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BA历史上单场三分命中记录是谁

2.NBA篮球赛规则中有没有连罚三球,若有,是在什么情况下?

3.NBA篮球战术

4.库里在篮球比赛中精准的三分球有什么特点呢?

5.NBA历史球队单场三分球记录是多少

6.篮球三分线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NBA历史上单场三分命中记录是谁

nba篮球跑到三分球算赢吗-nba篮球跑到三分

截止于2017-2018赛季,NBA历史上单场三分命中记录由现役于金州勇士的球员库里保持,2016年11月7日,在一场勇士主场116-106击败鹈鹕的比赛中,库里三分球17投13中,打破此前由科比、马绍尔和库里共同保持在单场命中12个的记录。

扩展资料:

斯蒂芬·库里(StephenCurry),1988年3月14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阿克伦(Akron,Ohio),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控球后卫,效力于NBA金州勇士队。

斯蒂芬·库里于2009年通过选秀进入NBA后一直效力于勇士队,新秀赛季入选最佳新秀第一阵容;2014-15、2016-17、2017-18赛季三次随勇士队获得NBA总冠军;两次当选常规赛MVP,两次入选最佳阵容第一阵容,5次入选全明星赛西部首发阵容。

斯蒂芬·库里于2010年随美国队获土耳其世锦赛冠军,2014年随美国队获西班牙篮球世界杯冠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斯蒂芬·库里百度百科-NBA历史三分榜

NBA篮球赛规则中有没有连罚三球,若有,是在什么情况下?

有两种情况,第一是因为投三分时对方犯规,第二是因为投两分球时对方犯规且造成对方技术犯规。

篮球规则规定,在一个连续的投篮动作发生时,即在跳投时或在三步上篮的整体动作之间,若对方球员对投篮球员有犯规动作,则判为犯规,若球进,则2分(3分)有效加罚一球,既是俗称的2+1(3+1);若球没有进,则罚球两次。若在一个连续的投篮动作发生之前,对方球员犯规,无论进不进球,都判无效,罚球两次,既是球下进球无效罚两球。 可能恶意犯规了 防守三秒指防守队员在三秒区呢,站着,一米的范围内没有对方队员,超过三秒。

NBA篮球战术

1三角战术

完美执行球队——芝加哥公牛队

芝加哥公牛队之所以能够在90年代捧的6座总冠军奖杯除了拥有天皇巨星迈克尔.乔丹以外,该队引用的三角进攻战术更是功不可没。称其为三角,原因相当简单,是由队中的三名球员各自占据着场上的一边,组成最基本的战术模式。在公牛队之中,通常是由组织后卫罗恩.哈珀(1)占据边线右角,同斯科特.皮蓬(3)和卢克.朗利(5)构成场上三角形。

战术运作:哈珀在运球跑动的过程中 ,迅速传球给帮主(2)。他自己则闪身躲在朗利和皮蓬为他制造的空挡之间,随后再饶到三分线附近。这时,乔丹已经将球传给位于罚球线附近的丹尼斯.罗德曼(4),由后者持球。乔丹在原地停顿一秒之后,跑到左侧边线附近。

战术结果:大虫再次回传给已在队友掩护下摆脱防守的乔丹。乔丹在第一时间或者突破上蓝,或者原地跳投,结束战斗。

战术分析:三角进攻是一个要求全队上下都积极参与进来的整体战术。如果对手对他们其中的一个人采取包夹战术的话,那么他们队中的另一个人就会处于无人防守的位置,如果这个人碰巧就是迈克尔的话,那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在决大多数的情况下,乔丹也通常是在他自己的队友的掩护下来完成这个投篮动作的。不过,在这当中,斯科特.皮蓬却是个最为关键的辅助人物,正是在他极为出色的防守掩护下,迈克尔才得以游刃有余地自由投篮。

2挡拆战术

完美执行球队——犹他爵士队

挡拆战术可以说得上是比赛中最简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战术配合。迄今为止还没有哪支球队能够比犹他爵士队的马龙(4)和斯托克顿(1)运用这个战术更为娴熟默契的了。在挡拆战术之中,通常是有一名球员为己队正在持球的队员进行掩护。

战术运作:斯托克顿和马龙站在场上左侧边线的位置,而其他三名球员则站在右侧。然后马龙移动到罚球线附近,斯托克顿带球跑至他身边,从旁边饶过去。防守斯托克顿的球员就会撞在掩护的马龙的身上。

