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申办奥运会的艰难历程-中国申办奥运会的艰难历程是
1.谁可以给我一段以《学奥运精神,立报国之志》的文字
2.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哪一届?
3.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是第几届奥运会
4.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是哪年
谁可以给我一段以《学奥运精神,立报国之志》的文字
8月24日,熊熊燃烧了16天的奥运圣火在北京熄灭,在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盛赞北京奥运会“无与伦比”。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历程中的一大盛事,更是官兵坚定理想信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活教材。该总站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调整教育计划,开展了“学奥运精神,立报国之志”的专题教育,引导官兵学习“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健儿自信、敬业、拼搏、进发的精神,激发大家积极投身军事斗争准备、立足本职再立新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奥运会期间,该总站坚持每天晚上组织官兵收看新闻联播、体育赛事,把白天的重要赛事进行录像转播,并在营区醒目位置设立奥运奖牌榜,及时把奥运夺牌的信息传达给广大官兵。通过观看奥运赛事,官兵们最大的感触就是“做中国人真自豪”。许多官兵发自肺腑地说:“每当电视、广播里一遍遍响起《义勇军进行曲》,一面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一种国运兴、国威壮的民族自豪感就油然而生。”官兵们普遍感到,中国体育健儿能在此次奥运会上拿到金牌数量第一,奖牌数量达到100枚,关键在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在于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于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今天奥运场上的辉煌。
该总站及时把官兵的这种民族自豪感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使官兵从奥运的辉煌中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对党的信赖,对改革开放的信心。他们以“成功举办奥运会说明了什么”、“从百年圆梦看我国兴衰历史”等为题在全站官兵中进行了一场大讨论,引导官兵认清内在动力,坚定党的领导,组织官兵进行了三个回顾:回顾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和申办奥运会的艰难历程,运用旧中国的屈辱奥运经历和新中国的辉煌奥运成就进行鲜明对比,帮助官兵认清“落后就失去机遇,强大才备受青睐”的基本道理,坚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回顾改革开放的发展史,使官兵们认清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离不开改革开放带来的繁荣与昌盛,充分认识了党***民创造的卓越成就,增强了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回顾北京从申奥到成功举办的历史,使官兵们认清党和政府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了世界的公认,不断把思想统一到“世界选择了北京,北京赢得世界喝彩”的认识上来,坚定了大家坚持党的领导,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了把中华五千年文明融入体育竞技中去的民族激情。
在教育中,该总站因势利导,用体育健儿的斗志激发和鼓舞部队的士气。上届10米气冠军杜丽在本届奥运会上在先失一金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再圆金牌梦;“妈妈”级选手冼东妹克服年龄和伤痛的不利因素,仍奋发拼搏,力挫群英。总站从每一块金牌的背后生动感人的故事中引导官兵认清“金牌的丰收来自体育健儿精神和毅力的比拼”,打牢大家吃苦耐劳、献身军营的决心和意志。
针对总站高度分散,大部分连队地处沿海大都市,部分官兵吃苦思想有所淡化、敬业精神有所弱化的现象,在官兵中广泛开展与奥运健儿“比谁吃的苦多、比谁流的汗多、比谁的贡献大”活动,引导大家敢于向困难挑战,勇于自我牺牲,扎根军营,扎实工作。针对我国体育健儿在本次奥运会上收获金牌数第一,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的事实,启发官兵认清“荣誉的获得源自精湛技术和过硬本领”,努力强化精武建功、岗位成才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大家一致认为,本届中国奥运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靠的是运动员精湛的技术和过硬的本领。
在教育中,引导官兵通过剖析奥运健儿取胜的原因,使大家认清技术过硬、本领高超才是战胜对手和实现奇迹的根本保证。大家一致认为,作为通信保障单位,使命特殊,责任重大,要在未来军事斗争中“拉得出,用得上、联得通,打得赢”,就必须像奥运健儿一样,苦练本领,练就过人技艺,才能不负重托,不负厚望。直属队于10月份进行通信专业大比武,正在备战比武的该总站官兵在奥运精神的激励下纷纷表示:弘扬奥运精神,就必须强化履职尽责思想,把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激发出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成为军事斗争准备的实际行动。增强责任意识,使爱国奉献、爱军习武、爱岗敬业成为自觉行动,以昂扬的精神状态为祖国的繁荣与稳定站好岗、放好哨,时刻提高警惕,认真搞好战备训练,真正担负起维护祖国统一、保卫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成果的历史使命。当前,要做的就是刻苦训练,积极备战,在比武竞赛中像奥运健儿一样顽强拼搏,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为总站增光添彩!
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哪一届?
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1932年7月30日第十届奥运会。中国人第一次开始关注奥运始于1932年,1932年7月30日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创了中国运动员正式参加世界奥运会的先河,然而却鲜有人了解这次奥运会艰难曲折的参赛历程。
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则是1984年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是指美国洛杉矶举办的1932年7月30日第十届奥运会,刘长春代表中国出席第十届奥运会。
奥运会的历史沿革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传入中国,并取得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894年筹备第一届奥运会时,国际奥委会便向中国发出了邀请。当时的清王朝因对奥运会不了解,没有答复。
1904年以后,奥林匹克运动逐渐为一些有识之士所关注,许多中国报刊曾报导过第三届奥运会消息,国内的一些报刊杂志开始对其进行报道,奥运精神得以在华夏大地上传播。1906年,中国的一家杂志介绍了奥林匹克历史。
1907年10月24日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在天津学界运动会发奖仪式上,以奥林匹克为题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他指出虽然许多欧洲国家获奖机会甚微,但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他建议中国组队参加奥运会。
1908年伦敦奥运会后,天津的一家报纸再次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还提出了要争取这个盛会,举办了奥林匹克专题演讲会。
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是第几届奥运会
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1932年的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刘长春孤身一人参加了本届奥运会这是中国有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比赛的第一次,可以算作严格意义上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新中国1952年第15届奥运会时,我国派出的由足、篮球队与游泳选手组成的40人代表团,仅吴传玉一人参加了仰泳比赛。
1980年,新中国第一次派队出席了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第13届冬季奥运会。男女运动员共28人,参加了滑冰、滑雪和现代冬季两项等18个单项的比赛。我国未参加同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夏季奥运会。1984年重返奥运会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并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是哪年
关于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是哪年如下:
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是2008年。
资料拓展:
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1932年7月30日第十届奥运会。中国人第一次开始关注奥运始于1932年,1932年7月30日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创了中国运动员正式参加世界奥运会的先河,然而却鲜有人了解这次奥运会艰难曲折的参赛历程。
新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是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整在中国首都北京开幕。8月24日闭幕。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青岛为协办城市。
此届奥运会是中国首次举办的夏季奥运会,亦是继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夏季奥运会第三次在亚洲国家举行。
香港承办马术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28个大项、302小项,共有60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创造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新奥运纪录,共有87个国家和地区在赛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第29届北京奥运会口号: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One Dream)。2005年6月26日,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口号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正式发布。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共同愿望。
反映了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作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核心灵魂的人文奥运所蕴含的和谐的价值观。
也表达了北京人民和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同享文明成果,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
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正在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的心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