛指南和技术手册,为满足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电视转播商的需要,安排的赛时计时计分系统、通讯等技术支出32.98亿元;用于竞赛、训练场馆等场地所需的体育器材购置、租赁支出,举办“好运北京”测试赛的支出以及赛时对各场馆的能源消耗、运行保障等补助支出19.65亿元;根据主办城市合同及往届奥运会惯例,安排的赛时电视转播、住宿、交通、医疗、餐饮等服务支出50.92亿元,其中,电视转播运行费用17.23亿元,运动员、官员及贵宾住宿餐饮、车辆租赁、兴奋剂检测、医疗设备购置、定点医院补助等支出33.69亿元;用于开闭幕式的创意、组织、实施,火炬的境内外传递、奥运宣传和主题活动支出12.72亿元;用于支付工作人员工资和用于工作人员、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激励、制服等人力资源支出14.24亿元;北京奥组委行政办公、法律咨询,以及涵盖运动员、技术官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收费卡等运行支出18.46亿元;根据《主办城市合同》的约定,奥运会对残奥会的补助支出4.84亿元。

2.残奥会部分。

为体现“节俭办奥运”的原则,减少重复投入,对于可从奥运会延续使用的设施、设备(如临时建筑、转播、技术等),以及行政办公、人员工资、法律服务等与奥运会无法分割的支出项目,统一由奥运会预算负担。残奥会预算主要是直接用于残奥会筹办和向残奥运动员提供特别服务的预算(如残奥会开闭幕式、火炬接力、体育器材、住宿、餐饮、制服、计时计分系统、医学分级、假肢轮椅维修等),按此口径计算,残奥会收入、支出均为8.6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