战术结果:现在,斯托克顿处于无人防守的状态。他再次带球至罚球线附近,吸引防守马龙的球员注意力,在对方球员双人夹击的情况下,斯托克顿眼疾手快地将球迅速传给早已奔至蓝下的马龙,后者轻松上蓝得分。

战术分析:结果自然是显而易见的。马龙或者扣蓝,或者突破上蓝,或者勾手投篮,总之,会得到良好的得分机会。

3低位进攻

经典执行球队——圣安东尼奥马刺队1999赛季

对于拥有双塔的马刺队来说,低位进攻可以说得上是最合适不过的一个典型战术了。通常情况下,是由蒂姆.邓肯(圈子)(4)站牢内线的绝佳位置(接近篮筐),西恩.埃利奥特(3)则在大卫.罗宾逊(5)的掩护下,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

战术运作:埃弗里.约翰逊(1)接球之后,漫漫地运球至半场,埃利奥特和温尼(2)则在罗宾逊和邓肯的掩护下,上前接应他。埃利奥特先跑到三分线弧顶附近,接到约翰逊的传球。温尼则相应地跑到另一端,同时带走了防守他的对手。邓肯此时转身过来,接到了的外线传球。

战术结果:当其他队友都拉开蓝下空挡,使得对放仅有一个人近前防守,邓肯通常可以游刃有余地发挥他自己的身体特长,一记转身勾手投篮结束战斗。

战术分析 :迄今为止,在联盟之中,还没有几个人能够同邓肯一对一的单挑中占据上风,当他面对篮筐时,他几乎可以好不费力地轻松上篮得分,另外他在 16英尺之内的投篮也颇有准头,令对手防不胜防。

4快攻战术

完美执行球队——洛杉矶湖人队00-03

如果可能的话,许多球队都选择这样做,迅速抢下对手的防守蓝板,然后第一时间将球传给已跑到敌队蓝下的队友,趁对手还未完全退回到后场,无人防守的时候将球快速投进蓝筐,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这在篮球比赛中我们称为快感、快攻。洛杉矶湖人队可以称的得上是联盟中快功最为出色的一只球队,一旦他们能够打出自己球队的节奏的话,那往往是无人可以抵挡。

战术运作:此时湖人队处于防守的位置,他们的对手正在组织一轮新的进攻。罗伯特.霍利(4)和沙克.奥尼尔(圈子)(5)同时处于争抢蓝板的最有利的位置。对方投篮之后,沙克首当其冲,抢下蓝板,这时,里克.福克斯(3)和埃迪.琼斯(2)已经快到了前场,沙克迅速妙传给范.埃克塞尔(1),后者接球后,一边运球,一边用眼角扫视着前方的队友。

战术结果:埃克塞尔传给福克斯,后者在无人防守情况下或轻松上蓝,或扣蓝得分。

战术分析:沙克是一个伟大的蓝板高手,只要他在蓝下,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蓝板球。范.埃克塞尔移动速度相当快,同时在他持球时,大脑反应速度也是快的惊人,他不仅可以准确地将球输送到无人防守的队友手中,而且还可以自己摆脱对手的盯防,轻松投篮得分。

库里在篮球比赛中精准的三分球有什么特点呢?

有研究表明:提高出手速度,有利于投篮命中率的提高。同时在面对比自己高大的球员防守的时候, 快速的出手可以减少防守球员的干扰,同样有利于提高投篮命中率。而库里无论是接球投篮还是自主运球投篮, 出手速度都快的惊人。拥有超过16公里每小时的运球推进速度的库里, 却仅仅需要0.33秒急停并做出投篮动作, 0.06秒后完成出手, 停球到出手只需0.4秒。当其他NBA球员出手时, 库里的球已在空中0.3米的地方了。通过对库里比赛录像及训练视频的观察, 发现了库里有独特的投篮技巧提高出手速度。

同样是为了更快地完成投篮动作, 库里在起跳方式上也与一些投手不同, 库里在球上举之前, 他的双脚已经开始弯曲了, 事实他已开始积蓄力量, 然后通过只用前脚掌触地的方式来更快地完成起跳动作, 这样的方式加强了库里的脚步的灵活性, 即加快了投篮速度, 又提高了他突破速度。

one motion这个词是近一年才为大家所熟知, 意为一次性发力投篮。大部分美国教练把投篮分为一次发力投篮和二次发力投篮, 其区别就在于射球前举球的位置, 在额头前的基本就为一次发力, 如果举到头顶或头后就会再形成一个向前的发力过程, 此为二次发力。但大部分教练会指导球员把球举到眼睛上方, 大概头顶的位置, 这样球员才可以看到篮筐, 不过库里的投篮在出手时遮住了自己的右眼, 拇指刚好碰到眉毛, 出手点在额前位置。

这两个动作各有好处, 一次发力会缩短投篮时间, 求的还是快, 而二次发力因为能利用滞空时间对于有身高有弹跳的球员来说, 更稳定而且更容易调整身体做出高难度的投篮动作。库里选择一次发力的原因当然还是为了加快投篮速度。

所谓投篮轴心线, 即是举球过程轨迹, 库里在接球时会轻微地把球向下一收, 来为投篮蓄力, 带来节奏, 但是下沉不会太多, 大概一个球的距离, 如果不是这样, 他需要手臂和手腕发出更多的力量, 准确性就会降低。虽然这样加长了他的投篮轴心线, 使得投篮轴心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先向下后向上的弧线。但库里举球过程则是从胸前位置就绕到举球点。而有人选择从肩上位置绕到举球点。之所以选择在胸前就改变位置, 同样是为了快, 即便这个动作一般会牺牲举球点的高度。

库里的辅助手姿势也比较特别, 并非传统的尽量放松随意, 辅助手离开球的时间比较晚, 几乎是射出的同时才离开辅助手, 并且跟随发力手的方向向前。这样的动作无非也是为了能更快速的出手同时保持稳定度。

库里身高1.91米, 在长人如林的NBA身材属于矮小, 按常理, 他应该在投篮时尽量的跳高并保持较高的出手高度, 然而他的出手高度却只有2.01米, 低于NBA平均出手高度0.1米。这样就会导致投篮弧度过低, 从而影响投篮的准确度。但库里在投射时, 他的出手角度会偏离垂直方向5%左右, 三分球出手角度保持在50°-55°之间, 高于教科书式的48°的出手角度, 这样使得他投中空心球的几率提高了19%。库里通过下面的几个技术技巧提高了自己的投篮弧度。

在做了之前一系列的投篮动作之后, 最后的释放动作也必然延续快的准则!库里的出手点在额前, 相对比较低, 但就是这样低的出手点, 允许了库里完成单动投篮。什么是单动投篮, 简单的来说就是只有腿部发力投篮。这使得库里的球在整个过程中都在自己的前方, 而且在球往上的期间, 从来没有停留过,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使得他可以在12米甚至更远的距离仍然能保持神准的投篮。

通过利用单动投篮, 他可以最大限度的积蓄力量, 包括来自腿部和收球的力量, 然后流畅地出手投篮, 总是保持笔直的。打直手臂, 肘部高于额头, 手腕压到最大限度, 完成这些之后, 库里高弧度的投篮就出现了!

NBA历史球队单场三分球记录是多少

截止2021年2月3日,NBA单场三分球纪录是29个,是由雄鹿队创造的。在北京时间2020年12月30日,雄鹿队客场迎战迈阿密热火队,雄鹿队全场一共投进29个三分赢得了比赛,打破了休斯顿火箭队在2019年4月7日创造的27个三分球的纪录,创造了新的纪录。

随着雄鹿投进29记三分,至此刷新了2019年火箭创造了的NBA历史纪录。可惜的是,在雄鹿队所有出场队员中,只有字母哥一人未命中三分,其余十二人均命中了至少一记三分。最终,雄鹿大胜热火。

扩展资料:

此役米德尔顿、迪文岑佐、霍勒迪、大洛佩兹等人手感滚烫,作为上赛季总决赛的球队,热火也是毫无办法。纳恩自己抢断之后发动快攻,面对米德尔顿强起滞空上篮打中。米德尔顿接到传球直接张手命中三分,还造成了对手犯规。

邓肯-罗宾逊沿底线突破,随后送出妙传助攻篮下的阿德巴约上篮得手。雄鹿抢断热火,迪温琴佐得球直接张手三分命中,继续扩大分差。雄鹿三节领先热火30多分,字母哥和米德尔顿均已打卡下班。在第三节中段,作为全美直播的本场比赛转播方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直接切换路线,改播76人vs猛龙。

凤凰网——47分惨案!上赛季亚军被打成筛子,全场29记三分缔造NBA纪录

篮球三分线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起源与测试

早在1933年,美国俄亥俄州蒂芬市一个叫赫尔曼·塞吉的人就提出了三分线的概念。当时的篮球运动只有两分球的规定,也就是说,在场上任何一点投篮命中都只能得两分。这样的规定导致大个子球员更愿意打篮下,因为篮下得手同样是两分而且还容易得多。有感于篮球比赛里的这种风气,钟爱篮球的塞吉开始思考出台一种新的规定,用来限制高个子球员频频打篮下。

塞吉的构想在当地举行的一场高中篮球赛里付诸实施。他以篮筐为圆心,以4.5米、7.5米为半径画了两条弧线,这两条弧线把一块半场分成三部分,并且规定在半径4.5米的弧线内命中得一分,4.5米与7.5米的弧线之间命中则是两分,而7.5米之外可以得到三分。尽管这场比赛的影响力不大,但是这种新的计分规定还是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可惜的是,新设立的三分线对于球员们并没有太大的新引力,因为球员们不可能在一场比赛里就能扭转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而且7.5米的三分线对于高中生来说确实远了些。

1945年2月7日,在NCAA一场哥伦比亚大学对阵福特汉姆大学的比赛里,三分线被再度用来测试。(见下图)可惜的是,这个篮球场上的新生事物还是提不起球员们的兴趣,他们更习惯在离篮筐较近的位置出手。

登陆职业赛场

三分线第一次出现在职业赛场是1961年,当时的ABL(美国篮球联盟)为了在职业篮球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在联盟成立的第一个赛季就引进了三分线,以此作为自身联赛的特色来吸引观众。但是三分线并没能够给ABL带来好运,这个篮球联盟仅仅维持了一个半赛季便于1963年宣告解散。尽管如此,ABL还是作为最早使用三分线的职业篮球联盟被写入篮球运动的历史。

可喜的是,三分线在职业赛场上的旅程并没有结束。ABL解散以后,另外一个篮球联盟EPBL(东部职业篮球联盟,也就是今天美国大陆篮球协会、即CBA的前身)于1963—64赛季增设了三分线。这时三分球的影响已经开始扩大,不论是室内球馆还是露天赛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种“非传统”却高回报的得分方式产生了兴趣。三分线对于篮球运动改变的进程正在悄然上演。

在ABA发扬光大

先后经历了两个职业联盟的“洗礼”,尽管三分线已经在球员和观众心里有了分量,但是低一级的职业联盟还是不能给三分球提供足够大的“舞台”。真正让三分球这一规则“步入春天”的是成立于1967年的ABA(美国篮球协会),当时的ABA正值创立之初,面对NBA这个已经成立20余年的“大家伙”,想要争抢市场就需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于是ABA 将标新立异作为自己的市场定位。

当时的NBA正处在以拉塞尔为中心的凯尔特人独霸联盟的时代,秉承着学院派刻板的球风。在NBA大行其道多年的“传统篮球”面前,ABA毅然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在ABA第一任总裁乔治·麦肯(球员时代曾经是NBA湖人队的著名中锋,被称为篮球史上第一个超级巨星)的敦促下,联盟不仅在比赛中使用花里胡哨、令人眼前一亮的红白蓝“三色球”,还敏锐地把握住当时NBA还没有设置三分线的时机,率先将三分线引入联盟之内。不仅如此,ABA还在提高比赛的观赏性方面下足了工夫,一反过去篮球比赛“一板一眼”的打法,鼓励队员们扣篮、展现自己。随着ABA联赛的火热进行,扣篮、三分球也开始大行其道。

乔治·麦肯后来回忆道,几乎贯穿整个ABA时代(1976年ABA与NBA合并),扣篮与三分球都是联盟与NBA竞争的重点策略。

NBA三分距离:先缩后扩

鉴于ABA在引进三分线方面曾经取得的成功,到了1979—80赛季,NBA正式宣布将7.25米远的三分线引入联盟。1979年10月12日,凯尔特人主场对阵火箭的比赛里,主队后卫克里斯·福特有幸成为NBA历史上首位命中三分球的球员。三分线的引进给NBA比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不仅使得进攻手段更为多样;而且由于远投威慑的存在,防守范围大大外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突破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三分球增加了比赛的悬念。三分球还使得NBA在攻防两端的激烈程度明显提升,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

三分线的引入很快促使联盟内诞生了一批远射好手,超音速队的后卫弗莱德·布朗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他成为1979—80赛季命中三分球最多的人。而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远投更是成为比赛中重要的一环,三分好手不断涌现。三分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最终被联盟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全明星赛上列为比赛项目。拉里·伯德在1986年首届三分球大赛上夺魁,成为NBA历史上第一位“三分王”,此后两年他又连续封王,在首位“三分王”的基础上升格为首位远投“三冠王”。

NBA引进三分线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比赛更吸引人,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防守风格越来越强硬、激烈程度越来越高,导致比赛的平均得分有所下降。“红衣主教”奥尔巴赫一度严肃地表示:“如今NBA比赛的得分下降了,我不知道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

得分下降的事实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球赛观赏性下降的种种疑虑,迫使联盟开始一轮又一轮的“头脑风暴”。最终,联盟得出了鼓励投篮的做法,具体的做法是缩短三分线离篮筐的距离:即从1994—95赛季开始,将原本7.25米长的三分线缩短为6.7米。“缩水”三分线对于增加投篮效果显著,更多的球员敢于在三分线后一试身手。一大批日后被认为有“成色不足”嫌疑的三分投手粉墨登场,魔术队丹尼斯·斯科特于1995—96赛季在新的三分线后投中了267个三分球,创下了当时NBA个人单赛季命中三分球最多的纪录。

让联盟始料不及的是,三分线缩水逐渐显出“矫枉过正”的趋势。1993年时,远投榜上前五名的球员,平均每人出手仅有165 次,出手最多的人也不过292 次。而仅仅在三分线改变的首个赛季,远投榜上的前五名平均出手次数就升到了258次,出手最多的球员竟然高达425次。在随后的两个赛季,大家一窝蜂投三分的趋势有增无减。这种情况再次引发争议,不少专家认为,三分球原本应当属于少数球员才擅长的技术,如今人人都在三分线后尝试一把,无疑是篮球运动的倒退。一位专家曾经不无讽刺地表示:“想要看中投,只剩下乔丹和格兰特·希尔了,除了他们两个其他人都放弃了中投。”

舆论的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在联盟又一番“头脑风暴”后,三分线在1997—98赛季重新被改回原来的7.25米。

NBA的远投标杆

NBA个人生涯三分球命中总数目前排在第一的是前步行者球星雷吉·米勒(一向以“神投手”著称,也是乔丹时代众多球星里最晚退役的一个),他一共命中了2560个三分球。现役球员中这项指标的榜首是优雅的投手雷·阿伦,目前已命中2230个三分球。雷·阿伦还保持了单赛季命中三分球个数的纪录,他在2005—06赛季一共投进了269个三分球。

单场比赛个人三分球纪录是科比在2002—03赛季对阵超音速以及马绍尔在2004-05赛季创造的全场命中的12个三分球。而单场比赛全队三分球纪录由超音速队在1995—96年季后赛同火箭队的第二场比赛中创下,他们在三分线外一共出手27次,奇迹般地命中了20个。

NBA有史以来单赛季个人三分球命中率最高纪录的保持者是前公牛队的后卫史蒂夫·科尔(现太阳队总经理),达到了惊人的52.4%。他曾在1997年全明星周末的三分球大赛上封王。

全明星三分球大赛也是球员们展示自己射手本色的绝佳舞台。从1986年至今,能够实现远投三连冠伟业的仅有拉里·伯德和前公牛投手克雷格·霍吉斯两人。近十年来远投大赛最好的成绩是斯托贾科维奇与卡波诺分别获得的两连冠,遗憾的是,两人都“倒”在了冲击三冠王的道路上。

NBA关于

三分球的新规定

在NBA快节奏的比赛里,有时候很难判断球员在远投出手的一刹那是否踩线,一旦命中,就会产生此球应当算两分还是三分的争议,以往出现这种情况纯粹靠裁判的肉眼来裁决,录像回放仅作为辅助参考,不能成为判罚的依据。

为了维持比赛的公正性,联盟在本赛季开幕前出台了一项新规定,确立了录像回放作为判断依据的“合法地位”——一旦比赛中出现肉眼无法判断是否踩线的三分球命中时,裁判可以依靠录像回放最终做出决定,从而保证比赛的公平和判罚的准确。